超高压快速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646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高压快速接插件,上接头内设置有连通的通孔和筒腔,靠近筒腔的通孔一端设置有防转卡槽,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通过其靠近筒腔一端向外延伸的防转键与防转卡槽配合固定在上接头内,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与上接头紧密接触;上接头的筒腔套设下接头的一端,下接头与筒腔紧密接触,下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对应的高压插针,高压插针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出导线的第一导电柱,另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紧密接触的第二导电柱,解决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时导线易与高压插针断开的问题,提高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的速度和对接可靠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超高压快速接插件,上接头内设置有连通的通孔和筒腔,靠近筒腔的通孔一端设置有防转卡槽,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通过其靠近筒腔一端向外延伸的防转键与防转卡槽配合固定在上接头内,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与上接头紧密接触;上接头的筒腔套设下接头的一端,下接头与筒腔紧密接触,下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对应的高压插针,高压插针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出导线的第一导电柱,另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紧密接触的第二导电柱,解决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时导线易与高压插针断开的问题,提高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的速度和对接可靠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专利说明】超高压快速接插件
本技术属于测井领域,尤其涉及超高压快速接插件,该快速对接接插件是由插孔和插针配合使用,广泛用于石油测井行业,射孔行业等领域。
技术介绍
以往的射孔仪器之间短节的电气连接是通过导线连接的(如图1),各短节之间对接时,随着上接头和下接头的旋转对接,导线也跟随发生旋转,造成导线被缠绕从而与高压插针断开,而且断开的情况只有在测量仪器通断时才能被发现,需要再次将仪器拆开并焊接导线,增加了工人的劳动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超高压快速接插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接头和下接头旋转对接时,导线容易发生缠绕从而与高压插针断开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上接头内设置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解决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时导线易与高压插针断开的问题,提高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的速度和对接可靠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超高压快速接插件,包括上接头和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所述上接头内设置有连通的通孔和筒腔,靠近筒腔的通孔一端设置有防转卡槽,所述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通过其靠近筒腔一端向外延伸的防转键与防转卡槽配合固定在上接头内,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与上接头紧密接触; 所述上接头的筒腔套设下接头的一端,下接头与筒腔紧密接触,下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对应的高压插针,高压插针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出导线的第一导电柱,另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紧密接触的第二导电柱,所述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远离筒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入导线的第三导电柱。 进一步的,所述的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包括绝缘套和导电针,导电针一端设置有与输入导线连接的第三导电柱,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电柱紧密连接的插孔和便于拆卸的卡槽,所述导电针外套设有绝缘套,所述导电针与绝缘套之间螺纹连接,绝缘套上设置有限制导电针轴向移动的螺钉,绝缘套上设置有防转键。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右端面设置有便于拆卸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压板,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与压板紧密接触,压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接头伸入筒腔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接头与筒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接头和绝缘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绝缘套和导电针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高压插针和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三导电柱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绝缘胶套和第二绝缘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胶套内设置有与第一导电柱对应的第一插接孔,输出导线通过第一插接孔与第一导电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胶套内设置有与第三导电柱对应的第二插接孔,输入导线通过第二插接孔与第三导电柱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通过其靠近筒腔一端向外延伸的防转键与防转卡槽配合固定在上接头内,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远离筒腔的一端设置的第三导电柱连接有输入导线,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的防转结构设计,避免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时,输入导线发生旋转缠绕与高压插针断开的问题,提高了上接头与下接头对接的速度和对接可靠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在下接头与筒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接头和绝缘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绝缘套和导电针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高压插针和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增强了本技术的防灌性能,即使某个短节接口密封失效,导致泥浆进入,也不会影响到上一个短节或下一个短节,将密封失效对仪器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压板,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与压板紧密接触,有效防止压板变形从而导致高压插针松动。 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未加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的对接短接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上接头,2-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3-压板,4-高压插针,5-下接头,6-第一绝缘胶套,7-第二绝缘胶套,8-绝缘套,9-螺钉,10-插孔,11-导电针,12-通孔,13-筒腔,14第一导电柱,15-第二导电柱,16第三导电柱,17-防转键,18-防转卡槽,19-第一插接孔,20-第二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超高压快速接插件,包括上接头I和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上接头I内设置有连通的通孔12和筒腔13,靠近筒腔13的通孔12—端设置有防转卡槽18,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通过其靠近筒腔13 —端向外延伸的防转键17与防转卡槽18配合固定在上接头I内,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与上接头I紧密接触; 上接头I的筒腔13套设下接头5的一端,下接头5与筒腔13紧密接触,下接头5与筒腔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接头I和下接头5之间设置有压板3,上接头I和下接头5均与压板3紧密接触,压板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接头5伸入筒腔13的端面上,下接头5的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对应的高压插针4,高压插针4和下接头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高压插针4 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出导线的第一导电柱14,另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紧密接触的第二导电柱15,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远离筒腔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入导线的第三导电柱16 ; 第一导电柱14和第三导电柱16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绝缘胶套6和第二绝缘胶套7,第一绝缘胶套6内设置有与第一导电柱14对应的第一插接孔19,输出导线通过第一插接孔19与第一导电柱14连通;第二绝缘胶套7内设置有与第三导电柱16对应的第二插接孔20,输入导线通过第二插接孔20与第三导电柱16连通。 如图3所示,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包括绝缘套8和导电针11,导电针11 一端设置有与输入导线连接的第三导电柱16,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电柱15紧密连接的插孔10和便于拆卸的卡槽,导电针11外套设有绝缘套8,绝缘套8和导电针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导电针11与绝缘套8之间螺纹连接,绝缘套8上设置有限制导电针11轴向移动的螺钉9,绝缘套8上设置有防转键17 ;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右端面设置有便于拆卸的内螺纹,绝缘套8和上接头I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使用时,先将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上设置的第三导电柱16通过第二插接孔20与导线连接,然后将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置入上接头I的通孔12中,第三导电柱16伸入通孔12内,超高压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高压快速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和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所述上接头(1)内设置有连通的通孔(12)和筒腔(13),靠近筒腔(13)的通孔(12)一端设置有防转卡槽(18),所述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通过其靠近筒腔(13)一端向外延伸的防转键(17)与防转卡槽(18)配合固定在上接头(1)内,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与上接头(1)紧密接触;所述上接头(1)的筒腔(13)套设下接头(5)的一端,下接头(5)与筒腔(13)紧密接触,下接头(5)的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对应的高压插针(4),高压插针(4)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出导线的第一导电柱(14),另一端设置有与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紧密接触的第二导电柱(15),所述超高压快速对接插孔(2)远离筒腔(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输入导线的第三导电柱(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九洲李梓豪唐文强赵中宪徐军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