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林专利>正文

双联齿通用型车用取力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04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联齿通用型车用取力箱,包括壳体(1)、换挡齿轮(8)、和与气动或手动操纵装置相连的换挡轴(9),其特征在于:连结法兰(2)端面与底座(3)平面垂直;主动轮(4)为可直接与换挡齿轮(8)啮合的双联齿结构;与换挡轴(9)相连的操纵装置置于壳体外端。(*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联齿通用型车用取力箱本技术属于液压自卸车上机动力向液压力转换的过渡性部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齿轮泵以产生液压力。现有的取力箱主动轮为单齿轮,结构不尽合理;外形五花八门,不利于安装、维修,且体积大,较笨重,手动、气动两种产品的主体部分各不相同,不具通用性。中国专利21678845公开了一种无拨叉端面离合式车用取力箱,其主动轮仍为单齿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美观耐用,速比高,重量轻,方便安装维修,并可实现气动和手动兼容的双联齿取力箱。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壳体采用连结法兰端面与底座平面垂直的通用壳体,以适合于不同型号、系列的需要,更便于安装。壳体内部,主动轮为可直接与换挡齿轮啮合的双联齿结构,减掉了过桥齿轮(及轴、轴承等),直接在花键轴上换挡,解决了过去用小轴换挡造成零部件易损的问题,精简了内部结构。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壳体上部与换挡轴相对两端各有一可用于装气室或操纵手柄和油堵的两孔,以实现手动式和气动式的双向通用。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增大主动齿轮外径和齿数,使速比从1∶1.026提高到1∶1.673。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操纵装置与换挡轴相连,并置于壳体外端。在统一的主体结构上,其操纵装置为分别配用的手动、气动换挡装置,以形成两种不同操纵方式的产品系列;在气动系列产品中,采用外置气室,便于安装和维修,解决了内置气室易于积水的问题,提高了换挡可靠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双联齿结构,在设计中减掉了过桥齿轮,减少了零件数,增大易损件尺寸,提高了产品性能,使结构更加合理;由于提高了速比,满足了液压自卸车油泵提速的需要,提高了油缸的举力和升降速度;采用通用的壳体并简化内部结构,减少了产品的重量(同类型产品由原来的28kg减至13.5kg,)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图1为本技术气动式双联齿取力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动式双联齿取力箱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图1中,与壳体1为一个整体的底座3平面与连结法兰2的端面相垂直,主动轮4为双联齿,系整体结构,由一正齿轮5和一斜齿轮6组成,换挡齿轮8装在花键轴7上可以滑动,拨叉10固定于换挡轴9,下卡于换挡齿轮8,气室11外置于壳体,通过阀门与气源相连。壳体上部与换挡轴9相对应的孔14处装有油堵以实现密封。当取力器工作时,阀门打开,压缩空气进入气室,推动换挡轴平行移动,经过拨叉使换挡齿轮8与正齿轮5啮合,一直与自卸车发动机变速箱齿轮相啮合的斜齿轮6就把发动机的转矩按1∶1.673的速比经正齿轮5→换挡齿8→花键轴7向齿轮泵传递,完成取力功能。图2中,1为壳体,2为连接法兰,3为底座,4为双联齿主动轮,8为换挡齿轮,7为花键轴,拨叉10固定于换挡轴9上,操纵手柄12与换挡轴9相联,13为油堵,通过推拉手柄12即可平行移动换挡轴而实现换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齿通用型车用取力箱,包括壳体(1)、换挡齿轮(8)、和与气动或手动操纵装置相连的换挡轴(9),其特征在于:连结法兰(2)端面与底座(3)平面垂直;主动轮(4)为可直接与换挡齿轮(8)啮合的双联齿结构;与换挡轴(9)相连的操纵装置置于壳体外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