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078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涉及了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该座椅主要由:靠背管框骨架(1)、靠背与坐垫联动解锁机构(2)、坐垫管框骨架(4)、翻转机构(6)、坐垫翻转机构(7)组合而成,所述靠背管框骨架(1)与坐垫管框骨架(4)连接,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2)设置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1)上,所述翻转机构(6)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所述座垫翻转机构(7)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满足国家强制性法规要求,提升了乘客上下车便利性,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水平,去除了繁冗的操作步骤,提升整车性能水平,提升用户体验,靠背卷簧的助力设计等手段,消除座椅的松动、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领域,尤其属于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的折叠翻转副座座椅折叠和打开操作不方便,目前市场上的折叠翻转副座座椅,在实际操作使用翻折时,需要用手将靠背翻折至与坐垫平齐,再在座椅底下操作打开副座座椅底部的解锁手柄机构,才能将坐垫与靠背一起翻转至直立位置,使用操作过程需人工手动操作,使用便利性差;其次,副座只能布置在靠近门的任意一边,由于副座座椅需要手动折叠和解锁,为了方便解锁操作,翻转副座座椅往往只限制于布置在靠近中门位置,对整车的空间布置产生影响;第三,影响后排乘客上下车的方便性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目前手动解锁副座座椅由于操作复杂,乘员在离开副座后,通常不会调节至副座折叠位置,阻碍上下车通道,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时,需手动操作才能翻折,无法快速给后排座椅乘员提供的逃生通道,安全性能差,无法满足安全法规要求;第四,目前的副座座椅机构在靠背折叠之后,无限位锁止机构,靠背与坐垫在折叠位置处于自由状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靠背与坐垫常产生松动异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旨在解决汽车副座异响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该座椅主要由:靠背管框骨架、靠背与坐垫联动解锁机构、坐垫管框骨架、翻转机构、坐垫翻转机构组合而成,所述靠背管框骨架与坐垫管框骨架连接,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设置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上,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上,所述座垫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上,在副座座椅靠背自动折叠至于坐垫平齐的过程中,靠背翻转至与坐垫夹角为20°?30°时,靠背与坐垫联动解锁机构解锁。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还包括挂耳、解锁支架、第一联动支架、第一回复弹簧、第二联动支架、第二回复弹簧、固定支架、第一联动拉索固定块、第二联动拉索固定块、解锁支架连接轴、拉绳组成,所述挂耳焊接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上与所述解锁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支架与所述第二联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铆钉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支架的一端焊接有解锁支架连接轴,另一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第二联动支架接触,所述拉绳设在所述第一联动拉索固定块上,通过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带动座垫的收折,无噪音无异响。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翻转机构主要由第一加强横管、第三联动拉索固定块、解锁手柄、第二加强横管、滑槽、回复弹簧、限位固定块、滚柱、限位螺栓、解锁连杆、转轴组合而成,第一加强横管和第二加强横管焊接在坐垫支撑管框上;滑槽焊接固定在第一加强横管和第二加强横管上,所述限位固定块和回复弹簧焊接在所述解锁手柄上,所述解锁手柄通过穿过焊接在滑槽下方的支架相连,第三联动拉索固定块焊接在第一加强横管上,实现了座垫的自动收折,提升了乘客上下车便利性,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水平,可在紧急情况下为后排座椅快速提供逃生通道。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还设有一个联动拉锁,该联动拉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拉索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联动拉索固定块,通过联动拉索,实现靠背收折后座垫自动收折的目的,结构简单,工程可实施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管框骨架与座垫连接支架侧设有卷簧,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座椅靠背自动收折结构简单,工程可实施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体重量较轻,成本低。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坐垫管框骨架上还设有座垫支撑管框,使得座椅更为坚固,安全性得到提高。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满足国家强制性法规要求,提升了乘客上下车便利性,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水平,可在紧急情况下为后排座椅快速提供逃生通道,机构简单,工程可实施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体重量较轻,成本低,联动机构采用机械控制机构实现,机构稳定可靠,以低成本方案实现了副座座椅自动折叠翻转的功能,座椅可自动折叠翻转,去除了繁冗的操作步骤,提升整车性能水平,提升用户体验,靠背卷簧的助力设计等手段,消除座椅的松动、异响问题。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整体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靠背管框骨架2、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3、联动拉索4、座垫管框骨架5、座垫支撑管框6、翻转机构7、第一回复弹簧8、卷簧9、挂耳10、解锁支架11、第一联动支架12、第一回复弹簧13、第二联动支架14、第二回复弹簧15、固定支架 16、第一联动拉索固定块17、第二联动拉索固定块18、解锁支架连接轴19、拉绳20、第一加强横管21、第三联动拉索固定块22、解锁手柄23、第二加强横管24、滑槽25、第二回复弹簧26、限位固定块27、滚柱28、限位螺栓29、解锁连杆3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整体机构示意图,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该座椅主要由:靠背管框骨架1、靠背与坐垫联动解锁机构2、坐垫管框骨架4、翻转机构6、翻转机构7组合而成,所述靠背管框骨架I与坐垫管框骨架4连接,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2设置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I上,所述翻转机构6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所述座垫翻转机构7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自动折叠翻转副座座椅的靠背管框骨架I与坐垫管框骨架4通过台阶螺栓连接,固定在坐垫管框骨架4的固定连接支架上。台阶螺栓的转轴中间加尼龙衬套隔离螺栓与固定支架的间隙,有效解决了金属之间的松动异响问题。靠背管框骨架I与坐垫连接支架侧增加卷簧8,并且使卷簧处于受力状态。在乘员乘坐时,背部抵压座椅靠背,座椅靠背无法向前翻转;在乘员离开座位时候,由于卷簧8的自身回复力作用,使得靠背管框骨架I回复至与坐垫支撑管框5平齐的位置状态,实现了副座座椅靠背可实现自动折叠的功能,在副座座椅靠背自动折叠至于坐垫平齐的过程中,解锁支架10与第一联动支架11,上的解锁支架18连接轴接触,且使解锁支架18连接轴做逆时针运动,同时依靠第一联动支架11另一端翻边与第二联动支架13接触的关系,使第二联动支架13跟着一起抬起逆时针旋转,因联动拉索3的第二联动拉索固定块17固定于第二联动支架13上,第二联动支架13在逆时针向上旋转时,联动拉索3就会处于拉伸伸长状态,拉动翻转机构6中的解锁装置,由于在坐垫支撑管框5上布置有2根第一第一回复弹簧7,且第一第一回复弹簧7设计处于受力伸张状态,使座椅坐垫保持处于翻转至直立位置的趋势。所以,在翻转机构6的限位固定块26在受到联动拉索3向下牵引解锁后,由于2根第一回复弹簧7回复力的作用,使滚柱27在滑槽24内进行来回运动,同时牵动解锁连杆29上方的圆钢跟着往下运动,既拉动坐垫支撑管框5翻转至处于直立状态,由于座椅靠背在乘员离开的时已经自动折叠至于坐垫平齐,所以,座椅坐垫与靠背同样在第一回复弹簧7回复力的作用即完成了自动翻转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主要由:靠背管框骨架(1)、靠背与坐垫联动解锁机构(2)、 坐垫管框骨架(4)、 翻转机构(6)、坐垫翻转机构(7)组合而成,所述靠背管框骨架(1)与坐垫管框骨架(4)连接,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2)设置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1)上,所述翻转机构(6)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所述座垫翻转机构(7)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主要由:靠背管框骨架(I)、靠背与坐垫联动解锁机构(2)、坐垫管框骨架(4)、翻转机构(6)、坐垫翻转机构(7)组合而成,所述靠背管框骨架(I)与坐垫管框骨架(4)连接,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2)设置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I)上,所述翻转机构(6)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所述座垫翻转机构(7)设置在所述座垫管框骨架(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翻转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与座垫联动解锁机构(2),还包括挂耳(9)、解锁支架(10)、第一联动支架(11)、第一回复弹簧(12)、第二联动支架(13)、第二回复弹簧(14)、固定支架(15)、第一联动拉索固定块(16)、第二联动拉索固定块(17)、解锁支架连接轴(18)、拉绳(19)组成,所述挂耳(9)焊接在所述靠背管框骨架(I)上与所述解锁支架(10)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支架(11)与所述第二联动支架(13)、所述固定支架(15)铆钉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支架(11)的一端焊接有解锁支架连接轴(18),另一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第二联动支架(13)接触,所述拉绳(19)设在所述第一联动拉索固定块(1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大兴危学兵李海潘柳胜陆宜寿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