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06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第二车体部件(12),其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并沿着该电动车辆(10)的横向延伸;蓄电池槽(13),其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和所述第二车体部件(12)后面;多个第一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其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并固定于所述蓄电池槽(13)的底部上;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61A)其中之一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件(62A或62B),第一支撑部件(61A)设置在该蓄电池槽(13)的最前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在本领域是已知的。下面的相关文献1公开了这种结构的例子。在相关文献1中,如图1所示,蓄电池(16)由蓄电池安装框架(17)固定于后片横部件(7)、电池横部件(11)、侧梁(3)和后侧部件(9)。[相关文献1]日本未审公报号H06-32247但是,通过相关文献1的技术,以栅格的形状形成该蓄电池安装框架(17),并且因此不可避免增加电动车辆的重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这种情况提出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在防止增加重量和成本的同时,改进安装在该电动车辆上的蓄电池的抗碰撞的能力。为此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第二车体部件(12),所述第二车体部件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并沿着该电动车辆(10)的横向延伸;蓄电池槽(13),所述蓄电池槽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和所述第二车体部件(12)的后面;多个第一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件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蓄电池槽(13)的底部上;以及第二支撑部件(62A或62B),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车体部件(12)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件(61A)的一个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件(61A)设置在该蓄电池槽(13)的最前面。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其他目的和优点,其中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部件,并且其中: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组合箱的俯视图;图4是主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在蓄电池槽中的蓄电池和蓄电池固定器的示意透视图;图5是主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构造成蓄电池组合箱的金属框架的示意透视图;图6(A)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内装式螺母的俯视图;图6(B)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同样的内装式螺母的侧视图;图6(C)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同样的内装式螺母的仰视图;图7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同样的内装式螺母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槽的底侧的仰视图;图9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槽的底侧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横端支撑部件和前端支撑部件的示意图;图11是图1中的XI-X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图12是图1中的XII-X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图13是图1中的XIII-XI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图14是图1中的XIV-XIV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图15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盖板的前视图;图16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该盖板的透视图;图17是图16中的XVII-XV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图18是图16中的XVIII-XVI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图19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盖的透视图;图20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侧部件(也称为“车体部件”或“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安装在电动车辆10的左侧和右侧。该侧部件11和11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而且,沿着横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该对侧部件11和11的蓄电池横部件(cross member)(也称为“车体部件”或“第二车体部件”)12也安装在该电动车辆10中。该侧部件11和11以及蓄电池横部件12是铁的,并且构成该电动车辆10的车体。-->在该对侧部件11和11之间以及该蓄电池横部件12的后面,设置蓄电池槽(battery case)13。由包含玻璃纤维的聚丁烯树脂制造的该蓄电池槽13在其里面容纳有并保持蓄电池20(示于图4),同时通过保持蓄电池槽13的里面的气密性而避免外面和里面之间通风。如图2所示,该蓄电池槽13主要包括蓄电池组合箱14和蓄电池盖15。如图3所示,前端壁16、左端壁17、右端壁18、后端壁19、前隔壁21、中隔壁22和后隔壁23被固定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该前隔壁21、中隔壁22和后隔壁23是沿着蓄电池组合箱14的左右方向在左端壁17和右端壁18之间延伸的壁。该前隔壁21设置在中隔壁22的前面。该后隔壁23设置在中隔壁22的后面。而且,在该蓄电池组合箱14中,固定有前蓄电池隔壁24A、24B、24C和24D。所述前蓄电池隔壁24A、24B、24C和24D是沿着纵向(前后方向)在该前端壁16和前隔壁21之间延伸的壁。还有,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固定有后蓄电池隔壁27A、27B、27C和27D。所述后蓄电池隔壁27A、27B、27C和27D是沿前后方向在该后端壁19和后隔壁23之间延伸的壁。此外,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形成前加强壁25A和25B以及内凹侧壁29和29。该前加强壁25A和25B是在前隔壁21和中隔壁22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壁。该内凹侧壁29和29是单独地形成凹部28A和28B的壁。-->在后隔壁23和中隔壁22之间,形成中间蓄电池隔壁26A和26B,这些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在中间蓄电池隔壁26A和26B之间,形成后加强壁31A和31B,这些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蓄电池20以这样的方式牢固地固定在该蓄电池槽13的里面,即,使得在蓄电池20单个地设置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上的正确位置之后,该蓄电池20由蓄电池保持器(holder)(未示出)支撑,然后该蓄电池保持器由螺栓(未示出)固定于蓄电池组合箱14。如图5所示,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包括框架组(也称为“金属框架”)32。由铁制造的框架组32主要包括前框架组33和后框架组34。该前框架组33包括前-左框架38和前-中框架36以及前-右框架37。该前-左框架38是L形形状的部件。在该前-左框架38的左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8A、38B、38C和38D。而且,在该前-左框架38的前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8E。如图3所示,该左-前框架38嵌入该蓄电池组合箱14的左端壁17和前端壁16中。同样,图5所示的前-右框架37是L形形状的部件。在该前-右框架37的右表面上,焊接有螺母(未示出)。而且,在该前-右框架37上的前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7E。如图3所示,该右-前框架37嵌入该蓄电池组合箱14的右端壁18和前端壁16中。示于图5的该前-中框架36是U形形状的部件。在该前-中框架36的前表面上,焊接有两个螺母36A和36B。-->其为该前-中框架36的部件的附加板39A和39B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该附加板39A嵌入前蓄电池隔壁24A中,该前蓄电池隔壁24A设置在虚线L1和L2之间,并且从图3所示的前块(block)(也称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第二车体部件(12),所述第二车体部件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并沿着该电动车辆(10)的横向延伸;蓄电池槽(13),所述蓄电池槽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和所述第二车体部件(12)的后面;多个第一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件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蓄电池槽(13)的底部上;以及第二支撑部件(62A或62B),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车体部件(12)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件(61A)的一个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件(61A)设置在该蓄电池槽(13)的最前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2-28 2006-3563581.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第二车体部件(12),所述第二车体部件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并沿着该电动车辆(10)的横向延伸;蓄电池槽(13),所述蓄电池槽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和所述第二车体部件(12)的后面;多个第一支撑部件(61A、61B、61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崎静一大角大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