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006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桑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及其用途,依次包括步骤:桑叶采摘;桑叶先清洗,后晾干;桑叶挑选、整理;通过切割装置切割成桑叶条,且在切割前先将桑叶的叶柄和主叶脉去除;桑叶条先通过杀青机进行一次杀青,然后降温;桑叶条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桑叶条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桑叶条进行翻炒处理以形成颗粒状的初始桑叶茶;初始桑叶茶先通过提香机进行提香,后进行降温以形成最终的桑叶茶,各个生产步骤连续性好又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可以制作品质高、一致性好、口感佳、用途多的桑叶茶,其用途的多样性对人体也非常有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桑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桑叶的利用,除了喂养蚕宝宝,在很多其他方面都已经开始涉及,其中,将桑叶制成茶的运用出现较多,如公开号103907726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及设备以及公开号148661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桑叶茶的炒制方法,这两个专利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桑叶茶均是只能用来冲泡饮用,人体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量较少,而第一个专利中的生产方法中,对桑叶中含有的营养物,特别是一些有保健功效的生理活性物质损伤较大,加工的成本较高,第二个专利胡总的生产方法,步骤过于繁琐,而且还有很多相同工艺的往复进行,不利于周转,导致生产成本高,又不利于工作人员作业,同时还会影响成品的质量,而且在使用该生产方法得到的桑叶茶的营养成本也会大量丢失,另外,这两个专利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桑叶茶的质量还不是很高、整体质量的一致性较一般、口感还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品质高、一致性好、口感佳、用途多的桑叶茶且各个生产步骤连续性好又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的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依次包括步骤:(1)桑叶采摘;(2)桑叶先清洗,后晾干;(3)桑叶挑选、整理;(4)通过切割装置切割成桑叶条,且在切割前先将桑叶的叶柄和主叶脉去除;(5)桑叶条先通过杀青机进行一次杀青,然后降温;(6)桑叶条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7)桑叶条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8)桑叶条进行翻炒处理以形成颗粒状的初始桑叶茶;(9)初始桑叶茶先通过提香机进行提香,后进行降温以形成最终的桑叶茶。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桑叶采摘后,需要进行清洗,可以人工用清洗,也可以用清洗机清洗,以保证桑叶的干净,然后再晾干,保证表面的干燥度以提高后续加工的品质;挑选、整理的意义在于,通过质量好坏分别进行挑选,将质量水平差不多的放到一起,然后进行整理,将桑叶可以进行叠放,便于后续的工艺更好地进行以便生产出品质高、一致性好的桑叶茶;桑叶的叶柄没有制作茶的效用,又影响工艺的良好进行,同时桑叶的叶柄和主叶脉内部储存的水分时桑叶上最多的部分,相比于其他桑叶部位的水分含量,多出不少,这样会使得桑叶在后续进行杀青、烘干、翻炒、提香处理时由于水分的分布不均导致加工时其他部位容易出现焦黄或者杀青、烘干、翻炒、提香处理不够彻底等问题,严重的使得生产的桑叶茶是不能使用的废品,叶柄和主叶脉去除后桑叶就变成了两半,由于桑叶的面积非常大,切割过程可以将桑叶切割成尺寸较大的桑叶条,当然,由于桑叶本身的形状,不容易切割成完全一致的桑叶条,但还是可以切割成有点像长方条状的桑叶条,例如,近似尺寸在1cm-4cm左右,当然可以根据桑叶本身形状大小进行选择;经过一次杀青,可以高温破坏和钝化桑叶条中较多的氧化酶活性,抑制桑叶条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减少桑叶本身涩涩的味道以及草腥气味,当然,杀青可以去除较多的水分,使桑叶条变得更软,便于揉捻作业和散发青臭味;再经过揉捻,对细胞进行破壁,对其内质进行改善,并将内部的水分外排,同时使其变得柔软,由于桑叶条本身较大,较为柔软,揉捻很容易对其塑形,变成细长的曲线形桑叶条,利于后续的烘干、翻炒作业;烘干使得桑叶条内部剩余水分和外部的潮气中的水分进一步进行去除,在烘干过程中,可以对细长的曲线形桑叶条中已经发黄变硬的无用桑叶条进行挑拣去除,保证整体生产的质量和一致性,以及便于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本申请的翻炒处理,可以通过人工进行,也可以通过机械设备,但是翻炒需要使得桑叶条能够翻滚,由于桑叶条的较大尺寸和前序的几个加工工艺,在翻炒过程中,可以形成较大颗粒状的,有点近似球状的初始桑叶茶,口感好又松脆,翻炒过程中,对剩余的具有活性的氧化酶,进一步地进行处理,使其钝化和变性,同时,使得桑叶条中的剩余水分可以快速地得到去除,并将精华部分保留下来,保证足够丰富的营养物;随后,进行提香、降温,以得到品质更高的最终的桑叶茶,当然,在出货前,还需通过筛网将杂质处理以及进行高质量的包装等作业,已形成最终较好的桑叶茶产品。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步骤(7)和步骤(8)之间还具有对桑叶条进行回潮处理的步骤:将烘干后的桑叶条放置到竹扁中,然后在竹扁上方铺设好棉被,之后静置5-15分钟。由于桑叶条比较大,翻炒成固定形状和高品质的桑叶茶需要的时间较久,而翻炒作业前的桑叶条含水已经变得较少,就会容易有部分桑叶条炒焦,如果为了保证含水量,而将前序的工艺进行的不够充分,也会极大影响桑叶茶的质量和口感等,所以该有选可以在保证前序工艺充分的完成过程中,使得桑叶条外表部分有一定量的水分回收,在翻炒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既不会炒焦,又能得到非常高品质的桑叶茶。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步骤(5)中的杀青机为电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机的设定温度为190-290℃,每条桑叶条的平均杀青时间为2-10分钟;步骤(6)中的揉捻时间为15-25分钟;步骤(7)中的烘干装置的设定温度为90-150℃,烘干时间为5-20分钟;步骤(8)中的翻炒处理在炒锅中进行,炒锅的外部加热设定温度为150-250℃,翻炒时间为25-35分钟;步骤(9)中的提香机设定温度为90-130℃,提香时间为35-45分钟。该优选可以使得生产的桑叶茶达到非常好的品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步骤(1)中采摘的桑叶为两年以上的桑树的新生长的35-50天的桑叶。该优选中的桑叶,叶子大、新鲜、营养成分高,利于高品质的桑叶茶的生产。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步骤(7)中当在烘干过程的同时,进行多次搅动。使得烘干作业更加透彻、也更加均匀,保证高品质、一致性好的桑叶茶的生产。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步骤(4)中的切割装置包括处于下方的工作箱体,所述工作箱体包括首尾相连并围成长方体状或立方体状的前侧箱板和后侧箱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左侧箱板和右侧箱板,所述工作箱体上端配有可以盖合住所述工作箱体的导引箱盖,所述导引箱盖开设有与所述工作箱体内腔连通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引入口,所述导引箱盖位于所述工作箱体外侧沿着引入口边沿固定有桑叶进入压缩颈,所述桑叶进入压缩颈具有与所述引入口连通的颈压缩通道,所述颈压缩通道由外侧进口至所述引入口的通道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工作箱体内靠近后侧箱板一侧设有一排沿着左侧箱板至右侧箱板方向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引入口方向作用于桑叶的切割刀片,所述工作箱体内靠切割刀片背对后侧箱板一侧沿着左侧箱板至右侧箱板方向还设有一条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配合所述切割刀片工作的桑叶卷入转动体,所述引入口呈矩形状,所述颈压缩通道的由外侧进口至所述引入口的通道截面形状均呈矩形状且整个颈压缩通道由外侧进口至所述引入口方向呈斜向下并向前侧箱板一侧拱起的形状,所述前侧箱板开设有出料口,工作箱体位于切割刀片下方固定有由后侧箱板至前侧箱板方向斜向下并穿过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斜滑板,所述出料斜滑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出料侧挡板,所述出料斜滑板和两侧的出料侧挡板形成了一条出料道,所述颈压缩通道位于外侧进口端设有一条斜向下进入所述颈压缩通道的进料滑入板,所述进料滑入板的左右两侧设有进料侧挡板,所述进料滑入板和两侧的进料侧挡板形成了一条进料道,所述导引箱盖上位于引入口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及其用途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步骤:(1)桑叶采摘;(2)桑叶先清洗,后晾干;(3)桑叶挑选、整理;(4)通过切割装置切割成桑叶条,且在切割前先将桑叶的叶柄和主叶脉去除;(5)桑叶条先通过杀青机进行一次杀青,然后降温;(6)桑叶条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7)桑叶条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8)桑叶条进行翻炒处理以形成颗粒状的初始桑叶茶;(9)初始桑叶茶先通过提香机进行提香,后进行降温以形成最终的桑叶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步骤:(1)桑叶采摘;(2)桑叶先清洗,后晾干;(3)桑叶挑选、整理;(4)通过切割装置切割成桑叶条,且在切割前先将桑叶的叶柄和主叶脉去除;(5)桑叶条先通过杀青机进行一次杀青,然后降温;(6)桑叶条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7)桑叶条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8)桑叶条进行翻炒处理以形成颗粒状的初始桑叶茶;(9)初始桑叶茶先通过提香机进行提香,后进行降温以形成最终的桑叶茶,且步骤(4)中的切割装置包括处于下方的工作箱体(1),所述工作箱体(1)包括首尾相连并围成长方体状或立方体状的前侧箱板(11)和后侧箱板(12)以及位于两侧的左侧箱板(13)和右侧箱板(14),所述工作箱体(1)上端配有可以盖合住所述工作箱体(1)的导引箱盖(2),所述导引箱盖(2)开设有与所述工作箱体(1)内腔连通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引入口(3),所述导引箱盖(2)位于所述工作箱体(1)外侧沿着引入口(3)边沿固定有桑叶进入压缩颈(4),所述桑叶进入压缩颈(4)具有与所述引入口(3)连通的颈压缩通道(40),所述颈压缩通道(40)由外侧进口至所述引入口(3)的通道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工作箱体(1)内靠近后侧箱板(12)一侧设有一排沿着左侧箱板(13)至右侧箱板(14)方向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引入口(3)方向作用于桑叶的切割刀片(5),所述工作箱体(1)内靠切割刀片(5)背对后侧箱板(12)一侧沿着左侧箱板(13)至右侧箱板(14)方向还设有一条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上安装有配合所述切割刀片(5)工作的桑叶卷入转动体(7),所述引入口(3)呈矩形状,所述颈压缩通道(40)的由外侧进口至所述引入口(3)的通道截面形状均呈矩形状且整个颈压缩通道(40)由外侧进口至所述引入口(3)方向呈斜向下并向前侧箱板(11)一侧拱起的形状,所述前侧箱板(11)开设有出料口(8),工作箱体(1)位于切割刀片(5)下方固定有由后侧箱板(12)至前侧箱板(11)方向斜向下并穿过所述出料口(8)的出料斜滑板(91),所述出料斜滑板(91)的左右两侧设有出料侧挡板(92),所述出料斜滑板(91)和两侧的出料侧挡板(92)形成了一条出料道,所述颈压缩通道(40)位于外侧进口端设有一条斜向下进入所述颈压缩通道(40)的进料滑入板(45),所述进料滑入板(45)的左右两侧设有进料侧挡板(46),所述进料滑入板(45)和两侧的进料侧挡板(46)形成了一条进料道,所述导引箱盖(2)上位于引入口(3)左右两侧的位置上固定有提拉把手(23),左侧箱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黎静钱文青陆文渊沈玉丽赵根琴沈晓龙戴建一范之徐敏利朱海霞徐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