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和专利>正文

汽车后座遮阳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52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后座遮阳帘,包含基座、夹持器、遮阳帘、支撑杆及扣件,基座顶端设有长槽孔供支撑杆插设,基座后侧设有切槽,基座后侧两端设有容置孔贯穿切槽并与卡合孔连通,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上设有骨肋,骨肋末端形成具内啮齿的环圈,环圈可插入基座的切槽中并与容置孔、卡合孔形成连通,利用卡掣块及按钮所构成的卡掣元件的穿设,而可以用手按压按钮,使其卡掣作用脱离,并调整夹持器夹设遮阳帘的角度,达到方便调整的实用功效。(*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座遮阳帘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座遮阳帘。传统汽车后座遮阳帘结构可配合参看图8及图9所示,其是包含基座80、遮阳帘83、支撑杆85及扣件86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基座80下侧设有数个齿爪801,基座80上设有孔座81,而于基座80后侧设有弧状凹座82,遮阳帘83的圆管831中设有遮阳帘布,遮阳帘布末端设置边条832,边条832上设有结合件84,结合件84前端设有拉柄841,支撑杆85顶端插设于扣件86底端的孔中,并且,扣件86上方所形成弧形的顶抵端861,可抵靠于后车窗与顶板的接合橡胶横条上,又,支撑杆85底端可插入基座80上侧的孔座81中,而基座80则可向后抵紧,则令基座80下侧所形成的齿爪801可抵咬于后车窗下的平板88上,而完成汽车后座遮阳帘的组装工作。此一型态的汽车后座遮阳帘结构,可于烈日下使用,将遮阳帘83向上拉伸,且可将结合件84按入扣件86予以定位,而能利用此一组合结构,达到遮阳使用的目的。然而,此一组合结构的缺点在于,基座80与遮阳帘83一旦完成组装后,便无法调整遮阳帘83装设的适当角度,而有应用性不足的缺点,并且,基座80与遮阳帘83的固定组装方式,如欲更改遮阳帘83的设置角度时,即必需移动整个基座80,而容易造成基座80底端的齿爪801反覆咬合平板88,造成平板88表面的损坏,因此其具有无法灵活的调整角度的缺点,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任意调整角度的汽车后座遮阳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座遮阳帘,包含基座、夹持器、遮阳帘、支撑杆及扣件,该基座的边框底端设有齿爪,边框所围绕的区域中设有-->纵板,基座上侧设有长槽孔供支撑杆插设,遮阳帘的圆管中绕设遮阳帘布,遮阳帘布末端设有边条,遮阳帘的圆管设置于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中,支撑杆顶端插入扣件的定位孔中,又,扣件上侧形成顶抵端抵靠于汽车顶板的横条上,其特征在于:基座后上侧形成弧面,弧面两端形成凹部,弧面上设有切槽深入基座当中,基座后侧两端设有容置孔贯穿切槽并与卡合孔连通,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上设有骨肋,骨肋末端形成含有内啮齿的环圈,环圈插入基座的切槽中,并与容置孔、卡合孔形成连通,卡掣块及按钮构成卡掣元件,卡掣块周面设有外啮齿,其一端延伸出母套,母套中设置沉埋孔,沉埋孔内侧形成切面,卡掣块插入卡合孔中,且令外啮齿与卡合孔中所形成的内啮齿互为咬合,外啮齿并咬合于夹持器环圈的内啮齿,按钮一端形成延伸杆,延伸杆上套设弹簧,且插入容置孔,延伸杆深入卡掣块的沉埋孔中予以固结。所述的汽车后座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扣件前端形成凸耳,遮阳帘布的边条上设有挂钩,可于遮阳帘布拉出时,将挂钩挂设于扣件的凸耳上。所述的汽车后座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按钮的延伸杆前端可形成含有切槽的卡掣凸柱,又,卡掣块的沉埋孔中设有穿孔,按钮的延伸杆深入卡掣块的沉埋孔中,可以卡掣凸柱迫入穿孔,且由穿孔穿出,而利用卡掣凸柱的凸缘卡掣于穿孔周缘加以固结。本技术的优点是可让使用者方便、快速、灵活地调整遮阳帘的设置角度。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基座、夹持器的组合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基座、夹持器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基座与夹持器组合的实施例图。-->图5是本技术组合于汽车后座的侧视型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型态按钮穿设于卡掣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型态按钮穿设于卡掣块的组合剖视图。图8传统汽车后座遮阳帘结构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9传统汽车后座遮阳帘结构的实施例图。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其中,本技术汽车后座遮阳帘结构1,是包含基座10、夹持器40、遮阳帘50、支撑杆55及扣件60等组合结构,该基座10的边框11底端设有齿爪12,边框11所围绕的区域中设有纵板13,基座10上侧设有长槽孔14,后上侧方形成弧面15,弧面15两端形成凹部151,且于弧面15上设有切槽18深入基座10当中,又,基座10的纵板13靠近后侧两端分别设有互相连通的容置孔16与卡合孔17,卡合孔17内周面形成环绕的内啮齿171。夹持器40的弧形夹板401上延伸出骨肋41,骨肋41末端形成环圈42,而于环圈42当中设有环绕的内啮齿43,夹持器40的骨肋41可由基座的切槽18中插入,且令环圈42对应设置于贯穿的容置孔16及卡合孔17之间。卡掣元件是指卡掣块20及按钮30,于卡掣块20周面设有外啮齿21,其一端延伸出母套22,母套22中设置沉埋孔221,沉埋孔221内侧形成切面222,卡掣块20可插入卡合孔17中,且令外啮齿21与卡合孔17内啮齿171互为咬合;按钮30一端形成延伸杆31,延伸杆31上设有切面32,按钮30的延伸杆31上可套设弹簧70及插入容置孔16中,而延伸杆31并可深入卡掣块20的沉埋孔221当中,沉埋孔221中设有穿孔223穿出卡掣块20侧面,螺丝可穿入穿孔223且锁固于按钮30延伸杆31的螺孔当中,此时,卡掣块20的外啮齿21一方面咬合于卡合孔17的内啮齿171,另方面同时与夹持器40环圈42的内啮齿43互为咬合。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的另一型态的按钮33与卡掣块20的组合,该按-->钮33一端同样形成延伸杆34,且于延伸杆34上同样设有切面35,又,延伸杆34前端设有卡掣凸柱36,卡掣凸柱36上设有切槽361,切槽361的型态可为十字交叉型,当按钮33穿入弹簧70且插入容置孔16,且延伸杆34深入卡掣块20时,则可以卡掣凸柱36迫入卡掣块20的沉埋孔221的穿孔223,且由穿孔223穿出,而可以卡掣凸柱36的凸缘卡掣于穿孔223周缘加以固结。再如图1所示的支撑杆55顶端可插入扣件60的定位孔61中,底端则插入基座10的长槽孔14中,遮阳帘50的圆管51可压入夹持器40的圆弧板中,圆管51中卷设遮阳帘布52,而于遮阳帘50布末端则设有边条53,边条53上固设一含拉柄541的挂钩54,整个汽车后座遮阳帘结构1的组合设置,可如图5所示,而将扣件60上侧的顶抵端62抵靠于汽车顶板的横条上,而基座10则可以底端的齿爪12咬合于汽车后座的平板上,当在烈阳下使用时,可以用手拉动挂钩54上的拉柄541,将遮阳帘布52取出,并且,可将挂钩54挂设于扣件前端所形成的凸耳63上,达到基本遮阳的目的。而当使用者欲对于遮阳帘50展开角度加以调整时,则可配合参看图2、图3及图4所示,此时,可用手按下按钮30,使得卡掣块20可朝向卡合孔17外侧移动,而令卡掣块20对于夹持器40环圈42的卡掣作用得以脱离,此时,即可以拨动夹持器40,而改变夹持器40设置的角度,再将按钮30放开而令弹簧70的回复力可将按钮30向外弹开,而按钮30向外弹开时,可同时带动卡掣块20移动,而令卡掣块20的外啮齿21再次咬合于夹持器40环圈42的内啮齿43当中,完成遮阳帘50的角度调整的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座遮阳帘,包含基座、夹持器、遮阳帘、支撑杆及扣件,该基座的边框底端设有齿爪,边框所围绕的区域中设有纵板,基座上侧设有长槽孔供支撑杆插设,遮阳帘的圆管中绕设遮阳帘布,遮阳帘布末端设有边条,遮阳帘的圆管设置于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中,支撑杆顶端插入扣件的定位孔中,又,扣件上侧形成顶抵端抵靠于汽车顶板的横条上,其特征在于:基座后上侧形成弧面,弧面两端形成凹部,弧面上设有切槽深入基座当中,基座后侧两端设有容置孔贯穿切槽并与卡合孔连通,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上设有骨肋,骨肋末端形 成含有内啮齿的环圈,环圈插入基座的切槽中,并与容置孔、卡合孔形成连通,卡掣块及按钮构成卡掣元件,卡掣块周面设有外啮齿,其一端延伸出母套,母套中设置沉埋孔,沉埋孔内侧形成切面,卡掣块插入卡合孔中,且令外啮齿与卡合孔中所形成的内啮齿互为咬合 ,外啮齿并咬合于夹持器环圈的内啮齿,按钮一端形成延伸杆,延伸杆上套设弹簧,且插入容置孔,延伸杆深入卡掣块的沉埋孔中予以固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座遮阳帘,包含基座、夹持器、遮阳帘、支撑杆及扣件,该基座的边框底端设有齿爪,边框所围绕的区域中设有纵板,基座上侧设有长槽孔供支撑杆插设,遮阳帘的圆管中绕设遮阳帘布,遮阳帘布末端设有边条,遮阳帘的圆管设置于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中,支撑杆顶端插入扣件的定位孔中,又,扣件上侧形成顶抵端抵靠于汽车顶板的横条上,其特征在于:基座后上侧形成弧面,弧面两端形成凹部,弧面上设有切槽深入基座当中,基座后侧两端设有容置孔贯穿切槽并与卡合孔连通,夹持器的弧形夹板上设有骨肋,骨肋末端形成含有内啮齿的环圈,环圈插入基座的切槽中,并与容置孔、卡合孔形成连通,卡掣块及按钮构成卡掣元件,卡掣块周面设有外啮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和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