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昆专利>正文

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0126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1:59
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它涉及串联蓄电池组技术领域,它的集成块一的一端分别与电容一的正极、继电器二的线圈的一端、电阻十三的一端、电阻十一的一端、电容的正极、电阻十二的一端连接且与24V电源连接,集成块一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二的正极、集成块三的16脚连接,电容二的负极与电容一的负极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的14脚分别与集成块二的12脚、电阻十七的一端连接,电阻十七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块三的8脚、13脚连接且接地,它既可以返回到整组串联蓄电池中,又能随时脱离整组串联蓄电池,能使整串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和单节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一样长,而且能直观显示每节蓄电池的现状,利于及早发现状态不好的单节蓄电池,可方便采取相应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串联蓄电池组
,具体涉及一种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
技术介绍
: 公知的要把电池串联起来才能满足大负荷(例如电动车)的要求。其方法是把每节电池的正极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用金属导线连结在一起,最后剩余下的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按负荷的要求接在它的两端。这些电池就组成了电池组。这个电池组向负荷不断地供电,负荷就得以不间断地运行。这个电路运行的缺点是:电池组最终因这组电池中的一节或多节电池丧失了功能从而减少甚至停止了向负荷供电。但除了这几节丧失了功能的电池,其它的电池仍然还有较多的电量也就是并没有完全丧失功能。要继续让负荷运行,现行的方法是丢弃这个电池组,换一个新的电池组。这就造成了浪费。因为这组电池组其中还有很多节电池还有用。用蓄电池代替电池做成的串联蓄电池组,情况和上述是类似的。在向负荷放电的过程中,总是有一块或数块蓄电池率先放完它的电量,在以后的继续放电过程中,这一块或数块蓄电池就成了负荷的一部份,变成了反向充电,使它的性能大量丧失而损坏。再加上以后的充电,这几块蓄电池又因性能坏而比其它正常蓄电池先充足,而因其它正常的蓄电池继续充电,使得这几块蓄电池过充电,再次遭遇损坏。这样不断恶性循环下去,使这几块蓄电池很快丧失了它的功能,实际上只相当与串在串联蓄电池组一个电阻;因而使整组串联蓄电池功能变坏。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它既可以返回到整组串联蓄电池中,又能随时脱离整组串联蓄电池,能使整串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和单节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一样长,而且能直观显示每节蓄电池的现状,利于及早发现状态不好的单节蓄电池,可方便采取相应措施。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集成块一-集成块三IC1-1C3、电阻一-电阻十七R1-R17、二极管一 -二极管四D1-D4、继电器一J1、继电器二 J2、电容一-电容五C1-C5、三极管一-三极管四BG1-BG4、肖特基二极管D5,集成块一 ICl的一端分别与电容一 Cl的正极、继电器二 J2的线圈的一端、电阻十三R13的一端、电阻i^一 Rll的一端、电容三C3的正极、电阻十二 R12的一端连接且与24V电源连接,集成块一 IC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二 C2的正极、集成块三IC3的16脚连接,电容二 C2的负极与电容一 Cl的负极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IC3的14脚分别与集成块二 IC2的12脚、电阻十七R17的一端连接,电阻十七R17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块三IC3的8脚、13脚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IC3的1-7、9-11脚均与二极管一 Dl的负极连接,二极管一 Dl的正极分别与电阻一 Rl的一端、二极管二 D2的正极、三级管一 BGl的基极连接,二极管二 D2的负极分别与集成块二 IC2的1-7、9-11脚连接,三极管一 BGl的集电极与电阻三R3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一 Rl的另一端、集成块二 IC2的16脚连接,电阻四R4的一端、电阻二 R2的一端连接,集成块二 IC2的15脚分别与电阻四R4的另一端、电阻六R6的一端连接,集成块二 IC2的14脚分别与电阻二 R2的另一端、电阻五R5的一端连接,电阻五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六R6的另一端、集成块二 IC2的8脚、13脚、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且接地,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一 BGl的发射极、电阻七R7的一端、电阻八R8的一端、电阻十四R14的一端连接,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二 BG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二 BG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二 BG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2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三BG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三BG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四D4的正极连接,三极管三BG3的集电极分别电容五C5的正极、电阻九R9的一端、二极管三D3的负极、光耦Ul的2脚连接,二极管三D3的正极与电阻七R7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l的I脚与电阻十三R13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l的4脚分别与电容四C4的一端、电阻十二 R12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l的3脚分别与电容四C4的另一端、继电器一 Jl的线圈的一端、三极管四BG4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一 Jl的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十一 Rll的另一端、电容三C3的负极连接,三极管四BG4的基极分别与电阻九R9的另一端、电阻十RlO的一端连接,三极管四BG4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十RlO的另一端、电容五C5的负极连接且接地,继电器二 J2的第一对触点的一端分别与单体蓄电池BTl的负极、继电器一 Jl的转换触点的9脚、三极晶体闸流管D7的2脚连接,继电器二 J2的第二对触点的一端分别与继电器二 J2的第三对触点的一端、单体蓄电池BTl的正极、继电器一 Jl的转换触点的10脚连接,继电器二 J2的第三对触点的另一端与电阻十五R15的一端连接,电阻十五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十六R16的一端、三极晶体闸流管D7的I脚、三极晶体闸流管D7的3脚连接,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与继电器二 J2的第四对触点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 Jl的转换触点的I脚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一 Jl的触点的11脚连接,继电器一 Jl的转换触点的2脚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一 Jl的触点的3脚连接。 本专利技术中继电器一 Jl是把单节蓄电池分隔或加入整组串联蓄电池的作用的,当继电器一 Jl动作时,就把单体蓄电池从整组串联蓄电池分离出来,继电器一 Jl释放时,则重新加入整组串联蓄电池。肖特基二极管D5为续流管,它是在继电器一 Jl的接点分离的瞬间提供一个通路,不使整个电路瞬间断电,从而影响负荷的工作。继电器二 J2则是用来检测蓄电池,集成块三IC3是供计算机选择蓄电池,集成块一 ICl则是给整块电路版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电压。 本专利技术中集成块三IC3有两个输入口,一个是进位输入,另一个为复位输入。由计算机来的进位输入的信号选中这块板后,三极管一 BGl导通使A点电位由O上升至稳压二极管D6电位电压9V。如果没选中,则继续往下选,选到末尾时计算机送复位输入信号使集成块三IC3恢复原位,然后又从头开始循环,另又:三极管一 BGl导通后如无后续信号继续进入,则经电阻五R5、电容五C5延时后三极管四BG4导通,继电器一 Jl动作使相应的单体蓄电池BTl从主串联蓄电池组中剥离开来,然后又会继续下一个循环。 另外当三极管一 BGl导通后还使三极管二 BG2也导通,继电器二 J2动作,使DC/AC端输出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信号,C。端输出一个模拟的温度信号,这二个信号都送往计算机;由计算机来的信号到Y5使电容五C5的电压迅速消退,从而使继电器一 Jl释放,电路恢复原态。 本专利技术可以把整体串联蓄电池组中的单块蓄电池按需随时分离出来和随时加入进去,如将备用单体蓄电池BT2加入。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可以加大整个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能够达到单体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二、还可加上一个乃至多个备用的蓄电池,在主用的个别蓄电池因电量不足退出时可把备用的蓄电池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集成块一‑集成块三(IC1‑IC3)、电阻一‑电阻十七(R1‑R17)、二极管一‑二极管四(D1‑D4)、继电器一(J1)、继电器二(J2)、电容一‑电容五(C1‑C5)、三极管一‑三极管四(BG1‑BG4)、肖特基二极管(D5),集成块一(IC1)的一端分别与电容一(C1)的正极、继电器二(J2)的线圈的一端、电阻十三(R13)的一端、电阻十一(R11)的一端、电容三(C3)的正极、电阻十二(R12)的一端连接且与24V电源连接,集成块一(I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二(C2)的正极、集成块三(IC3)的16脚连接,电容二(C2)的负极与电容一(C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IC3)的14脚分别与集成块二(IC2)的12脚、电阻十七(R17)的一端连接,电阻十七(R17)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块三(IC3)的8脚、13脚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IC3)的1‑7、9‑11脚均与二极管一(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一(D1)的正极分别与电阻一(R1)的一端、二极管二(D2)的正极、三级管一(BG1)的基极连接,二极管二(D2)的负极分别与集成块二(IC2)的1‑7、9‑11脚连接,三极管一(BG1)的集电极与电阻三(R3)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一(R1)的另一端、集成块二(IC2)的16脚连接,电阻四(R4)的一端、电阻二(R2)的一端连接,集成块二(IC2)的15脚分别与电阻四(R4)的另一端、电阻六(R6)的一端连接,集成块二(IC2)的14脚分别与电阻二(R2)的另一端、电阻五(R5)的一端连接,电阻五(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六(R6)的另一端、集成块二(IC2)的8脚、13脚、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且接地,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一(BG1)的发射极、电阻七(R7)的一端、电阻八(R8)的一端、电阻十四(R14)的一端连接,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二(BG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二(BG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二(BG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二(J2)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三(BG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三(BG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四(D4)的正极连接,三极管三(BG3)的集电极分别电容五(C5)的正极、电阻九(R9)的一端、二极管三(D3)的负极、光耦(U1)的2脚连接,二极管三(D3)的正极与电阻七(R7)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1)的1脚与电阻十三(R13)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1)的4脚分别与电容四(C4)的一端、电阻十二(R12)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1)的3脚分别与电容四(C4)的另一端、继电器一(J1)的线圈的一端、三极管四(BG4)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一(J1)的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十一(R11)的另一端、电容三(C3)的负极连接,三极管四(BG4)的基极分别与电阻九(R9)的另一端、电阻十(R10)的一端连接,三极管四(BG4)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十(R10)的另一端、电容五(C5)的负极连接且接地,继电器二(J2)的第一对触点的一端分别与单体蓄电池(BT1)的负极、继电器一(J1)的转换触点的9脚、三极晶体闸流管(D7)的2脚连接,继电器二(J2)的第二对触点的一端分别与继电器二(J2)的第三对触点的一端、单体蓄电池(BT1)的正极、继电器一(J1)的转换触点的10脚连接,继电器二(J2)的第三对触点的另一端与电阻十五(R15)的一端连接,电阻十五(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十六(R16)的一端、三极晶体闸流管(D7)的1脚、三极晶体闸流管(D7)的3脚连接,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与继电器二(J2)的第四对触点的一端连接,继电器一(J1)的转换触点的1脚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一(J1)的触点的11脚连接,继电器一(J1)的转换触点的2脚分别与肖特基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一(J1)的触点的3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加大串联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集成块一-集成块三(IC1-1C3)、电阻一-电阻十七(R1-R17)、二极管一-二极管四(D1-D4)、继电器一(Jl)、继电器二(J2)、电容一-电容五(C1-C5)、三极管一-三极管四(BG1-BG4)、肖特基二极管(D5),集成块一(ICl)的一端分别与电容一(Cl)的正极、继电器二(J2)的线圈的一端、电阻十三(R13)的一端、电阻i^一(Rll)的一端、电容三(C3)的正极、电阻十二(R12)的一端连接且与24V电源连接,集成块一(IC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二(C2)的正极、集成块三(IC3)的16脚连接,电容二(C2)的负极与电容一(Cl)的负极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IC3)的14脚分别与集成块二(IC2)的12脚、电阻十七(R17)的一端连接,电阻十七(R17)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块三(IC3)的8脚、13脚连接且接地,集成块三(IC3)的1-7、9-11脚均与二极管一(Dl)的负极连接,二极管一(Dl)的正极分别与电阻一(Rl)的一端、二极管二(D2)的正极、三级管一(BGl)的基极连接,二极管二(D2)的负极分别与集成块二(IC2)的1-7、9-11脚连接,三极管一(BGl)的集电极与电阻三(R3)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一(Rl)的另一端、集成块二(IC2)的16脚连接,电阻四(R4)的一端、电阻二(R2)的一端连接,集成块二(IC2)的15脚分别与电阻四(R4)的另一端、电阻六(R6)的一端连接,集成块二(IC2)的14脚分别与电阻二(R2)的另一端、电阻五(R5)的一端连接,电阻五(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六(R6)的另一端、集成块二(IC2)的8脚、13脚、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且接地,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一(BGl)的发射极、电阻七(R7)的一端、电阻八(R8)的一端、电阻十四(R14)的一端连接,电阻十四(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昆李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