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0027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微动开关Q1、Q2、Q3、Q4固定于地面上。四个微动开关的常开触点是串联的,和初级绕组串接在充电控制回路里。设在地面上的初级绕组是通过一个回力弹簧连接到地面上,平时贴在地面上。次级绕组连接车载充电器。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包括铁芯外圈、铁芯内圈和绕组组成。充电时,车前轮分别压合Q1、Q2、Q3、Q4四个微动开关的常开触点,充电回路接通,初级绕组将通过很大的电流,会产生很强大电磁力,使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吸合在一起。次级绕组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方便实用,大幅度降低了电磁辐射,传输效率提高到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工
,具体是电动车无线充电

技术介绍
现行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几乎全部采用有线充电方式。这种充电方式不但增加了每次充电连接插头的麻烦,而且因为充电插头长期插拔容易造成接触不良。因为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较大,一般为十安培甚至几十安培,因此在充电过程中因为插头接触电阻过大发生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线充电技术因为没有接触点,因此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由于现行无线充电方式真正能够应用到汽车上的目前只有中频电磁耦合方式。但是发射装置和接受装置要相距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距离。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传输效率,而且会产生较大的电磁泄露。据资料介绍该装置传输效率一般在35%-60%之间。本技术《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但大幅度降低了电磁辐射,而且能使传输效率提高到90%以上,并且利用双轮定位的简单方案克服了耦合装置定位不准确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零距离无线充电技术,该装置不但大幅度降低了电磁辐射,而且能使传输效率提高到90%以上,并且利用双轮定位的简单方案克服了耦合装置定位不准确的难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主要包括微动开关、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回力弹簧。其中,微动开关包括Ql、Q2、Q3、Q4,它们分别固定于地面上,对应于电动车二前轮轮胎位置(如图3所示)。四个微动开关的常开触点是串联的,和初级绕组串接在充电控制回路里。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结构原理上类似于带铁芯的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分别设置在地面和电动汽车底盘下面。而设在地面上的初级绕组是通过一个回力弹簧连接到地而上,平时贴在地面上。次级绕组连接车载充电器。 所述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包括铁芯外圈、铁芯内圈和绕组组成,绕组缠在铁芯外圈和铁芯内圈之间(如图4、5所示)。 当电动汽车充电时,车开到位后,前轮分别压下Ql、Q2、Q3、Q4四个微动开关的常开触点,按下时间继电器控制开关,充电回路接通,初级绕组将通过很大的电流,会产生很强大电磁力,这个力量能够克服初级绕组自身的重力和回力弹簧的拉力,使初级绕组紧紧的和次级绕组吸合在一起。次级绕组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其效果和电磁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差不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零间隙变压器。因此其传输效率可以在90%以上。初级绕组通电时间有时间继电器控制。充电结束后初级绕组自动断电,它会在自重力和弹簧的拉力下自动回到地面。 本技术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定位的措施上,采取了双轮四点定位的结构。当电动汽车前后和左右位置相差2厘米左右时,充电器便不能启动。要求驾驶员重新挪动电动汽车位置,只有让电磁耦合装置基本对齐时才可以正常充电。以便获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其原理如图3所示。Q1.Q2,Q3,Q4四个常开触点是串联的,串接在充电控制回路里,当任意一个开关不被压和时充电器就不会工作。只有四个开关全部压合,充电器才会工作。这时候初级绕组和初级绕组也正好对准,以获得最佳的充电效率。 本技术的技术要点: 1、本专利技术关键部件是零距离耦合电磁耦合装置。为了提高效率,减少辐射,降低涡流。铁芯杯型部分及底部均应该使用表面绝缘的冷轧硅钢片绕制。杯型底部也可以用轴向排列表面绝缘的冷轧硅钢片制作。但是难度要大一些。 2、如果设计为两千瓦功率,绕组所用漆包线应该用截面为2平方毫米---2.5平方毫米的高强度漆包线绕制。为了散热和防潮,绕组应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浇灌密封。使其雨水飞溅和浸泡都不能漏电。 3、固定初级绕组部分的弹簧,应该是拉压两用弹簧。也就是匝间有间隙的拉簧。6-8只,弹簧强度使放上初级绕组部分后刚刚不压紧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绕组下落时的冲击力。 4, Ql, Q2,Q3,Q4可以埋入地皮下,调整到车轮前后左右相差2厘米左右时不能吸和就可以固定。 5、初级电源线用4平方毫米双股护套铜线。对于车载充电器,次级直接接到原汽车充电器电源线位置即可。如果是外接充电器,应该先把充电器固定在电动汽车上面。 6、次级绕组固定在电动汽车底盘下面,一定要牢固,并且其底面最低位置应该高于前保险杠最低位置3厘米以上。以避免行车时被地面凸起物体划伤。 7、充电电路除了安装时间继电器以外,还可以增加绕组温度检测,电瓶电压检测,线路过流检测等等,用来控制主充电电路的工作。 本技术设计合理,方便实用,大幅度降低了电磁辐射,传输效率提高到90 %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电路图; 图3、4为初、次级绕组结构图; 图5为微动开关布局图。 其中:1、微动开关2、初级绕组3、次级绕组4、回力弹簧5、铁芯外圈6、铁芯内圈7、绕组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主要包括微动开关1、初级绕组2、次级绕组3、回力弹簧4。其中,微动开关I包括Ql、Q2、Q3、Q4,它们分别固定于地面上,对应于电动车二前轮轮胎位置(如图3所示)。四个微动开关I的常开触点是串联的,和初级绕组2串接在充电控制回路里。初级绕组2和次级绕组3在结构原理上类似于带铁芯的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分别设置在地面和电动汽车底盘下面。而设在地面上的初级绕组2是通过一个回力弹簧4连接到地面上,平时贴在地面上。次级绕组3连接车载充电器。所述初级绕组2、次级绕组3包括铁芯外圈5、铁芯内圈6和绕组7组成,绕组7缠在铁芯外圈5和铁芯内圈6之间(如图4、5所示)。当电动汽车充电时,车开到位后,前轮分别压下Q1、Q2、Q3、Q4四个微动开关I的常开触点,按下时间继电器控制开关,充电回路接通,初级绕组2将通过很大的电流,会产生很强大电磁力,这个力量能够克服初级绕组自身的重力和回力弹簧4的拉力,使初级绕组2紧紧的和次级绕组3吸合在一起,次级绕组3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主要包括微动开关(1)、初级绕组(2)、次级绕组(3)、回力弹簧(4);其特征在于,微动开关(1)包括Q1、Q2、Q3、Q4,它们分别固定于地面上,对应于电动车二前轮轮胎位置;四个微动开关(1)的常开触点是串联的,和初级绕组(2)串接在充电控制回路里;初级绕组(2)和次级绕组(3)在结构原理上类似于带铁芯的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分别设置在地面和电动汽车底盘下面;初级绕组(2)是通过一个回力弹簧(4)连接到地面上;次级绕组(3)连接车载充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车零距离耦合无线充电装置,主要包括微动开关(I)、初级绕组(2)、次级绕组(3)、回力弹簧(4);其特征在于,微动开关(I)包括Q1、Q2、Q3、Q4,它们分别固定于地面上,对应于电动车二前轮轮胎位置;四个微动开关(I)的常开触点是串联的,和初级绕组(2)串接在充电控制回路里;初级绕组⑵和次级绕组⑶在结构原理上类似于带铁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华刘晓军张洪光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