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车的冷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05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涉及行车冷暖机,尤指一种为原行车单冷机改装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次由送风机、接触器、电源、单冷机及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在所述单冷机的送风机上部依次设有U型管状电热棒、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和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并在单冷机送风机的送风口上方部位安装一组电热元件,并与行车冷暖机电气部分联接控制采暖。主要解决行车驾驶室温度可根据气温随时调节及如何确保加热系统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有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经济实用,使用方便、易于加工制造,且使用效果较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车冷暖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原行车单冷机改装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
技术介绍
原行车上使用的制冷设备基本上以单冷机为主。单冷机最大的特点是适用于环境温度高,灰尘多,振动大,位置高,地方拥挤,难以检修的场所。但单冷机无法四季通用,在冬天,尤其气温低于五度的情况下,行车上采暖只好使用移动式电加热器来提高驾驶室内的温度,电加热器通电后产生的热量,不但升温慢,耗电量大,而且容易发生火灾,并且驾驶室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驾驶员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在原单冷机送风机的送风口部位安装一组电热元件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使用效果较好的行车冷暖机。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解决对电热元件的安装及电热元件的加热控制系统和缺相保护系统的有关技术问题,要解决行车驾驶室温度可根据气温随时调节及如何确保加热系统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有关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送风机、接触器、电源、单冷机及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在所述单冷机的送风风机上部依次设有U型管状电热棒、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和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并在单冷机送风机的送风口上方部位安装一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由一套加热控制系统和缺相保护系统组成,并与行车冷暖机电气部分联接控制采暖。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上依次设有三个长圆孔,各U型管状电热棒的圆弧形一端分别插入一长圆孔;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上依次设有六个圆孔,分别插入三根U型管状电热棒的六只接头。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热控制系统包括热动开关和热熔断器,热动开关和热熔断器依次安装固定在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的一侧。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缺相保护系统由总电源接触器C与送风机接触器C1组成,其中总电源接触器C的主触头一端分别通过自动空气开关DZ与A、B、C三相供电电源相串接,另一端分别与各交流接触器C1的一端相连接,C1的另一端分别与送风风机相连接,行车供电电源为通过三块拖板与磨电道的接触而得电。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行车冷暖机电气部分依次由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送风风机、冷凝风机、风机启动按钮和电加热器启动按钮等部件组成,并在原两路并行的单冷控制线路上再并行一控制采暖线路,其中自动空气开关DZ1的一端与C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和自动空气开关DZ的连接处相连接,自动空气开关DZ1的另一端与接触器C相串接后与B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和自动空气开关DZ的连接处相连接; 自动空气开关DZ2的一端分别与A相供电电源的交流接触器C1、C2和C3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接触器C1、制冷接触器C2和制热接触器C3的一端相连接;冷凝风机分别通过交流接触器C2与A、B、C三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的一端相连接;各U型管状电热棒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交流接触器C3的一端相连接,交流接触器C3的另一端分别与A、B、C三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的一端相连接;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上的输入端通过接触器分别与B相供电电源的交流接触器C1、C2和C3端相连接,其间通过按钮开关TA1、风机启动按钮QA1、过流保护器JR1、JR2、接触器C1后和自动空气开关DZ2的另一端相串接;另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上通过按钮开关TA2、风机启动按钮QA2、接触器的常闭触头C3和制冷接触器C2后和自动空气开关DZ2的另一端相串接;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与另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之间串接一接触器C1;一控制采暖线路输入端与上述两线路相互并接,其间通过按钮开关TA3、电加热器启动按钮QA3,、接触器的常闭触头C2、温动开关KT1、热熔断器KT2、制热接触器C3后和自动空气开关DZ2的另一端相串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经济实用,使用方便等优点,行车驾驶室温度可根据气温随时调节,确保加热系统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易于加工制造,且使用效果较好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卸盖后的冷暖机正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U型管状电热棒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正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正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行车冷暖机电气原理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U型管状电热棒;2-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21-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3-热动开关;4-热熔断器;5-送风风机;6-冷凝风机;7-长圆孔;8-圆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1、2所示,本技术是由送风机、接触器、电源、单冷机及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在所述单冷机的送风风机(5)上部依次设有U型管状电热棒(1)、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2)和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21),并在单冷机送风机的送风口上方部位安装一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由一套加热控制系统和缺相保护系统组成,并与行车冷暖机电气部分联接控制采暖。请参阅附图3、4所示,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2)上依次设有三个或多个长圆孔(7),各U型管状电热棒(1)的圆弧形一端分别插入一长圆孔(7);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21)上依次设有六个或多个圆孔(8),分别插入三根U型管状电热棒(1)的六只接头。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热控制系统包括热动开关(3)和热熔断器(4),热动开关(3)和热熔断器(4)依次安装固定在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21)的一侧。请参阅附图5所示,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缺相保护系统由总电源接触器C与送风机接触器C1组成,其中总电源接触器C的主触头一端分别通过自动空气开关DZ与A、B、C三相供电电源相串接,另一端分别与各交流接触器C1的一端相连接,C1的另一端分别与送风风机(5)相连接,行车供电电源为通过三块拖板与磨电道的接触而得电。所述的用于行车的冷暖机的行车冷暖机电气部分依次由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送风风机(5)、冷凝风机(6)、风机启动按钮和电加热器启动按钮等部件组成,并在原两路并行的单冷控制线路上再并行一控制采暖线路,其中自动空气开关DZ1的一端与C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和自动空气开关DZ的连接处相连接,自动空气开关DZ1的另一端与接触器C相串接后与B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和自动空气开关DZ的连接处相连接;自动空气开关DZ2的一端分别与A相供电电源的交流接触器C1、C2和C3端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接触器C1、制冷接触器C2和制热接触器C3的一端相连接;冷凝风机(6)分别通过交流接触器C2与A、B、C三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的一端相连接;各U型管状电热棒(1)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交流接触器C3的一端相连接,交流接触器C3的另一端分别与A、B、C三相供电电源的总电源接触器C的一端相连接; 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上的输入端通过接触器分别与B相供电电源的交流接触器C1、C2和C3端相连接,其间通过按钮开关TA1、风机启动按钮QA1、过流保护器JR1、JR2、接触器C1后和自动空气开关DZ2的另一端相串接;另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上通过按钮开关TA2、风机启动按钮QA2、接触器的常闭触头C3和制冷接触器C2后和自动空气开关DZ2的另一端相串接;一路单冷控制线路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行车的冷暖机,该装置包括送风机、接触器、电源、单冷机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冷机的送风风机(5)上部依次设有U型管状电热棒(1)、U型管状电热棒左支架(2)和U型管状电热棒右支架(21),并在单冷机送风机的送风口上方部位安装一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由一套加热控制系统和缺相保护系统组成,并与行车冷暖机电气部分联接控制采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