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外壳及其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011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2:35
一种连接器外壳,所述外壳为由一平板型金属材料两端向中间弯折对接而形成,所述外壳的前端焊脚是采用在对插口端,将与对接口相对的面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形成焊脚的方式不影响外壳的屏蔽性能、并且外壳可以牢固固定在PCB板上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其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外壳及其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加固型的连接器外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有沉板式和板上式,沉板式是在连接器上设置焊脚,同时在PCB板上设置与焊脚相对应的孔使得连接器固定于PCB板;板上式是直接将连接器上的焊脚平贴在PCB板上;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在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直接冲压折弯形成焊脚。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焊脚的冲压折弯形成,冲出的孔破坏了屏蔽外壳的完整性,会使得屏蔽外壳的屏蔽性能大大降低;另外,由于连接器的使用都是要经过多次插拔的,冲压折弯形成的焊脚当经多次的插拔或受到外力挤压时,容易造成变形、松动,进而导致屏蔽外壳内部的元件受损、晃动,影响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及其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不影响外壳的屏蔽性能的、可以牢固固定在PCB板上的连机器外壳及其连接器。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连接器外壳,所述外壳为由一平板型金属材料两端向中间弯折对接而形成,所述外壳的前端焊脚是采用在对插口端,将与对接口相对的面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后盖是采用在远离对插口端,将所述与对接口相对的面向下翻折形成,所述后盖的左右两侧向所述外壳前端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折部上还设有穿槽,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穿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穿槽将所述弯折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侧;在靠近所述弯折部处还设有若干由所述外壳延伸而成的后端焊脚。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有板上式和沉板式。 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绝缘本体、以及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前端焊脚是采用在对插口端,将与对接口相对的面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中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所述上端子组设置在上绝缘本体,所述下端子组设置在下绝缘本体,所述上绝缘本体和所述下绝缘本体扣合在所述中绝缘本体形成整体。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所述上端子组设置在所述上绝缘本体,所述下端子组设置在所述下绝缘本体,所述上绝缘本体和所述下绝缘本体互相扣合形成整体。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屏蔽片设置在所述中绝缘本体内。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屏蔽片设置在所述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之间。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屏蔽扣合壳和第二屏蔽扣合壳,所述第一屏蔽扣合壳上设有第一钩耳,所述第二屏蔽扣合壳上设有第二钩耳,所述中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钩接部,下表面设有第二钩接部,所述第一屏蔽扣合壳扣在所述中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钩耳钩在所述中绝缘本体上相应的第一钩接部;所述第二屏蔽扣合壳扣在所述中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钩耳钩在所述中绝缘本体上相应的第~■钩接部。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将在对插口端,与对接口相对的面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前端焊脚的结构,形成前端焊脚的是通过材料的弯折,这样不需要冲压的方式就保证了外壳的完整性,另外,形成前端焊脚的部位从上至下半环绕外壳,在连接器经插拔的时候,半环绕的方式使得连接器更加稳固地固定在PCB板上,因此,本技术具有形成焊脚的方式不影响外壳的屏蔽性能、外壳可以牢固固定在PCB板上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含有图1外壳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不完全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先参见图1至图2,图1所揭示的为一种连接器外壳的板上式连接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I为由一平板型金属材料两端向中间弯折对接而形成,所述外壳I的前端焊脚11是采用在对插口端12,将与对接口 13相对的面14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15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形成前端焊脚11的是通过材料的弯折,这样不需要冲压的方式就保证了外壳I的完整性,另外,形成前端焊脚11的部位从上至下半环绕外壳1,在连接器经插拔的时候,半环绕的方式使得连接器更加稳固地固定在PCB板上。 为了使所述外壳I更加牢固固定在PCB板上,所述外壳I的后盖16是采用在远离对插口端121,将所述与对接口 13相对的面14向下翻折形成,在所述后盖的左右两侧161向所述外壳前端17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18。 为了使所述弯折部18更加牢固固定在所述外壳I的两侧,所述弯折部18上还设有穿槽181,所述外壳的两侧15设有与所述穿槽181相对应的凸块182,所述凸块182插入所述穿槽181内将所述弯折部18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侧15,这样便将弯折部18固定在外壳的两侧15 ;在靠近所述弯折部18处还设有若干由所述外壳I延伸而成的后端焊脚19。这样便以上方案同时也可用于沉板式连接6 (如图2所示)。 请再参见图3、图4,图3、图4所揭示的为一种连接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壳1、绝缘本体、以及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端子组31和下端子组32,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21、中绝缘本体23和下绝缘本体22,所述上端子组31设置在所述上绝缘本体21,所述下端子组32设置在所述下绝缘本体22,所述上绝缘本体21和所述下绝缘本体22扣合在所述中绝缘本体23形成整体;扣合后的绝缘本体设在所述外壳I内,所述外壳I的前端焊脚11是采用在对插口端12,将与对接口 13相对的面14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15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为了防止灰尘进入还可盖上盖子9,所述盖子9也方便在流水线上通吸附的方式进行对本技术的转移。 为了使得所述连接器中上下端子组之间信号互相干扰,增强连接器的屏蔽功能,还包括屏蔽片7,所述屏蔽片7设置在所述中绝缘本体23内。 为了使得所述上绝缘本体21和下绝缘本体22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所述中绝缘本体23上,还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外壳,所述外壳(1)为由一平板型金属材料两端向中间弯折对接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焊脚(11)是采用在对插口端(12),将与对接口(13)相对的面(14)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15)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外壳,所述外壳(I)为由一平板型金属材料两端向中间弯折对接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前端焊脚(11)是采用在对插口端(12 ),将与对接口( 13 )相对的面(14)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15)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后盖(16)是采用在远离对插口端(121 ),将所述与对接口( 13)相对的面(14)向下翻折形成,所述后盖的左右两侧(161)向所述外壳前端(17)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18)上还设有穿槽(181),所述外壳的两侧(15)设有与所述穿槽(181)相对应的凸块(182),所述凸块(182)插入所述穿槽(181)将所述弯折部(18)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侧(15);在靠近所述弯折部(18)处还设有若干由所述外壳(I)延伸而成的后端焊脚(19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有板上式和沉板式(6 )。5.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I )、绝缘本体、以及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端子组(31)和下端子组(32),所述绝缘本体设在所述外壳(I)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前端焊脚(11)是采用在对插口端(12),将与对接口( 13)相对的面(14)向外翻折,再沿着外壳的两侧(15)向下弯折的方式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21)、中绝缘本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强郑家茂
申请(专利权)人:康联精密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