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8115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装置,且涉及通过卡定爪将固定板嵌合在外圈的小径层差部上,并通过该固定板将轴承固定在壳体上的轴承装置。其构成为,在外圈的外周部与壳体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为A,卡定槽与卡定爪之间的间隙为B,卡定爪与卡定槽卡定的卡定区域以外的非卡定区域中的固定板的内周部与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为C的情况下,满足A<B、或者C<B的关系。根据本构成,提供了能够抑制卡定爪与卡定槽接触而破损的轴承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轴承装置,且涉及通过卡定爪将固定板嵌合在外圈的小径层差部上,并通过该固定板将轴承固定在壳体上的轴承装置。其构成为,在外圈的外周部与壳体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为A,卡定槽与卡定爪之间的间隙为B,卡定爪与卡定槽卡定的卡定区域以外的非卡定区域中的固定板的内周部与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为C的情况下,满足A<B、或者C<B的关系。根据本构成,提供了能够抑制卡定爪与卡定槽接触而破损的轴承装置。【专利说明】轴承装置
本技术涉及在旋转体的旋转支承部中使用的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汽车的小型化也要求变速箱的小型化,作为使旋转支承部小型化的构造,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的轴承装置,其使用卡定爪将固定板嵌合于设在外圈的外周面的轴向端部上的小径层差部中,并通过该固定板将轴承固定在壳体上。 但是,在上述轴承装置中,没有考虑到在滚动轴承上作用有荷载时的位移、变形以及输送时的卡定爪的破损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 - 03631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为了将滚动轴承固定在壳体上而嵌合在小径层差部上的固定板,该小径层差部设在外圈的轴向的端部外周部上,其特征在于,该轴承装置具有:设在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部上的卡定槽;和以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在固定板的内周部的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部位且与卡定槽卡定的卡定爪,当外圈的外周部与壳体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为A,卡定槽与卡定爪之间的间隙为B,卡定爪与卡定槽卡定的卡定区域以外的非卡定区域中的固定板的内周部与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为C时,满足A < B、或者C < B的关系。 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轴承装置,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满足A < C〈B的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式的轴承装置,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由小径层差部的端面和卡定槽形成的角落部形成有层差部。 根据本技术的轴承装置,间隙B比间隙A大,因此,在滚动轴承上作用有荷载的情况下,外圈与壳体会率先接触,能够防止卡定爪与卡定槽接触而破损。此外,间隙C比间隙A大,因此,外圈支承在接触面积大的壳体上,能够有效抑制外圈的变形。此外,间隙B比间隙C大,因此,能够防止在输送时卡定爪破损而使固定板与滚动轴承分离,从而导致组装性恶化的情况。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的立体图。 图4(a)是实施方式的卡定区域的放大剖视图,图4(b)是实施方式的非卡定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图5(a)是对实施方式的卡定区域中在滚动轴承上作用有荷载的前后进行比较的说明图,图5(b)是对实施方式的非卡定区域中在滚动轴承上作用有荷载的前后进行比较的说明图。 图6(a)是变形例的卡定区域的放大剖视图,图6(b)是变形例的非卡定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具有:滚动轴承11 ;和为了将滚动轴承11固定在壳体30上而嵌合在滚动轴承11的外周部上的固定板12。 滚动轴承11具有:在内周面上具有外圈滚道面13a的外圈13 ;在外周面上具有内圈滚道面14a的内圈14 ;能够滚动地配设在内圈滚道面14a与外圈滚道面13a之间的多个滚动体15 ;将滚动体15沿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保持的保持架16 ;和分别安装在外圈13的轴向两端部上而将轴承空间密封的密封部件17。在外圈13的轴向的端部外周部上,形成有供固定板12嵌合的小径层差部18,在小径层差部18的外周面的靠近轴向内侧的部位上,沿着周向全周形成有与小径层差部18的端面18a连续的卡定槽19。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固定板12的外形呈大致三角形的凸缘状,在三角形状的3个顶点侧形成有螺栓的穿插孔20。固定板12通过穿插在穿插孔20中的未图示的螺栓而固定在壳体30上。 如图2以及图4(a)、图4(b)所示,在固定板12的内周部12a上,向径向内侧突出地形成有与外圈13的卡定槽19卡定的卡定爪21。卡定爪21沿圆周方向以大致等间隔形成在3个部位上。另外,在固定板12的内周部12a上,在背面侧的角落部在全周范围内形成有切缺12b。 接着,参照图4(a)、图4(b)说明轴承装置10的组装方法的一例。在将固定板12嵌合在外圈13的小径层差部18上之后,将固定板12的内周部周缘的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在冲压装置P与端面18a之间夹持。而且,将冲压装置P向端面18a—侧沿轴向推压。通过该推压,使固定板12的内周部12a周缘的圆周方向上的3个部位处的端部12c附近的壁部向径向内侧鼓出(塑性变形)而形成卡定爪21。通过使卡定爪21与卡定槽19卡定,而使滚动轴承11的外圈13与固定板12结合,从而组装成轴承装置10。此外,在周向上,将卡定爪21与卡定槽19卡定的区域(参照图4(a))称为卡定区域,将卡定区域以外的区域(参照图4(b))称为非卡定区域。 轴承装置10构成为,在外圈13的外周部13b与壳体30的内周部30a之间的间隙为A,卡定槽19与卡定爪21之间的间隙为B,非卡定区域中的固定板12的内周部12a与小径层差部18的外周部18b之间的间隙为C的情况下,满足A < B,或者C < B的关系。 在A < B的情况下,若在滚动轴承11上作用有荷载而使外圈13沿径向发生位移,则在卡定槽19与卡定爪21接触之前,外圈13与壳体30会接触(参照图5(a))。因此,能够防止卡定爪21与卡定槽19接触而破损。 同样地,在C < B的情况下,若在滚动轴承11上作用有荷载而使外圈13沿径向位移,则在卡定槽19与卡定爪21接触之前,固定板12与小径层差部18会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卡定爪21与卡定槽19接触而破损。另外,在将滚动轴承11固定在壳体30上之前,以固定板12与外圈13嵌合的状态进行搬运的情况下,通过使C < B也能够防止卡定爪21破损而导致固定板12与滚动轴承11分离的情况。 另外,通过使六< C < B,而在滚动轴承11上作用有荷载而使外圈13沿径向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外圈13会支承在接触面积较大的壳体30上(参照图5(b)),能够有效地防止外圈13的变形。 另外,也能够使间隙A大致为零,即,使外圈13与壳体30之间的嵌合间隙大致为零。在该情况下,伴随基于螺栓的紧固,与螺栓位置对应的外圈13的一部分会向径向内侧变形,但是,其他部分中的向径向外侧的变形会对壳体30进行限制。因此,能够抑制基于螺栓紧固所导致的外圈正圆度的恶化。 另外,如图6(a)、图6(b)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为,在由小径层差部18的端面18a和卡定槽19形成的角落部设有层差部22。【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为了将所述滚动轴承固定在壳体上而嵌合在小径层差部上的固定板,该小径层差部设在所述外圈的轴向的端部外周部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装置具有:设在所述小径层差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为了将所述滚动轴承固定在壳体上而嵌合在小径层差部上的固定板,该小径层差部设在所述外圈的轴向的端部外周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具有:设在所述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部上的卡定槽;和以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在所述固定板的内周部的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部位且与所述卡定槽卡定的卡定爪,当所述外圈的外周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为A,所述卡定槽与所述卡定爪之间的间隙为B,所述卡定爪与所述卡定槽卡定的卡定区域以外的非卡定区域中的所述固定板的内周部与所述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为C时,满足A<B、或者C<B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木隆朗杉万朋治堀家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