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方专利>正文

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73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减震器,主要适用于车辆。已有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易失效,气压固定,润滑油损失大。本产品的特征是压力室设在活塞下方,无限压阀而是在气泵壳的上部开有限高孔,由于压力室在下部,随活塞环不断带出的润滑油附着于活塞上方的缸壁,缸壁上永远保持有适量的润滑油。由于取消了限压阀,润滑油不会被带出缸套外。由于增设了限高孔,当压力室高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便停止吸气,可使气压能适应不同自重和载重车辆要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减震器,主要适用于车辆。浮底泵为已有技术,如申请号为93202298.7,名称为“浮底泵”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公布了浮底泵几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申请号为89206921.X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布了一种“聚集自供压缩空气的减震器”,它由于用浮底泵供气做减震器,因此活塞的行程和上、下止点可随被减震物的振幅大小而自动调整变化,避免气体压力不足或泵底、活塞因互撞而损坏;且因每次活塞下移可把原抽进的气体全部排出、无残留气体,故无“饱和点”。但存在下述缺点1、压力室在活塞上方,活塞下移时,密封件与缸壁间的油膜受压缩空气压力随活塞下移。活塞上升时,油膜随密封件的上移量小于下移量。差量虽小,但积少成多,使缸壁上的润滑油损失,最终使减震器失效。2、设限压阀调节所需压力,一经调定不变,不能自动适应不同自重和载重车辆的气压要求;且限压阀超压排放时,润滑油会被气体带出。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润滑油损失微小,气压能自动适应不同自重和载重车辆要求的、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本技术也包含有气泵壳、压力室、回油管、逆止阀、活塞、活塞环、活塞连杆、缸套,其特征是压力室设在活塞下方,减震器不设限压阀而在气泵壳的上部开有一限高孔或在同一高度开有多个限高孔。由于压力室在下部,随活塞环(密封件)不断带出的润滑油附着于活塞上方的缸壁。当浮底泵抽气时,油经回油管进入浮底泵内。缸壁上永远保持有适量的润滑油。由于取消了限压阀,润滑油不会被带出缸套外。由于增设了限高孔,当压力室高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至与限高孔平齐)便停止吸气,可使气压能适应不同自重和载重车辆要求。和已有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润滑油损失微小,气压能适应不同自重和载重的车辆要求。附图为带局部放大的实施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为一汽车底盘气体减震器,详尽结构见附图。缸套23内为活塞连杆12,活塞连杆12内为气泵壳22,气泵壳22内有一中空的泵杆5,泵杆5的下部有一气泵活塞11。气泵活塞11内有弹簧24和钢球10,它们构成逆止阀,套在泵杆5下端的气泵胶套9也构成逆止阀。气泵活塞11的下部有空间V。气泵活塞11内逆止阀与V相通。带回油管下接头8和上接头6的回油管7使缸套23的内腔与泵杆5的空腔连通。活塞连杆12的下端紧固有活塞15。17为活塞环。活塞15的下方为可沿气泵壳22的纵向升降的储油盘18。储油盘18的下方为压力室V’。压力室V’与空间V之间有一限流逆止阀19。图中1为挂环,2为绞链轴,3为绞链套,4为上端盖,13为防尘盖,14为终端盖,16为活塞胶垫。20为堵头,21为下端盖。气泵壳22的上部开有一限高孔25。上端盖4内有通孔使回油管4与中空的泵杆5连通。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当路面下凹、活塞连杆12上移时,空间V增大,V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大气经回油管7、中空泵杆5、弹簧24钢球10构成的逆止阀进入V。路面上凸、活塞连杆12下移,空间V减小,V内气体被压缩,其压力高于V’内气压,压缩气体经胶套9流入泵杆5与活塞连杆12间的空间,再经储油盘18上的泄油孔26流入压力室V’。如此循环进行,V’内气压不断升高,储油盘18上升,活塞15也上移。活塞连杆12上移时,V’下部的油经限流逆止阀19进入V,V内的油位逐渐上升,但活塞11也随活塞连杆12上移,因此活塞11的底面至油面的距离无大的变化。活塞连杆12下移时仍能将V内的气体压缩至压力高于V’内的气压,V内的气体照样流入V’内。当活塞连杆12的行程大于气泵活塞11的底面至油面的距离时,气泵活塞11底面的运动止点将低于油面。V内的气体和油一道经胶套9流入V’内,完成油循环及泵气,实现止点改变。由于活塞环17与缸套23之间存在油膜,每次运动都在活塞环17上方留下少量润滑油。活塞环17随活塞连杆12不停地运动,活塞环17上方的油积少成多,当油量满过回油管下接头8的进口时,回油管进气时,润滑油也一并进入V内。活塞环17上方的油永远不会溢出缸套23之外。随气体经胶套9排出的油,先积存于储油盘18上,当油面超过储油盘18上的泄油孔26的高度时,油从泄油孔26流入V’。剩余的油经储油盘18内的出油孔27流至活塞环17下方,供活塞环17以润滑油。限流逆止阀19内下面的弹子起限流作用,当油从进油孔流入时,将此弹子带至上方,将出油孔堵住,不让油大量流入V内。限流逆止阀19内上方的弹子起出油逆止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包含有气泵壳、压力室、回油管、逆止阀、活塞、活塞环、活塞连杆、缸套,其特征是压力室设在活塞下方,减震器不设限压阀而在气泵壳的上部开有一限高孔或在同一高度开有多个限高孔。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减震器,其特征是缸套(23)内为活塞连杆(12),活塞连杆(12)内为气泵壳(22),气泵壳(22)内有一中空的泵杆(5),泵杆(5)的下部有一气泵活塞(11),气泵活塞(11)内有弹簧(24)和钢球(10),它们构成逆止阀,套在泵杆(5)下端的气泵胶套(9)也构成逆止阀,气泵活塞(11)的下部有空间V,气泵活塞(11)内逆止阀与空间V相通,带回油管下接头(8)和上接头(6)的回油管(7)使缸套(23)的内腔与泵杆(5)的空腔连通,活塞连杆(12)的下端紧固有活塞(15)、活塞(15)的下方为可沿气泵壳(22)的纵向升降的储油盘(18),储油盘(18)的下方为压力室V’,压力室V’与空间V之间有一限流逆止阀(19),储油盘(18)上有泄油孔(26),储油盘(18)内有出油孔27。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减震器,主要适用于车辆。已有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易失效,气压固定,润滑油损失大。本产品的特征是压力室设在活塞下方,无限压阀而是在气泵壳的上部开有限高孔,由于压力室在下部,随活塞环不断带出的润滑油附着于活塞上方的缸壁,缸壁上永远保持有适量的润滑油。由于取消了限压阀,润滑油不会被带出缸套外。由于增设了限高孔,当压力室高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便停止吸气,可使气压能适应不同自重和载重车辆要求。文档编号B60G13/00GK2252128SQ9620276公开日1997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方 申请人:张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浮底泵供气的减震器,包含有气泵壳、压力室、回油管、逆止阀、活塞、活塞环、活塞连杆、缸套,其特征是压力室设在活塞下方,减震器不设限压阀而在气泵壳的上部开有一限高孔或在同一高度开有多个限高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
申请(专利权)人:张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