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柜用内胆及冷柜。冷柜用内胆,包括胆体和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第一子蒸发器和第二子蒸发器,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胆体上,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胆体的上端至中部螺旋缠绕在胆体上;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与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连接。通过将蒸发器分为两个子蒸发器,整个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中部位于内胆的上端,确保蒸发器的传热效率最佳的部位在内胆的上端,更有效的缩小内胆内部上下温差,降低产品能耗,同时,第二子蒸发器能够对内胆上部温度进行补偿,在装入大量热负荷食品时,能够较好的保证内胆上部温度,实现提高了冷柜用内胆的换热效率,优化冷柜的制冷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冷柜用内胆及冷柜。
技术介绍
目前,冷柜因其冷冻空间大,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冷柜的柜体中设置有内胆和蒸发器,蒸发器由螺旋缠绕在内胆外侧的蒸发管构成,蒸发管由内胆上端到下端螺旋缠绕并遵循上密下疏原则排布,制冷剂供液方式为下供上回或上供下回,使得蒸发器的出口端或入口端处于内胆上端,而内胆的上端又是蒸发器发挥制冷效果的关键部位,但是,蒸发器的传热效率最佳的部位在蒸发管的中部,上供下回、下供上回的制冷剂流向设计都无法使得蒸发器传热效率最佳段处于内胆上部,导致现有技术中冷柜内胆的换热效率较低,冷柜的制冷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柜用内胆及冷柜,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柜内胆的换热效率较低,冷柜的制冷效果较差的缺陷,实现提高冷柜用内胆的换热效率,优化冷柜的制冷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柜用内胆,包括胆体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子蒸发器和第二子蒸发器,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所述胆体上,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中部螺旋缠绕在所述胆体上;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下端缠绕密度逐渐稀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中部缠绕密度逐渐稀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位于所述胆体下端的端口为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位于所述胆体中部的端口为制冷剂出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柜,包括上述冷柜用内胆。本技术提供的冷柜用内胆及冷柜,通过将蒸发器分为两个子蒸发器,第一子蒸发器沿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胆体上,而第二子蒸发器从上端缠绕到内胆的中部,整个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中部位于内胆的上端,确保蒸发器的传热效率最佳的部位在内胆的上端,更有效的缩小内胆内部上下温差,降低产品能耗,同时,第二子蒸发器能够对内胆上部温度进行补偿,在装入大量热负荷食品时,能够较好的保证内胆上部温度,实现提高了冷柜用内胆的换热效率,优化冷柜的制冷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冷柜用内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冷柜用内胆,包括胆体1和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第一子蒸发器2和第二子蒸发器3,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沿胆体1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胆体1上,第二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沿胆体1的上端至中部螺旋缠绕在胆体1上;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的上端口与第二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的上端口连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冷柜用内胆中的蒸发器由第一子蒸发器2和第二子蒸发器3构成,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式可以与现有技术中内胆蒸发器的缠绕方式相同,而增加的第二子蒸发器3主要分布在胆体1的中上部,使得蒸发器的整体蒸发管的中部处于胆体1的上端,实现蒸发器效率最佳段处于胆体1的上部。第二子蒸发器3能够有效的对胆体1中上部温度进行补偿,在装入大量热负荷食品时,能够较好的保证胆体1中上部的温度,从而使得冷柜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同时能够提升能效,加快制冷速度,提升制冷能力,相比于比现有冷柜产品能效提升10%,冷冻能力提升10%。其中,图中所图示的第二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的线条粗细与第一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的线条粗细并不代表蒸发管的实际管径,仅是为了区分第一子蒸发器2和第二子蒸发器3。进一步的,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沿胆体1的上端至下端缠绕密度逐渐稀疏,同样的,第二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沿胆体1的上端至中部缠绕密度逐渐稀疏。具体的,采用由上至下将蒸发管设置逐渐稀疏,能够确保胆体1的上部具有足够的制冷量。而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与第二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可以相同,优选的,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与第二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子蒸发器2与第二子蒸发器3的连接处形成U型结构,第一子蒸发器2与第二子蒸发器3在胆体1的上端形成双螺旋缠绕,使得蒸发器效率最佳部分处于胆体1上端,提升胆体1上端传热效率,减小胆体1上下温差,降低产品能效;同时能够增大系统制冷量,加快整机制冷速度,提升冷冻能力。更进一步的,第一子蒸发器2的蒸发管位于胆体1下端的端口为制冷剂进口21,第二子蒸发器3的蒸发管位于胆体中部的端口为制冷剂出口31。具体的,1. 制冷剂由胆体1底部制冷剂进口21进入,最终由胆体1中部的制冷剂出口31流出,通过制冷系统优化设计,使蒸发器效率最佳段处于胆体1上部,更大程度的缩小胆体1上下温差。本实施例冷柜用内胆,通过将蒸发器分为两个子蒸发器,第一子蒸发器沿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胆体上,而第二子蒸发器从上端缠绕到内胆的中部,整个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中部位于内胆的上端,确保蒸发器的传热效率最佳的部位在内胆的上端,更有效的缩小内胆内部上下温差,降低产品能耗,同时,第二子蒸发器能够对内胆上部温度进行补偿,在装入大量热负荷食品时,能够较好的保证内胆上部温度,实现提高了冷柜用内胆的换热效率,优化冷柜的制冷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柜,包括上述冷柜用内胆。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冷柜中的冷柜用内胆可以采用本技术冷柜用内胆实施例中的冷柜用内胆,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本技术冷柜用内胆实施例以及附图1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冷柜,通过将蒸发器分为两个子蒸发器,第一子蒸发器沿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胆体上,而第二子蒸发器从上端缠绕到内胆的中部,整个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中部位于内胆的上端,确保蒸发器的传热效率最佳的部位在内胆的上端,更有效的缩小内胆内部上下温差,降低产品能耗,同时,第二子蒸发器能够对内胆上部温度进行补偿,在装入大量热负荷食品时,能够较好的保证内胆上部温度,实现提高了冷柜用内胆的换热效率,优化冷柜的制冷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柜用内胆,包括胆体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子蒸发器和第二子蒸发器,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所述胆体上,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中部螺旋缠绕在所述胆体上;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柜用内胆,包括胆体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子蒸发器和第二子蒸发器,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下端至上端螺旋缠绕在所述胆体上,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中部螺旋缠绕在所述胆体上;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上端口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用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下端缠绕密度逐渐稀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用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蒸发器的蒸发管沿所述胆体的上端至中部缠绕密度逐渐稀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剑波,任代青,成俊亮,彭灿,刘占起,彭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佛山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