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羽萱专利>正文

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252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散热结构和发光模块。散热结构包含导热体和至少二热管列,各热管列包含皆设于导热体的第一和第二热管,第一和第二热管的一端之间彼此对应而于其间形成对应部,各热管列之间的对应部彼此错开。发光模块设于散热结构上且包含载板和设于载板一面的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在载板一另一面形成多个发热点,各发热点对应各第一和各第二热管接触而导热。借此,让位于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都能在最短距离内利用相邻热管列的有效范围导热,以缩短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的热传导距离,改善散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散热结构和发光模块。散热结构包含导热体和至少二热管列,各热管列包含皆设于导热体的第一和第二热管,第一和第二热管的一端之间彼此对应而于其间形成对应部,各热管列之间的对应部彼此错开。发光模块设于散热结构上且包含载板和设于载板一面的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在载板一另一面形成多个发热点,各发热点对应各第一和各第二热管接触而导热。借此,让位于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都能在最短距离内利用相邻热管列的有效范围导热,以缩短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的热传导距离,改善散热效能。【专利说明】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模块以及散热结构。由于发光模块使用会发出高热的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等),因此必须利用散热结构将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散去,以避免烧坏发光元件或其它电子零件。 如图1所示,为现有散热结构I的俯视示意图,其上设置有一发光模块2。发光模块2包含一板体21和设置于板体上的多个发光兀件22 ;散热结构I则包含一导热块11和多个热管对12,各热管对12彼此并排,各热管对12包含成对配置且被包设于导热块11内的一第一热管121和一第二热管122。其中,各第一热管121的头端与各第二热管122的头端皆彼此间隔相邻,且各热管对12的各间隔123排成一直线。 由于各第一热管121和各第二热管122的头端和尾端皆属于热管的无效部分,以头端而言,将使散热结构I形成有如图1所示的无效区13,无效区13以外的部分则属于热管的有效范围(未标示符号)。 此时,以其中任一热管对12的第一热管121和第二热管122而言,必有许多发光元件22刚好落在无效区13,导致无法将热直接传导给热管,必须先让热传导到有效范围,才能再将热传导到热管的有效范围散热。 如图所示各发光元件22中之距离热管有效范围最远的发光元件221,其与热管有效范围之间最近的距离Dl已达7.5mm,显见落在无效区13内的发光元件22或221的热传导距离偏远,导致散热效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能让位于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都能在最短距离内利用相邻热管列的有效范围来导热,从而缩短位于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的热传导距离,改善散热效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包括:一导热体;以及至少二热管列,彼此并排,各该热管列包含彼此排成列状且皆设于该导热体的一第一热管和一第二热管,该第一热管的一端与该第二热管的一端之间彼此对应而于其间形成一对应部,至少二该热管列之间的各该对应部彼此错开。 其中,该热管列为多个并排设置,任相邻二该热管列的该对应部彼此错开。 其中,各该热管列的该第一热管和该第二热管皆被包设于该导热体内,且各该第一热管和各该第二热管皆具有自该导热体裸露的一接触面。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散热器,各该第一热管的远离于该一端的部分连接于该散热器而导热,各该第二热管的远离于该一端的部分亦连接于该散热器而导热。 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具有交错型散热结构的发光装置,包括:一散热结构,其包含一导热体和至少二热管列,至少二该热管列彼此并排,各该热管列包含彼此排成列状且皆设于该导热体的一第一热管和一第二热管,该第一热管的一端与该第二热管的一端之间彼此对应而于其间形成一对应部,至少二该热管列之间的各该对应部彼此错开;以及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散热结构上,该发光模块包含一载板和电性配设于该载板的一面的多个发光兀件,各该发光兀件在该载板相对于该一面的一另一面分别形成多个发热点,各该发热点对应各该第一热管和各该第二热管接触而导热。 其中,该热管列为多个并排设置,任相邻二该热管列的该对应部彼此错开。 其中,各该热管列的该第一热管和该第二热管皆被包设于该导热体内,且各该第一热管和各该第二热管皆具有自该导热体裸露的一接触面,各该发热点接触于各该第一热管的该接触面和各该第二热管的该接触面而导热。 其中,各该热管列的该第一热管和该第二热管皆设置于该导热体上,各该发热点对应各该第一热管和各该第二热管接触而导热。 其中,各该热管列的该第一热管的该一端与该第二热管的该一端之间彼此对应邻接或彼此对应间隔而形成该对应部。 其中,该散热结构进一步包含一散热器,各该第一热管的远离于该一端的部分连接于该散热器而导热,各该第二热管的远离于该一端的部分亦连接于该散热器而导热。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让位于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都能在最短距离内利用相邻热管列的有效范围来导热,以缩短无效区内的发光元件的热传导距离,改善散热效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依据图2中的散热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省略散热器未绘。 图4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技术依据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省略散热器未绘。 图6为本技术依据图4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散热结构 11:导热块 12:热管对 121:第一热管 122:第二热管 123:间隔 13:无效区 2:发光模块 21:板体 22:发光元件 221:发光元件 Dl:距离 3:散热结构 31:导热体 32:热管列 321:第一热管 3210:接触面 3211:相邻端 3212:弯折部 322:第二热管 3220:接触面 3221:相邻端 3222:弯折部 323:对应部 33:无效区 4:发光模块 41:载板 42:发光元件 411:发热点 421:发光元件 5:散热器 51:散热鳍片 D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发光装置,如图2所示,发光装置包括一散热结构3以及设置于散热结构3上的一发光模块4,以利用散热结构3将发光模块4的热散掉。其中,发光模块4包含一载板41和电性配设于载板41的一面的多个发光元件42 ;发光元件4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但本技术并未限定,任何会产生高热而必须散热的发光元件皆可。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散热结构3包含一导热体31和至少二热管列32,较佳者还可包含一散热器5 ;于本实施例中以多个热管列32为例进行说明,兹说明如下。 各热管列32彼此并排。各热管列32包含彼此排成列状的一第一热管321和一第二热管322。第一热管321和第二热管322皆设于导热体31,设于导热体31的方式可以是将第一热管321和第二热管322皆设于导热体31上而外露(可参考图2所示),或者也可以是让第一热管321和第二热管322皆被包设于导热体31内且局部裸露(如图6所示),本技术并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错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体;以及至少二热管列,彼此并排,各该热管列包含彼此排成列状且皆设于该导热体的一第一热管和一第二热管,该第一热管的一端与该第二热管的一端之间彼此对应而于其间形成一对应部,至少二该热管列之间的各该对应部彼此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羽萱
申请(专利权)人:陈羽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