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雁池专利>正文

舟车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251 阅读:25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陆两用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是:由护罩和盘架构成一个安装框架,双驱前轮定位于护罩内,背架用紧固螺丝定位于盘架,导向后轮固定在背架下边;护罩两侧装有脚蹬导槽,脚蹬与链条、钢线组成驱动系统,链条绕在双驱前轮的齿轮上;人是坐在布兜座椅上,护罩于胯内,两脚放在脚蹬上,作自行车用时,蹬腿驱动;布兜座椅为一块长方形面料,前端挂在双驱前轮中轴两侧的横杆上,后端挂在背架的上横档上;当作小船用时,再加上舟骨,将舟骨的7字直钩插入盘架前后横档的舟骨眼内,用压板固定,每根舟骨装后形成弓形,再用撑杆撑成瓢状,舟骨外套上舟皮和防水外膜,此时前后轮都包含在瓢状的内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水陆两用的个人交通工具,摆在地上可作躺椅使用,可折迭便于携带,它是具自行车、小船、躺椅等功能于一身的居家旅行的用品。
技术介绍
本技术产品是综合自行车、小船、躺椅之功能的,而自行车、小船、躺椅早就被实践证明即实用又安全可靠,而本技术仅是对三者结构件巧妙的装配,经简捷的转换,成为不同形态而达到舟、车、椅及折迭之功能。经检索,整个社会上,还未有此种多功能之用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主要是解决自行车不能在水中行驶的问题。当驾车旅行,舟车椅可折迭放入轿车后箱内。舟车椅在旅游区内遇路骑车,遇水划船,疲惫时摆上躺椅小憩一阵,即使居家时,也可当作可摇动的躺椅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如下的技术措施舟车椅包括双驱前轮、导向后轮,布兜座椅、护罩、盘架、背架,操作把手,站脚车刹,可折船体,蝶式划桨共十项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将前八项组装一起,可作为自行车使用,再加装上后两项,则可作为小船载人下水航行,将可折船体经简单调整,摆到地面,又可当作可摇动的躺椅使用,整体折迭后可装入轿车后箱。上述提到的“布兜座椅”、“双驱前轮”、“可折船体”、“蝶式划桨”是技术方案的主要特征。其组成和优点分述如下布兜座椅 它是一块长条形具有弹性柔软面料,前端挂在双驱前轮中轴两侧的横杆上,后端挂在高于中轴的背架上横档上,为—V字形。其优点在于改进了传统自行车座位是骑在人体的胯下,重心高,防振差,用料重而杂的缺陷,此座位重心低,不易翻倒。当调整背架的倾角,还可改变座姿。利用弹性柔软面料承托人体,具有防振功能,它既安全双舒适,其新型在于将布兜座椅运用到交通工具上来。双驱前轮 它是在传统自行车的后轮左侧轮轱处,再加装一个与右侧相同的链条齿轮,并保持驱动同向而成的,由动力系统带动旋转,动力系统连接顺序是“左脚蹬——左段链条(绕在左侧齿轮上)——软钢线(绕在前端定活轮上)——右段链条(绕在右侧齿轮上)——右脚蹬”;脚蹬在导槽内由人腿前伸和后缩带动,使左右段链条交递往复运动。其优点在于改进了传统自行车单边链条驱动,左右不对称,脚踏及大齿轮笨重等缺陷,此双驱前轮结构、重量对称,有利于舟车椅路行和航行平稳。链条直接携在脚蹬上带动齿轮,减少摩阻。整个轮的上半部是夹在人的胯内,与人配合紧揍,重心较低,构件轻巧,省力。可折船体 它是由舟骨、舟骨拉绳、撑杆、舟皮,防水外膜组成,舟骨是由强度较高的弹性细杆制成,为方便折迭,每根由相同的两节对接,每节一端弯成7字形直钩插入盘架前后横档的舟骨眼内,并用压板压住,另一端弯成长方形环孔,用撑杆经环孔将若干个单节一一对接地串起来,每两节对接为一根后,其全长大于盘架前后横档舟骨眼的间距,装配后成弓形,每根舟骨之间距由撑杆撑开固定,并用舟骨拉绳绑牢拉紧,形成一个瓢状的船体骨架,再在瓢状的拱形外表套上软质面料舟皮,如同伞布与伞骨之关系,用于传递水对船体的浮力,最外层还要套上一层廉价的防水外膜,防止水经舟皮进入船内,舟骨、撑杆安装后自成弓形,卸下后可回弹成直形,舟皮还可装上拉链,作为舟车椅折迭后的套袋用。其优点在于船体装折方便,重量轻,易修补,如防水外膜破损了,仅只用胶片贴补或更换即可。蝶式划桨 它是由桨杆、桨页、轴套,手制杆组成,桨杆上端弯成7字形直钩,装入轴套定位于背架上横档端头上,左右各一,手制杆一端连在桨杆中部,一端捏在手中,用手带动桨杆前后摆动,桨杆下端装有桨页插入水中,桨页似蝴蝶翅膀,当桨杆向后摆动时,桨页张开,向前摆时,桨页合拢,从而推进船前行,当单侧动作时,可控航向。其优点在于它轻巧,易装拆、易携带,功效高。附图说明图1为舟车椅作自行车行驶时的左视图,整体左右对称,右视图与此一致。图2为舟车椅绕5e铰链折转180°后的站立侧视图。图3为舟车椅绕5e铰链折转180°后,利用导向后轮着地拖行时的侧视图。6c为背架上横档,此时作提把。图4为舟车椅作船时的俯视图。图5为船体骨架前视图,9c′为正中两根舟骨,它是兼作紧夹前后轮缘,固定船体与整体相对位置之用。图6为舟车椅作船时的前视图。3a为座椅面料留一缺口,作手抓口,折迭后握住背架上横档,拖行或提起。10c为桨页的张开状。图7为舟车椅作船时的左视图。此处的10c′为桨页的合拢状。图8为舟车椅作躺椅时的俯视图,9d′为作躺椅时的直形撑杆。图9为A-A剖面,介绍双驱前轮中轴与横杆用螺母拧紧关系。图10为B-B剖面,介绍站脚车刹大样图。图11为背架大样图,介绍导向后轮的导向装置。图12为舟骨单节大样图,包括7字形直钩,方形环孔。图13为撑杆大样图,作船时为两节,在9c′正中舟骨处相向对钩,这可卡紧前后轮。图中索引注释1为双驱前轮,1a为脚蹬,1b为链条,1c为软钢线,1d为定活轮。1e为链条齿轮,1f为双驱前轮中轴,1g为垫片,1h为长螺母,1h′带丝圆头,1h″为六方头,1i为套在长螺母上厚垫,其一半塞入横杆空心管端。2为导向后轮,2a为转向拉线(连到7a把手套管控制),2b为拉线桩,2c为转向杆。3为布兜座椅。4为护罩,4a为下导槽,4b为上导槽,4c为双驱前轮中轴两侧的横杆,4d为硬夹板,它与横杆焊牢,护罩各件间均为焊接。5为盘架,5a为前横档,5b为后横档,其上有舟骨眼,用于安装舟骨,5c为折迭闩连杆,5d为折迭闩曲杆,5e为折迭铰链,5f为折迭闩,它塞在盘架的空心管内,折迭时,在翻倒背架的带动下,拉往5e铰链的后侧,翻开时,位于5e的中间,提供整体盘架在折迭点处的抗弯能力。6为背架,6′为船用和躺椅用时的位置,6a为背架定位的紧固螺丝,6b为背架与盘架结合的转轴,6b′为背架调位用的孔眼。7为操作把手,7′为旋于竖直位置,用于上船,上车时扶手用,它还可继续前倾,作为拖行自行车的拉把,7a把手处的两个控制套管,扭转时一个是通过拉线带动导向后轮,另一个是通过拉线带动车刹,7c为位卡,7b为弹簧舌,在调整操作把手位置时,拉缩进去,竖直时,伸出来卡在位卡内定位,7d拉线桩。8为站脚车刹,这时为刹车位置,8′为站脚位置,8a为刹车拉线活轮,8b为刹车拉线。9为可折船体,9a为压板紧固螺丝,9b为舟骨压板,9c为舟骨,9c1为7字形直钩,9c2为方形环孔,9d为船用时的弓形撑杆,9d′为作躺椅时的直形撑杆,9e、9f为舟皮及防水外膜,9g为舟骨拉绳。10为蝶式划浆,10a为浆杆,10b为手制杆,10c为桨页(张开状),10c′为桨页(合拢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现方式可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方式,如成本、重量、美观、耐久、加工难度等因素可分别选用不同的材质。本说明书附图中各零部件均按比例绘制,是按目前市场易采购易加工的不锈钢管材和薄板材料考虑的,只需购置、五金加工,缝纫加工(布兜和舟皮)即可,利用流水线生产和个人手工制作都能实现。权利要求一种水陆两用个人交通工具,其特征是由护罩和盘架构成一个安装框架,双驱前轮定位于护罩内,背架用紧固螺丝定位于盘架,导向后轮固定在背架下边;护罩两侧装有脚蹬导槽,脚蹬与链条、钢线组成驱动系统,链条绕在双驱前轮的齿轮上;人是坐在布兜座椅上,护罩于胯内,两脚放在脚蹬上,作自行车用时,蹬腿驱动;布兜座椅为一块长方形面料,前端挂在双驱前轮中轴两侧的横杆上,后端挂在背架的上横档上;当作小船用时,再加上舟骨,将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雁池
申请(专利权)人:沈雁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1月17日 23:08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