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926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1:03
本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包括车架、固定于车架尾端内部的绞盘、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前端上部的大导轮Ⅰ、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外侧的大导轮Ⅱ和小导轮、分别固定于车架外侧且位于车架前后两端的两个出绳组件以及固定于车架外侧且位于车架后端的压绳器。钢丝绳绕过小导轮后利用立导轮Ⅱ托住,之后穿过车架前端的出绳组件后即可实现前出绳。钢丝绳绕过大导轮Ⅱ后利用立导轮Ⅰ托住,之后穿过车架后端的出绳组件后即可实现后出绳。而利用压绳器还可以固定住钢丝绳的钢丝绳头。由于直接将绳头调换方向即可切换前出绳或后出绳,既不需要拆卸任何导轮,也不需要在上装底下操作,简单省力易操作,售后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绞盘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用绞盘采用前、后出绳时,无论采用一个或两个大导轮进行换向,都需要将绳头抽回去,再从导轮的另一侧导出,如果上装盖住了导轮,操作起来就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用抽回绳头即可完成前后出绳切换的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 本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包括车架、固定于车架尾端内部的绞盘、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前端上部的大导轮1、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外侧的大导轮II和小导轮、分别固定于车架外侧且位于车架前后两端的两个出绳组件以及固定于车架外侧且位于车架后端的压绳器,所述车架外侧且位于大导轮II与后端的出绳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I,所述车架外侧且位于小导轮与前端的出绳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II,钢丝绳一端包绕于绞盘上,其另一端的钢丝绳头绕过大导轮I后从大导轮II和小导轮之间穿过后经立导轮I或立导轮II后通过出绳组件穿出。 为了实现钢丝绳空间限位,上述出绳组件包括固定于车架外端的支架、竖直转动固定于支架内的两个立导辊以及水平固定于支架内的两个水平导辊,所述两个立导辊与两个水平导辊构成“井”字形,所述钢丝绳头穿过两个水平导辊与两个立导辊中间部位的间隙。 为了防止损伤车架,上述车架内且位于绞盘与大导轮I之间的车架横梁上安装有托架I,钢丝绳位于托架I内。 为了防止钢丝绳从大导轮II中脱出,还包括固定于车架外侧且位于大导轮II与立导轮I之间的托架II,所述钢丝绳位于托架II内。 为了配合底盘其他件的安装和钢丝绳换向,还包括固定于车架外侧且位于小导轮与立导轮II之间的两个水平导轮,钢丝绳呈S形绕过两个水平导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钢丝绳绕过小导轮后利用立导轮II托住,之后穿过车架前端的出绳组件后即可实现前出绳。钢丝绳绕过大导轮II后利用立导轮I托住,之后穿过车架后端的出绳组件后即可实现后出绳。而利用压绳器还可以固定住钢丝绳的钢丝绳头。由于直接将绳头调换方向即可切换前出绳或后出绳,既不需要拆卸任何导轮,也不需要在上装底下操作,简单省力易操作,售后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出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绞盘2.托架I 3.大导轮I 4.大导轮II 5.钢丝绳6.托架II 7.立导轮I 8.车架横梁9.出绳组件9.1支架9.2立导辊9.3水平导辊10.压绳器11.钢丝绳头12.水平导轮13.立导轮II 14.小导轮15.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包括车架15、固定于车架15尾端内部的绞盘1、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15前端上部的大导轮I 3、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15外侧的大导轮II 4和小导轮14、分别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车架15前后两端的两个出绳组件9以及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车架15后端的压绳器10,车架15外侧且位于大导轮II 4与后端的出绳组件9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I 7,车架15外侧且位于小导轮14与前端的出绳组件9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II 13,钢丝绳5 —端包绕于绞盘I上,其另一端的钢丝绳头11绕过大导轮I 3后从大导轮II 4和小导轮14之间穿过后经立导轮I 7或立导轮II 13后通过出绳组件9穿出。钢丝绳5绕过小导轮14后利用立导轮II 13托住,之后穿过车架8前端的出绳组件9后即可实现前出绳。钢丝绳5绕过大导轮II 4后利用立导轮I托住,之后穿过车架8后端的出绳组件9后即可实现后出绳。而利用压绳器10还可以固定住钢丝绳5的钢丝绳头11。由于直接将绳头调换方向即可切换前出绳或后出绳,既不需要拆卸任何导轮,也不需要在上装底下操作,简单省力易操作,售后维修方便。 如附图3所示,出绳组件9包括固定于车架15外端的支架9.1、竖直转动固定于支架9.1内的两个立导辊9.2以及水平固定于支架9.1内的两个水平导辊9.3,两个立导辊9.2与两个水平导辊9.3构成“井”字形,钢丝绳头11穿过两个水平导辊9.3与两个立导辊9.2中间部位的间隙。钢丝绳5上下方向的自由度由两个水平导辊9.3限制,其左右方向的自由度由两个立导辊9.2限制,因此钢丝绳只能前后运动,钢丝绳5在移动中会如果发生偏载会驱动立导辊9.2、或者水平导辊9.3转动,因此不会产生干磨现象,有效避免了钢丝绳5磨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绞盘I在驱动钢丝绳5运动时,钢丝绳5松动时会磨损车架横梁8,因此车架15内且位于绞盘I与大导轮I 3之间的车架横梁8上安装有托架I 2,钢丝绳5位于托架I 2内。托架I 2将钢丝绳5托起,避免其损坏车架横梁8,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 还可以包括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大导轮II 4与立导轮I 7之间的托架II6,钢丝绳5位于托架II 6内。托架II 6可以防止钢丝绳5在从大导轮II 4的水平状态过渡到立导轮I 7位置处时其在重力作用下搭落在底盘其他件上且对其造成损坏,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同理还可以包括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小导轮14与立导轮II 13之间的两个水平导轮12,钢丝绳5呈S形绕过两个水平导轮12。两个水平导轮12既可以防止钢丝绳5在从小导轮14的水平状态过渡到立导轮II 13位置处时其在重力作用下从小导轮14中脱离,又达到躲避底盘件,平缓换向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5)、固定于车架(15)尾端内部的绞盘(1)、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15)前端上部的大导轮Ⅰ(3)、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15)外侧的大导轮Ⅱ(4)和小导轮(14)、分别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车架(15)前后两端的两个出绳组件(9)以及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车架(15)后端的压绳器(10),所述车架(15)外侧且位于大导轮Ⅱ(4)与后端的出绳组件(9)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Ⅰ(7),所述车架(15)外侧且位于小导轮(14)与前端的出绳组件(9)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Ⅱ(13),钢丝绳(5)一端包绕于绞盘(1)上,其另一端的钢丝绳头(11)绕过大导轮Ⅰ(3)后从大导轮Ⅱ(4)和小导轮(14)之间穿过后经立导轮Ⅰ(7)或立导轮Ⅱ(13)后通过出绳组件(9)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5)、固定于车架(15)尾端内部的绞盘(I)、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15)前端上部的大导轮I (3)、水平转动安装于车架(15)外侧的大导轮II (4)和小导轮(14)、分别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车架(15)前后两端的两个出绳组件(9)以及固定于车架(15)外侧且位于车架(15)后端的压绳器(10),所述车架(15)外侧且位于大导轮II (4)与后端的出绳组件(9)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I(7),所述车架(15)外侧且位于小导轮(14)与前端的出绳组件(9)之间设置有若干立导轮II (13),钢丝绳(5) —端包绕于绞盘(I)上,其另一端的钢丝绳头(11)绕过大导轮I (3)后从大导轮II (4)和小导轮(14)之间穿过后经立导轮I (7)或立导轮II (13)后通过出绳组件(9)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双向绞盘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绳组件(9)包括固定于车架(15)外端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云李旭虎王英琦马淑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