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建辉专利>正文

车轮轮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89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辋,特别是一种车轮轮辋,包括轮缘和胎圈座,轮缘与胎圈座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过渡,其结构要点为:胎圈座圆角半径R↓[3]为10mm~15mm。将现有国家标准GB/T3487-96中各种型号的轮辋的胎圈座圆角半径R↓[3]增大,从而减小弯折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轮辋在轮缘与胎圈座的弯折连接处不易损坏,增强轮辋的强度,而且,在胎圈座上形成一种凸起的台阶面,使胎圈座及轮缘与胎圈座连接的弯折处的厚度增大,从而进一步增强轮辋的强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辋,特别是一种车轮轮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轮辋包括给轮胎提供轴向支承的轮缘和给轮胎提供径向支承的胎圈座,轮缘和胎圈座弯折连接,在轮缘与胎圈座连接的弯折处易产生应力集中,使轮辋受力后在弯折处易出现开裂、断裂和变形等损坏,因此,在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进行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的现象,但是,现有国家标准GB/T3487-96中各种型号的轮辋的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最大值仅为8mm,其弯折处的应力的减小量相对较小,在使用的过程,在轮缘与胎圈座连接的弯折处仍然经常发生损坏,导致轮辋的使用寿命降低。专利技术构成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强度增强,不易损坏的车轮轮辋。本技术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车轮轮辋,包括轮缘和胎圈座,轮缘与胎圈座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图座圆角过渡,其结构要点为胎圈座圆角半径R3为10mm~15mm。这样,将国家标准GB/T3487-96中各种型号的轮辋的胎圈座圆角半径R3均增大至10mm~15mm,从而使胎圈座与轮缘之间的弯折连接能够通过更加平缓的圆弧进行过渡,减小弯折处的应力集中,使轮缘与胎圈座连接的弯折处不易损坏,增强轮辋的强度,延长轮辋使用寿命,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本技术的车轮轮辋虽然只是对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尺寸进行的改进,但对于轮辋尺寸的改进显然改变了轮辋的形状,并且,这样的改进不但改变轮辋的形状,而且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从未有任何人对GB/T3487-96轮辋的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尺寸提出质疑,尽管这种国标尺寸已经导致许多不足之处,仍未有人去考虑对其进行改进的可能性。显然,这种技术偏见已经直接阻碍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本技术无疑是一种克服技术偏见的技术。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具体为对于车轮轮辋胎圈座圆角半径R3可以进一步选择为11mm~13mm,其中,车轮轮辋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最佳选择为12mm。本技术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具体为胎圈座的外侧面具有一凸起的台阶面,该台阶面的一侧与胎圈座的外侧面形成阶梯,另一侧通过圆弧与轮缘的外侧面平滑连接。胎圈座用于支承轮胎的一侧为胎圈座的内侧面,另一侧则为胎圈座的外侧面,同样,轮缘用于支承轮胎的一侧为轮缘的内侧面,另一侧则为轮缘的外侧面。这样,在胎圈座外侧面凸起一个台阶面,在该台阶面处的胎圈座的截面厚度大于胎圈座的厚度,而台阶面与轮缘连接的一侧通过圆弧平滑过渡,因此,轮缘与胎圈座连接的弯折处的厚度由于凸起的台阶面而增大,而轮缘的截面厚度则不变,从而使胎圈座与轮缘连接的弯折处的强度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而且仅在胎圈座与弯折处增大截面厚度,而轮缘截面厚度无须增大,既能够增强轮辋强度,又能够节省材料。台阶面是在胎圈座外侧面上的一个凸起的平面,该凸起平面与胎圈座外侧面的连接或者是通过一种垂直面连接,从而在台阶面与胎圈座外侧面形成阶梯;或者通过一种倾斜面连接,这样,使凸起的台阶面与胎圈座的外侧面的连接能够平缓的过渡,也使轮辋在该处的强度不会受到影响。台阶面在胎圈座上的分布方式可以选择台阶面沿胎圈座的圆周面的分布方式或者为连续分布,或者为间断分布而形成一种加强筋。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现有国家标准GB/T3487-96中各种型号的轮辋的胎圈座圆角半径R3增大,从而减小弯折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轮辋在轮缘与胎圈座的弯折连接处不易损坏,增强轮辋的强度,而且,在胎圈座上形成一种凸起的台阶面,使胎圈座及轮缘与胎圈座连接的弯折处的厚度增大,从而进一步增强轮辋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1轮缘 2胎圈座 3台阶面 R3胎圈座圆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车轮轮辋,包括轮缘1和胎圈座2,轮缘1与胎圈座2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过渡,该胎圈座圆角半径R3为10mm~15mm,其中,车轮轮辋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最佳选择为12mm。胎圈座2用于支承轮胎的一侧为胎圈座2的内侧面,另一侧则为胎圈座2的外侧面,同样,轮缘1用于支承轮胎的一侧为轮缘1的内侧面,另一侧则为轮缘1的外侧面。在胎圈座2的外侧面具有一凸起的台阶面3,该台阶面3的一侧与胎圈座2的外侧面形成阶梯,另一侧通过圆弧与轮缘1的外侧面平滑连接。台阶面3是在胎圈座2外侧面上的一个凸起的平面,该凸起平面与胎圈座2外侧面通过一种倾斜面连接,使凸起的台阶面3与胎圈座2的外侧面的连接能够平缓的过渡。台阶面3沿胎圈座2的圆周面连续分布。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佳实施例参照图2,车轮轮辋,包括轮缘1和胎圈座2,轮缘1与胎圈座2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过渡,该胎圈座圆角半径R3为10mm~15mm,其中,车轮轮辋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最佳选择为12mm。胎圈座2用于支承轮胎的一侧为胎圈座2的内侧面,另一侧则为胎圈座2的外侧面,同样,轮缘1用于支承轮胎的一侧为轮缘1的内侧面,另一侧则为轮缘1的外侧面。在胎圈座2的外侧面具有一凸起的台阶面3,该台阶面3的一侧与胎圈座2的外侧面形成阶梯,另一侧通过圆弧与轮缘1的外侧面平滑连接。台阶面3是在胎圈座2外侧面上的一个凸起的平面,该凸起平面与胎圈座2外侧面通过一种倾斜面连接,使凸起的台阶面3与胎圈座2的外侧面的连接能够平缓的过渡。台阶面3沿胎圈座2的圆周面间断分布而形成一种加强筋。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权利要求1.车轮轮辋,包括轮缘(1)和胎圈座(2),轮缘(1)与胎圈座(2)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过渡,其特征在于,胎圈座圆角半径R3为10mm~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辋,其特征在于,胎圈座圆角半径R3可以选择为11mm~1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轮辋,其特征在于,胎圈座圆角半径R3的最佳选择为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辋,其特征在于,胎圈座(2)的外侧面具有一凸起的台阶面(3),该台阶面(3)的一侧与胎圈座(2)的外侧面形成阶梯,另一侧通过圆弧与轮缘(1)的外侧面平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轮辋,其特征在于,台阶面(3)与胎圈座(2)的外侧面连接的一侧或者通过一种垂直面连接,或者通过一种倾斜面平滑过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轮辋,其特征在于,台阶面(3)沿胎圈座(2)的圆周面的分布方式或者为连续分布,或者为间断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辋,特别是一种车轮轮辋,包括轮缘和胎圈座,轮缘与胎圈座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过渡,其结构要点为胎圈座圆角半径R文档编号B60B21/02GK2801523SQ200520073169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专利技术者赖建辉 申请人:赖建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轮轮辋,包括轮缘(1)和胎圈座(2),轮缘(1)与胎圈座(2)弯折连接,并于弯折处通过胎圈座圆角过渡,其特征在于,胎圈座圆角半径R↓[3]为10mm~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赖建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