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302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可在断电时有效防止运动杆件坠落的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其包括竖向设置且固接在底座与顶板之间的支撑臂,在其正侧设有主动轮、从动轮和可上下移动的运行杆件,从动轮设置在支撑臂的上端,主动轮位于支撑臂的下端且通过水平设置的驱动轴与设于支撑臂背侧的驱动马达相连,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套接有循环传送带,运动杆件的下端通过固接件固接在循环传送带上,在该支撑臂上固接有在驱动马达断电后可防止运动杆件由高位自由坠落的通过连接件与循环传送带固接的单向阻尼器。其在意外断电时,模组中处于高位的运动杆件不会出现自由坠落现象,其大大提高了该模组的安全性能。其成本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可在断电时有效防止运动杆件坠落的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其包括竖向设置且固接在底座与顶板之间的支撑臂,在其正侧设有主动轮、从动轮和可上下移动的运行杆件,从动轮设置在支撑臂的上端,主动轮位于支撑臂的下端且通过水平设置的驱动轴与设于支撑臂背侧的驱动马达相连,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套接有循环传送带,运动杆件的下端通过固接件固接在循环传送带上,在该支撑臂上固接有在驱动马达断电后可防止运动杆件由高位自由坠落的通过连接件与循环传送带固接的单向阻尼器。其在意外断电时,模组中处于高位的运动杆件不会出现自由坠落现象,其大大提高了该模组的安全性能。其成本低、节能环保。【专利说明】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及自动化设备中的传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断电自锁防滑落机构。
技术介绍
通常,直线模组是指机械结构中某部件(下称运动杆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并且在一个运动周期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在自动化设备中,尤其是医疗行业所用的检测仪器中常常使用该直线模组。 当运动杆件上升时(向上运动),驱动机构中的马达正向做功并在克服运动杆件重力的情况下将运动杆件升至指定位置;当运动杆件停留在其上升行程中的任意位置时,所述马达必须始终处于通电状态才可使该运动杆件不致向下滑落(即此时该马达具有制动作用);当运动杆件下降时,所述马达反向做功并与运动杆件的重力形成合力完成返程动作。 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当其中的运动杆件在上升过程中突遇停电事件时,所述马达会因断电而失去制动作用,而与其连接的运动杆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此时,若与该运动杆件连接的其它部件未处于设定的安全位置,则向下坠落的运动杆件极有可能导致该设备的损坏,由此,给该设备运行机构的安全及执行部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直线模组应对断电自锁的措施,有如下几种方式: I)带刹车马达:在工作状态下,刹车必须通电,处于一直做功状态,电机发热,既增加成本,又不节能环保。 2)牵引:造成受力不均,寿命较短,驱动马达做额外功耗。 3)配重:配重块尺寸及安装方式在有限空间内受到严重制约,导致设备笨大。 4)电磁铁锁:增加额外控制,正常工作需打开磁铁锁,与刹车电机原理基本相同,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在断电时有效防止运动杆件坠落的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技术的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包括竖向设置且固接在底座与顶板之间的支撑臂,在该支撑臂的正侧设有主动轮、从动轮和可上下往复移动且上端穿置于所述顶板上的定滑孔中的运行杆件,所述从动轮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固接在支撑臂的上端,所述主动轮位于支撑臂的下端且通过水平设置的驱动轴与设于支撑臂背侧的驱动马达相连,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套接有循环传送带,所述运动杆件的下端通过固接件固接在所述循环传送带上,在该支撑臂上固接有在所述驱动马达断电后可防止运动杆件由高位自由坠落的单向阻尼器,该单向阻尼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循环传送带固接。 所述单向阻尼器为磁滞阻尼器。 所述磁滞阻尼器位于所述支撑臂正侧的下端,其由套接在阻尼转轴前端的单向轴承、设置于阻尼转轴后端上的阻尼器机壳及置于机壳内且套接于阻尼转轴上的轴承架、永磁环、磁阻感应片和永磁环支撑套构成,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穿置在设于所述主动轮后端面上的轴套中,其间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由固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前壳板和旋接在前壳板后端面上的后壳板组成,所述永磁环为两个以同极性磁极相对方式设置的磁环,所述磁阻感应片置于两个永磁环之间并与阻尼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架为两个,分别置于永磁环的外侧。 所述磁滞阻尼器位于所述支撑臂背侧的上端,其由套接在穿过支撑臂的阻尼转轴前端的单向轴承、设置于阻尼转轴后端上的阻尼器机壳及置于机壳内且套接于阻尼转轴上的轴承架、永磁环、磁阻感应片和永磁环支撑套构成,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穿置在设于所述从动轮前端面上的轴套中,其间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由固接在所述支撑臂上的前壳板和旋接在前壳板后端面上的后壳板组成,所述永磁环为两个以同极性磁极相对方式设置的磁环,所述磁阻感应片置于两个永磁环之间并与阻尼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架为两个,分别置于永磁环的外侧。 所述磁滞阻尼器位于所述支撑臂背侧的中部,其由套接在穿过支撑臂的阻尼转轴前端的单向轴承、设置于阻尼转轴后端上的阻尼器机壳及置于机壳内且套接于阻尼转轴上的轴承架、永磁环、磁阻感应片和永磁环支撑套构成,在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上套接有被动轮,所述循环传送带以其上的带齿与该被动轮轮面相啮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机壳由固接在所述支撑臂上的前壳板和旋接在前壳板后端面上的后壳板组成,所述永磁环为两个以同极性磁极相对方式设置的磁环,所述磁阻感应片置于两个永磁环之间并与阻尼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架为两个,分别置于永磁环的外侧。 在所述被动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可调节循环传送带与被动轮啮合松或紧的卡带轮。 所述后壳板为可调节两个永磁环间距的磁力调节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直线模组中增设磁滞阻尼器,使得本技术意外断电时,使该模组中处于高位的运动杆件不会出现自由坠落现象,而是静止停留在断电时所处的位置,其大大提高了该模组的安全性能。本技术无增设任何多余动力,成本低、节能环保,所采用的磁滞阻尼器力矩均衡、耐久可靠,使得驱动马达无额外做功。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其可安装在该模组的任意位置。该结构未增加任何额外信号控制,其完全靠单向轴承的机械结构来实现,安全可靠,简化控制程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磁滞阻尼器局剖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向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磁滞阻尼器局剖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侧视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正视时磁滞阻尼器局剖示意图。 图9为图3中C部(磁滞阻尼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支撑臂1、底座11、顶板12、驱动马达2、驱动轴21、主动轮3、从动轮4、被动轮5、卡带轮6、循环传送带7、运动杆件8、磁滞阻尼器9、单向轴承91、阻尼转轴92、前壳板93、后壳板94、轴承架95、永磁环96、磁阻感应片97、永磁环支撑套9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包括底座11、支撑臂1、顶板12、驱动马达2、传动机构、运动杆件8和单向阻尼器。 所述支撑臂I为竖向设置的平板,其下端固接在底座11上,在其顶端固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12。 所述驱动马达2设于支撑臂I的背侧,该驱动马达2的驱动轴21水平设置并穿过支撑臂I延伸至支撑臂I的正侧(传动机构和运动杆件8所在侧为正侧,与正侧相对的一侧为背侧,下同)。 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支撑臂I的正侧,其由主动轮3、从动轮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断电自锁防滑落模组,包括竖向设置且固接在底座(11)与顶板(12)之间的支撑臂(1),在该支撑臂(1)的正侧设有主动轮(3)、从动轮(4)和可上下往复移动且上端穿置于所述顶板(12)上的定滑孔中的运行杆件,所述从动轮(4)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固接在支撑臂(1)的上端,所述主动轮(3)位于支撑臂(1)的下端且通过水平设置的驱动轴(21)与设于支撑臂(1)背侧的驱动马达(2)相连,在主动轮(3)与从动轮(4)之间套接有循环传送带(7),所述运动杆件(8)的下端通过固接件固接在所述循环传送带(7)上,其特征在于:在该支撑臂(1)上固接有在所述驱动马达(2)断电后可防止运动杆件(8)由高位自由坠落的单向阻尼器,该单向阻尼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循环传送带(7)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林刚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