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ZR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95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ZR模组,包括传动杆、工作臂、转动驱动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和支架组;传动杆包括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工作臂连接于传动杆的第一端,转动驱动组件和升降驱动组件均与传动杆连接;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架,转动驱动组件和升降驱动组件均设置于第一支架或者第二支架上。通过将支架组分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接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长度不同的连接架,只需更换工作臂或者连接架即可实现对组合式ZR模组的调整,不需对整个模组重新设计,只需要对连接架重新开模,降低了重新设计与制造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ZR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ZR模组。
技术介绍
试管十分常见于医疗检测、实验室等场合中,实验人员经常需要利用试管进行一系列实验,为了降低实验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实验效率,传统方案中采用程序控制自动化的实验辅助设备对试管进行抓取、滴液、吸取、摇匀或者离心等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传统的实验辅助设备包括移液器、搅拌器和离心机等,这些实验辅助设备能够按照设定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实现诸多常见的实验操作,设备中常采用ZR模组实现对试管的一系列操作。所谓ZR模组指能够沿竖直方向,也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Z轴方向移动,并能够围绕竖直方向沿空间柱坐标系的R方向转动的工作臂模组。传统的ZR模组在设计完成后,其机械结构已经固定不变,虽然能够通过更换工作臂方便地切换其径向方向的工作范围,但是其竖直方向上的工作范围难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改变其工作时的移动范围,在客户定制ZR模组时需要对ZR模组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开模,制造周期长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ZR模组,旨在解决传统的ZR模组在客户定制时需要重新设计、开模而导致制造周期长且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ZR模组,包括传动杆、工作臂、转动驱动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和支架组;所述传动杆包括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工作臂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所述转动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传动杆绕其轴向的转动动作;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传动杆沿其轴向的升降动作;所述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且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竖直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部设有通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且能够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控制下,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连接模块、升降传动带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轴承架,所述轴承架连接所述第二端,所述传动杆在其轴向方向上与所述轴承架相对固定,且能够在其周向方向上与所述轴承架相对转动,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升降传动带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且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模块控制所述传动杆的升降动作,所述升降传动带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方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用于夹紧所述升降传动带,且与所述轴承架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升降传动带被所述固定件夹持的部分与所述传动杆平行。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架包括延伸部,所述固定件设有抵接孔,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抵接孔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传动杆,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抵接孔,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抵接孔间隙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传动带、外筒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转动驱动电机,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传动杆外,所述传动杆在其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外筒相对固定,且能够在其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外筒相对滑动,所述转动传动带套设于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转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转动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转动传动带驱动所述外筒和所述传动杆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外筒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驱动电机,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传动杆外,所述传动杆在其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外筒相对固定,且能够在其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外筒相对滑动,所述转动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工作臂的一端,所述转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外筒转动控制所述传动杆的转动动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侧面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花键槽,所述外筒内设有与所述花键槽配合的滚珠,所述外筒和所述传动杆之间以滚珠花键结构连接。实施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ZR模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分别设置的转动驱动组件和升降驱动组件控制传动杆的转动和升降,进而控制工作臂的转动和升降动作,并且,通过将支架组分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接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长度不同的连接架,改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组合式ZR模组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工作范围,在客户对组合式ZR模组在竖直方向上的工作范围提出不同的需求时,只需更换工作臂或者连接架即可实现对组合式ZR模组的调整,而不需重新设计并针对整个模组进行开模铸造,而是只需要对连接架部分进行修改与重新开模即可,从而降低了组合式ZR模组的设计与重新制造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ZR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组合式ZR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1-传动杆;11-第一端;12-第二端;13-花键槽;2-工作臂;3-转动驱动组件;31-转动驱动电机;311-齿轮;32-转动传动带;321-内齿;33-外筒;331-齿状结构;4-升降驱动组件;41-升降驱动电机;42-升降传动带;43-连接模块;431-轴承架;4311-延伸部;432-固定件;4321-抵接孔;5-支架组;51-第一支架;511-第一竖直部;512-第一水平部;5121-通孔;52-第二支架;521-第二竖直部;522-第二水平部;53-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ZR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动杆,包括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n工作臂,所述工作臂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n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传动杆绕其轴向的转动动作;/n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传动杆沿其轴向的升降动作;以及/n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ZR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杆,包括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工作臂,所述工作臂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
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传动杆绕其轴向的转动动作;
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传动杆沿其轴向的升降动作;以及
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ZR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且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ZR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竖直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ZR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设有通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传动杆能够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控制下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ZR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连接模块、升降传动带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轴承架,所述轴承架连接所述第二端,所述传动杆在其轴向方向上与所述轴承架相对固定,且能够在其周向方向上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平闫林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