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20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提供一种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包含有一环圈本体、一轮毂及偶数组且至少三组以上的辐条。该辐条等距连接在环圈本体与轮毂之间,各组辐条分别具有二补强肋,每一补强肋一端分别与轮毂的环壁连结,使每一连接点呈连续交错的方式依序位于环壁的左、右环缘,每一补强肋另一端则分别朝环圈本体内侧倾斜,并与相邻组辐条的相邻补强肋另一端交汇连结后连接于环圈本体底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轮圈,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每一辐条组相邻补强肋间上、下异位及交汇的连结关系与环圈本体与轮毂连接的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参阅第1图,以一般自行车轮圈为例,主要包含有一环圈本体1、一轮毂2及数辐条3。该环圈本体1具有一中心轴线、一彼此相间隔的左、右侧壁101及一连接在左、右侧壁101径向内边缘的环形底壁102。该轮毂2具有一沿中心轴线的轴孔201及一环绕中心轴线的环壁202。各辐条3是以相互交错的方式,分别以一端301与轮毂2环壁202左右端缘固接,及以另一端302与环圈本体1的底壁102固接;上述构造虽然可达到组接自行车轮圈的目的,但是,其却于实际组装时,仍存有以下缺点而亟待解决为了使各辐条3具有足够的强度,达到支撑环圈本体1的目的,所以一般自行车轮圈使用了大量的辐条3,然而,每一辐条3与轮毂2及环圈本体1都必须有二次以上的锁接程序,且必须校准锁接位置及拉张力,因此,在辐条3数量众多的情形下,繁琐的安装动作,相对也增加了安装上的困扰及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利用每一辐条组相邻补强肋间上、下异位及交汇的连结关系,能将环圈本体受力平均分散于轮毂两侧,达到支撑环圈本体所需的强度,且构造简单、组装容易的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技术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包含有一环圈本体、一轮毂及偶数组且至少三组以上的辐条。该环圈本体具有一中心轴线、一彼相间隔的左、右侧壁及一连接在左、右侧壁径向内边缘的环形底壁。该轮毂具有一沿中心轴线贯穿轮毂的轴孔及一环绕中心轴线的环壁,该环壁具有一径向中心线,及沿径向切面具有一彼此相间隔且凸出环圈本体两侧的左、右环缘。至少三组以上的辐条,等距连接在环圈本体的底壁与轮毂的环壁之间,每一组辐条分别具有二补强肋,每一补强肋一端分别与轮毂的环壁连结,使每一连结点呈连续交错的方式依序位于环壁的左、右环缘,每一补强肋另一端则分别朝环圈本体内侧体倾斜,并与相邻组辐条的相邻补强肋另一端交汇连结后连接于环圈本体底壁。因此,本技术能利用每一辐条组相邻补强肋间上、下异位及交汇的连结关系,达到受力平衡及支撑环圈本体所需的强度,其不但构造简单,且在组装上相当容易。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轮毂与辐条为一体式成型该每一组辐条的二补强肋一端分别与环壁的左、右环缘连接,而与环壁具有二交错的连结点,使每一组辐条的每一补强肋分别以连结点呈连续交错的方式依序位于环壁的左、右环缘;该辐条至少具有四组以上且为偶数组,每一组辐条分别具有二补强肋,该每一组辐条的二补强肋一端分别相连后与轮毂的其中一环缘连接,而与环壁间具有二位于同一环缘且相邻的连结点,使每一组辐条分别以位于同一环缘的连结点呈连续交错的方式依序位于环壁的左、右环缘;该辐条至少具有四组以上且为偶数组,每一组辐条分别具有二补强肋,该每一组辐条的二补强肋一端分别相连后与轮毂的其中一环缘连接,而与环壁共结形成一连结点,使每一组辐条分别以共结的连结点呈连续交错的方式依序位于环壁的左、右环缘;每一补强肋分别具有一靠近径向中心线的轴向肋板及一与轴向肋板相交的径向肋板,其中每一奇数组辐条的补强肋一端分别与轮毂其中一环缘连接,使补强肋另一端分别朝环圈本体内侧倾斜及与底壁连接,每一偶数组辐条的补强肋一端则分别另一环缘连接,使偶数组辐条的补强肋另一端同样朝环圈本体内侧倾斜,并朝奇数组相邻补强肋交汇连结及与底壁连接,使偶数组补强肋的轴向肋板与奇数组补强肋的轴向肋板位于同一轴面,并以末端相互连结;该每一组辐条二补强肋间另具有一概呈三角形柱体的衔接块,供与轮毂环壁固接;该每一相邻奇数组、偶数组的补强肋另一端交汇后分别与一衔接片连结,使各衔接片分别与环圈本体底壁固接。本技术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实已具有如下所列之优点及功效由于该辐条40、50与轮毂30为一体成型,所以在成上相当容易,成型之初也完成校准的工作,而能发挥最大的拉张效果,且本技术只须利用三组以上的辐条40、50及其相邻补强肋41、51或相邻补强肋44、56及相邻补强肋45、55间上、下异位、交汇的连结关系,能将环圈本体20受力平均分散于轮毂30两侧,达到支撑环圈本体20所需的强度,除了结构相当简单,更能凸显本技术在组装上的简易性,并不须要如同现有多数根辐条般逐一锁固,重要的是,在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形下,能以四组辐条40、50、八根补强肋41、51或补强肋44、45、55、56大幅减少风切面的产生,而能减少风切阻力,使自行车轮圈的行进更顺畅。第附图说明图1是一自行车轮圈的正视图;第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的自行车车轮圈的一较佳实施例在一使用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第图3是一部分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一辐条与轮毂及环圈本体的连结关系;第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辐条与轮毂的连结关系;第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第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各组辐条与轮毂、环圈本体的连结关系。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参阅图2、3,本技术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环圈本体20、一轮毂30及二组奇数组辐条40、二组偶数组辐条50,而以下所述的方向是以自行车轮圈的行进方向为准。该环圈本体20,具有一中心轴线、一彼此相间隔的左、右侧壁21及一连接在左、右侧壁21径向内边缘的环形底壁22。该轮毂30,具有一沿中心轴线贯穿轮毂的轴孔31及一环绕中心轴线的环壁32,该环壁32具有一径向中心线,及沿径向切面具有一彼此相间隔且凸出环圈本体20两则的左、右环缘321、322。该各组辐条40、50,为一体成型,参阅图3、4,等距且交错连接在环圈本体20的底壁22与轮毂30的环壁32之间,每一组辐条40、50分别具有二补强肋41、51,及一衔接在补强肋41、51一端且概呈三角形柱体的衔接块42、52,每一补强肋41、51分别具有一靠近径向中心线的轴向肋板411、511及一与轴向肋板411、511相交的径向肋板412、512,每一组辐条40的补强肋41一端分别以衔接块42与轮毂30环缘321连接形成一连结点,使补强肋41另一端分别朝环圈本体20内侧倾斜,并与一衔接片43一端431连结,每一组辐条50的补强肋51一端则分别以衔接块52与环缘322连接形成一连结点,使补强肋51另一端同样朝环圈本体20内侧倾斜、并朝相邻补强肋41交汇连结,供与衔接片43另一端432连结,使补强肋41、51另一端与衔接片43成曲线连接(或可呈直线连接),且在补强肋41、51间形成一因为上、下异位的开列孔53及一交汇后位于同一轴面交汇孔54,另以衔接片43与环圈本体20的底壁22固接。参阅图5,依据上述,该辐条40、50分别以补强肋41、51一端的衔接块42、52与轮毂30环壁32两端的环缘321、322固接,形成上、下异位的交错方式,再以相邻补强肋41、51的轴向肋板411、511交汇相连,并由一衔接片43与环圈本体20的底壁22固接,使轴向肋板411、511及径向肋板412、512间形成一开列孔53、一交汇孔54,达到连结环圈本体20与轮毂30的目的,并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环圈本体20。另外,参阅图6,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开列异位式辐条的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一环圈本体,具有一中心轴线、一彼此相间隔的左、右侧壁及一连接在左、右侧径向内边缘的环形底壁;一轮毂,具有一沿中心轴线贯穿轮毂的轴孔及一环绕中心轴线的环壁,该环壁具有一径向中心线,及沿径向切面具有一彼此相间隔且凸出环圈本体两侧的左、右环缘;至少三组以上的辐条,等距连接在环圈本体的底壁与轮毂的环壁之间,每一组辐条分别是具有二补强肋,每一补强肋一端分别与轮毂的环壁连结,使每一组辐条与环壁间的连结点呈连续交错的方式依序位于环壁的左、右环缘,每一补强肋另一端则分别朝环圈本体内侧倾斜,并与相邻组辐条的相邻补强肋另一端交汇连结后连接于环圈本体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铭恩
申请(专利权)人: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