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及其热空气的排放方法,其中,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单元、与每个数据单元均相连的排风夹道以及与排风夹道相连的排风机房,排风机房用于将来自排风夹道的热空气排出室外;数据单元包括:空调机房,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并向数据机房提供处理后空气;以及数据机房,与空调机房相连,用于利用来自空调机房的处理后的空气对数据机房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排风夹道排出热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通过将空调机房和数据机房组成数据单元,符合对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进行快速部署、模块化建设的需求,减少了数据中心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时间,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快速部署,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竞争力和可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每年新增的数据中心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左右,新增的机房3万个左右,并且仍以5 %的速度增长。因此,数据中心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目前,传统的数据中心是对制冷机组和精密空调进行单元式规划、布局。 但是,对制冷机组和精密空调进行单元式规划、布局却无法适用于采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系统的数据中心,不符合对数据中心快速部署、模块化建设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减少了数据中心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时间,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快速部署,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竞争力和可用性。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空气的排放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单元、与每个数据单元均相连的排风夹道以及与所述排风夹道相连的排风机房,其中:所述排风机房,用于将来自所述排风夹道的热空气排出室外;所述数据单元包括:空调机房,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并向数据机房提供处理后空气;以及所述数据机房,与所述空调机房相连,用于利用来自所述空调机房的处理后的空气对所述数据机房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所述排风夹道排出热空气。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通过将空调机房和数据机房组成数据单元,符合对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进行快速部署、模块化建设的需求,减少了数据中心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时间,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快速部署,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竞争力和可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空气的排放方法,包括:利用空调机房对空气进行处理,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利用处理后的空气对数据机房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排风夹道排出热空气;以及利用排风机房将来自所述排风夹道的热空气排出室外。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空气的排放方法,通过将空调机房和数据机房组成数据单元,符合对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进行快速部署、模块化建设的需求,减少了数据中心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时间,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快速部署,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竞争力和可用性。 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剖面布局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热空气的排放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 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10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单元110、排风夹道120以及排风机房 130。 其中,至少一个数据单元110具体包括:空调机房111和数据机房112。 空调机房111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并向数据机房112提供处理后空气。 其中,空调机房111中设置有空气处理单元。空气处理单元用于对来自室外的空气进行处理,并向数据机房112提供处理后空气。对空气进行处理采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方式。 数据机房112与空调机房111相连,用于利用来自空调机房111的处理后的空气对数据机房112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排风夹道120排出热空气。 其中,数据机房112中设置有热通道。热通道用于将数据机房112中设备产生的热空气排至排风夹道120。 排风夹道120与每个数据单元110均相连,用于为排出热空气提供通道。 其中,排风夹道120中设置有架空地板。当数据中心10为多楼层结构时,每层之间均设置架空地板,使每层的热空气能够排至排风机房130。 排风机房130与排风夹道120相连,用于将来自排风夹道120的热空气排出室外。 具体地,排风机房130中设置有排风机。排风机房130中的排风机可将来自排风夹道120的热空气排出室外。其中,排风机可包括但不仅限于EC(直流无刷)矩阵排风机。 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数据单元110还可包括制冷机房113和变配电室114。 制冷机房113与数据机房112相连,用于检测数据机房112的环境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数据机房112的环境未满足预设要求时,可向数据机房112提供处理后空气,以使数据机房112的环境满足预设要求。 制冷机房113是空调机房111的补充,当空调机房111无法工作或数据机房112的环境未满足预设要求时,可通过制冷机房113对空气进行处理,以使数据机房112的环境满足预设要求。例如:数据机房112的环境要求为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湿度保持在30%以下,如果空调机房111无法使数据机房112的环境达到上述要求,则制冷机房113可对空气进行处理,使数据机房112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湿度保持在30%以下。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空调机房111已经使数据机房112的环境满足预设要求,则无需制冷机房113对空气进行处理。 变配电室114与空调机房111、数据机房112、制冷机房113相连,用于为空调机房 111、数据机房112、制冷机房113提供电源。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通过将空调机房和数据机房组成数据单元,符合对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进行快速部署、模块化建设的需求,减少了数据中心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时间,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快速部署,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竞争力和可用性。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剖面布局示意图。 下面以两层结构,左右两侧布局的数据中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单元210、排风夹道220和排风机房230。 数据中心每层布局两个数据单元210,呈左右对称布局方式,两个数据单元210均将热空气排至布局在中央位置的排风夹道220。 其中,数据单元210可包括空调机房211、数据机房212、制冷机房213和变配电室214。 具体的数据中心制冷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空调机房211中设置的空气处理单元可通过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方式,对来自室外的空气进行制冷、除湿等处理,然后向数据机房212提供处理后空气。 数据机房212可利用来自空调机房211的处理后的空气对数据机房212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排风夹道220排出热空气。其中,数据机房212中设置有热通道。数据机房212中的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可通过热通道排至排风夹道220。 此外,也可以通过制冷机房213对数据机房212的空气进行制冷或除湿等处理。制冷机房213是空调机房211的补充,当空调机房211无法工作或数据机房212的环境未满足温度、湿度等要求时,可通过制冷机房213对空气进行处理,以使数据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单元、与每个数据单元均相连的排风夹道以及与所述排风夹道相连的排风机房,其中:所述排风机房,用于将来自所述排风夹道的热空气排出室外;所述数据单元包括:空调机房,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并向数据机房提供处理后空气;以及所述数据机房,与所述空调机房相连,用于利用来自所述空调机房的处理后的空气对所述数据机房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所述排风夹道排出热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单元、与每个数据单元均相连的排风夹道以及与所述排风夹道相连的排风机房,其中: 所述排风机房,用于将来自所述排风夹道的热空气排出室外; 所述数据单元包括: 空调机房,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并向数据机房提供处理后空气;以及 所述数据机房,与所述空调机房相连,用于利用来自所述空调机房的处理后的空气对所述数据机房中的设备进行散热,并向所述排风夹道排出热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还包括: 制冷机房,与所述数据机房相连,用于检测所述数据机房的环境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所述数据机房的环境未满足所述预设要求时,向所述数据机房提供处理后空气,以使所述数据机房的环境满足预设要求;以及 变配电室,与所述空调机房、所述数据机房、所述制冷机房相连,用于为所述空调机房、所述数据机房、所述制冷机房提供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机房中设置有热通道,所述热通道,用于:将所述数据机房的热空气排至所述排风夹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钢,周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