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两用耕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97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现有水田耕整机(如JG-3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它在动力座上增设了可装拆的配重块,在主梁架后方装设了尾拖杆和尾轮,在平衡杆的一端装设了连接块和平衡轮。该耕整机既保持了水田耕整机轻巧灵便的特点,又解决了现有水旱两用耕整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驱动轮附着力大,不易打滑下陷,耕整工具耕作均匀,不产生跳动,工作可靠,机身稳定性好,转弯时不易翻车。这种耕种机在耕作旱地时可做到使离合器彻底分离。(*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的整地机械,特别是一种带非旋转工作部件的水旱两用耕整机。目前我国水旱两用耕整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耕整旱地为主,该机很笨重,用于田间作业时搬运困难,用于水田作业时容易下陷,并且其价格太高,因此不受农民欢迎,难以推广;另一类是以整耕水田为主,它是在现有轻型水田耕种机的基础上,将平衡船与尾拖板改为轮子而成,其主要问题是(一)机体重量太轻,驱动轮附着力小,耕旱地时驱动轮容易打滑下陷,一般只能耕第一圈(新土块),耕第二圈就极易打滑下陷,无法作业。(二)由于直接将尾拖板改成车轮,并且将其放置在主梁架右侧与耕整工具(如犁)平行,车轮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土块上,造成整机上下跳动,使犁不能正常作业,忽浅忽深,如遇硬土块顶起车轮时,犁根本犁不到土。(三)机身稳定性差,转弯时容易翻车。(四)在旱地作业时因为无水而使离合器难以彻底分离,即离合器在分离状态时,发动柴油机,耕整机也向前运行,无法停车。本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典型的轻型水田耕整机(如JG-3型水田耕整机)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作适当改装,以提供一种轻巧灵便、能可靠作业且机身稳定性好的水旱两用耕整机。这种新型水旱两用耕整机的设计是这样完成的。它包含现有典型的轻型水田耕整机(如JG-3型水田耕整机)的基本结构,即包括有柴油机、减速箱、传动皮带、动力座、油门拉杆,离合器拉杆、主梁架、转向机、调整架、座椅、平衡杆、配重船、耕整工具及驱动轮等,本技术在动力座上固定一块或几块可以装拆的配重块以增加机体重量;在主梁架位于座椅下的横杆处,固连一根纵向的尾拖杆,尾拖杆上又固连一根向下的可调整其底端与尾拖杆之间高度的尾轮高度调整杆,再在尾轮高度调整杆底端侧向装设一个可转动的支地的尾轮;在平衡杆的一端装设一个与平衡杆相活动铰接的连接块,连接块可绕铰接处作平行于地面的转动,再在连接块的另一端装设一个可转动的支地的平衡轮。本技术由于对现有典型的轻型水田耕整机作了上述改进,所以能做到水旱两用,它不但保持了轻型水田耕整机轻巧灵便的优点,而且解决了一般水旱两用耕整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说来,耕作水田时,机体要越轻越好,而耕作旱地时,机体要越重越好,这是目前国内耕整机没有解决好的一对矛盾。而本技术采用可以装拆的配重块,便十分有效地解决了这对矛盾。在耕作水田时,只要拆下配重块,就可使机身轻巧灵便,而在耕旱地时再装上配重块,就可增加机体重量和驱动轮的正压力,从而提高了驱动轮的附着阻力,克服了驱动轮打滑下陷的毛病,保证整机正常可靠作业。尾轮的采用,可保证耕整工具(如犁)的耕作均匀,不产生跳动。因为尾轮放置在犁的背后,耕作时,尾轮行走在犁过的沟里,尾轮行走平滑,从而保证了耕整机机身与旱地的相对高度不变,使犁工作层均匀,耕作平稳和质量可靠。本技术新增设的平衡轮,既可作相对于连接块的转动,又可随连接块一起作平行于地面的转动,因此可作万向转动,增加了机身的稳定性,转弯时不易翻车,使旱耕作业适应性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图;图2为分离档叉的结构及安装位置放大示意图。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是1、柴油机,2、传动皮带,3、减速箱,4、油门拉杆,5、离合器拉杆,6、转向机,7、主梁架,8、调整架,9、座椅,10、平衡杆,11、配重船,12、尾拖杆,13、耕整工具,14、平衡轮,15、连接螺杆螺母件,16、尾轮高度调整杆,17、尾轮,18、连接块,19、铰接销杆,20、驱动轮,21、配重块,22、分离挡叉,23、动力座。参见图1,为了解决在耕旱地时离合器有时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本技术还在离合器拉杆(5)前端装设一个呈F形的分离挡叉(22),分离挡叉(22)的尾端与离合器拉杆(5)相固连,并使柴油机(1)和减速箱(3)之间的传动皮带(2)穿过分离挡叉(22)的“匚”形开口(参见图2)。这样一来,就可使得在分离时三角皮带上端向上移动,稍使三角皮带两侧离开皮带槽,从而离合器分离彻底。原有JG-3型水田耕整机的驱动轮采用12片叶片,考虑到水旱两用的需要,本技术的驱动轮(20)采用10片叶片,使叶片之间顶端距离加大,增加了入土时的爬行力,克服了驱动轮由于沾泥过多而不能顺利前进的毛病。尾轮高度调整杆(16)与尾拖杆(12)相固连的方式,是在尾轮高度调整杆(16)上打一排不同高度的孔,在尾拖杆(12)上打一个或几个孔,并将一套或几套连接螺杆螺母件(15)分别穿进尾轮高度调整杆(16)和尾拖杆(12)上相对应的孔中以将两杆固定。由于穿螺杆时可选择尾轮高度调整杆(16)上不同高度的孔,因此可将尾轮(17)调整到离尾拖杆(12)的适当高度,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尾轮高度调整杆(16)与尾拖杆(12)之间可调整高度的连接方式,也可采取其它形式。本技术的配重块(21)的数量为两个(图1中只画出一个,另一个被挡住未画出),也可为其它数量。权利要求1.一种水旱两用耕整机,包括柴油机(1)、减速箱(3)、传动皮带(2)、动力座(23)、油门拉杆(4)、离合器拉杆(5)、主梁架(7)、转向机(6)、调整架(8)、座椅(9)、平衡杆(10)、配重船(11)、耕整工具(13)及驱动轮(20),其特征在于,在动力座(23)上固定一块或几块可以装拆的配重块(21),在主梁架(7)位于座椅(9)下的横杆处,固连一根纵向的尾拖杆(12),尾拖杆(12)上又固连一根向下的可调整其底端与尾拖杆(12)之间高度的尾轮高度调整杆(16),再在尾轮高度调整杆(16)底端侧向装设一个可转动的支地的尾轮(17),在平衡杆(10)的一端装设一个与平衡杆(10)相活动铰接的连接块(18),再在连接块(18)的另一端装设一个可转动的支地的平衡轮(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整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轮(20)采用10片叶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整机,其特征在于,配重块(21)的数量为两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整机,其特征在于,在尾轮高度调整杆(16)上打一排不同高度的孔,在尾拖杆(12)上打一个或几个孔,并将一套或几套连接螺杆螺母件(15)分别穿进尾轮高度调整杆(16)和尾拖杆(12)上相对应的孔中以将两杆固定。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耕整机,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拉杆(5)前端装设一个呈F形的分离挡叉(22),分离挡叉(22)的尾端与离合器拉杆(5)相固连,并使传动皮带(2)穿过分离挡叉(22)的“匚”形开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在现有水田耕整机(如JG-3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它在动力座上增设了可装拆的配重块,在主梁架后方装设了尾拖杆和尾轮,在平衡杆的一端装设了连接块和平衡轮。该耕整机既保持了水田耕整机轻巧灵便的特点,又解决了现有水旱两用耕整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驱动轮附着力大,不易打滑下陷,耕整工具耕作均匀,不产生跳动,工作可靠,机身稳定性好,转弯时不易翻车。这种耕种机在耕作旱地时可做到使离合器彻底分离。文档编号B60B15/00GK2066398SQ90212999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卫东 申请人:广州军区司令部工程机械修造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旱两用耕整机,包括柴油机(1)、减速箱(3)、传动皮带(2)、动力座(23)、油门拉杆(4)、离合器拉杆(5)、主梁架(7)、转向机(6)、调整架(8)、座椅(9)、平衡杆(10)、配重船(11)、耕整工具(13)及驱动轮(20),其特征在于,在动力座(23)上固定一块或几块可以装拆的配重块(21),在主梁架(7)位于座椅(9)下的横杆处,固连一根纵向的尾拖杆(12),尾拖杆(12)上又固连一根向下的可调整其底端与尾拖杆(12)之间高度的尾轮高度调整杆(16),再在尾轮高度调整杆(16)底端侧向装设一个可转动的支地的尾轮(17),在平衡杆(10)的一端装设一个与平衡杆(10)相活动铰接的连接块(18),再在连接块(18)的另一端装设一个可转动的支地的平衡轮(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军区司令部工程机械修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