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鸿举专利>正文

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97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属农田耕作机具,是在安装平衡轮的平衡轮弯臂上设一调节装置,使得平衡轮能在较大范围内自由回转,从而机具转向灵活;并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平衡轮的前后安装位置,从而使机具能够满足不同土壤不同作业速度的耕作要求,既能耕作水田,又能耕作旱地,还能进行田间转移和短途运输,不再需拆卸和人抬,充分发挥了机具的牵引性能。其结构简单、使用、调节方便。(*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属农田耕作机具。目前农业上推广使用的农田耕作机械——单轮驱动耕整机,其支承行走装置普遍采用驱动轮,平衡盘及滑撬(又叫小拖板)三点支承,这种型式的耕整机只能耕水田,不能耕旱地,而且田间转移和短途运输还要用人抬;为人能耕旱地,有人把平衡盘和滑撬改成刚性窄铁轮,但又只能耕旱地不能耕水田,两套行走装置不能通用。另外,这两种行走装置,其三个支承点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不能调整,各支点上分配的荷重为恒量,故不能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牵引性能的要求。如在土壤阻力大的地里耕作,则由于驱动轮上分配重量不够,附着性能差,产生推进力不足而影响机具正常工作;反之,则作业速度提高,惯性力大,机具稳定性变坏,安全性受到影响。因此,目前单轮驱动耕整机的行走装置,存在着通用性差,两套行走装置不仅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加,而且使用麻烦,又不能满足不同土壤不同作业速度的耕作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新型行走装置,它既能满足不同土壤不同作业速度的耕作要求,又能进行田间转移和短途运输;既安全可靠、转向灵活,使用方便,又能充分发挥机具的牵引性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种简单合理的通用行走装置和少量辅助部件来实现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耕作土壤阻力小时),图1a是主视图,图1b是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耕作土壤阻力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陷器(8)与平衡轮(2)联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调节装置(3)结构示意图,图4a是主视图,图4b是俯视图。图中,1-驱动轮,2-平衡轮,3-调节装置,4-平衡轮支臂,5-平衡方管,6-支承轮,7-犁具,8-防陷器,9-平衡轮弯臂,10-防陷器支杆,11-螺钉,12-销钉,13-调节下套,14-调节上套。参照附图,本技术主要由驱动轮(1)、平衡轮(2)、调节装置(3)、平衡轮支臂(4)、平衡方管(5)、支承轮(6)、防陷器(8)等组成。其中,驱动轮(1)与现有技术中同,平衡轮(2)取代了现有平衡盘,它安装在具有若干螺孔的平衡轮弯臂(9)下端,弯臂上端装在调节装置(3)上,参见图4,调节装置(3)由调节上套(14)与调节下套(13)组成,两套之间采取松配合,套内开有圆孔,平衡轮弯臂(9)上端从该孔通过,调节下套(13)与弯臂(9)通过销钉(12)紧固在一起,调节上套(14)与弯臂(9)为松配合,即弯臂(9)能随调节下套(13)一道相对调节上套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在调节上套(14)的下部圆周上有两个凸块,调节下套(13)的上部圆周上亦有一凸块,安装时该凸块位于上述两凸块之间,用以限制平衡轮弯臂(9)的回转角度(一般在120°范围内),从而控制平衡轮(2)的回转角度,使得平衡轮(2)能随其弯臂(9)一起相于调节上套(14)的垂直平面较大范围内转动,从而转向灵活,并能通过销钉(12)作上、下调节。在调节上套(14)一侧的矩形孔,套在平衡轮支臂(4)上,并能沿平衡轮支臂(4)移动,进行前后调节;平衡轮支臂(4)的另一端通过联接方套安装在平衡方管(5)上,平衡方管(5)和机架相固连。平衡轮支臂(4)可朝前安装在平衡方管(5)上,如图1所示,从图1b可看出此时在驱动轮(1)、平衡轮(2)和支承轮(6)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中,驱动轮(1)一侧的夹角较大,机具稳定性提高,适于快速耕作阻力小的土壤;反之,平衡轮支臂(4)反转方向,向后安装固定在平衡方管(5)上,如图2所示,此时驱动轮(1)一侧的夹角减小,驱动轮上分配的荷重增加,产生附着力大,牵引性能好,适于慢速耕作阻力大的农田。也可把平衡支臂(4)做得较长,前后伸出固定在方管(5)上,仅调整平衡轮(2)和防陷器(8)的位置。支承轮(6)采用宽轮缘(轮缘宽度最好大于50毫米)的钢性能,以防下沉,它是通过支承轮弯臂将其固定在机架上,并通过调节螺钉调节其高度及前后位置。为防止在耕作深泥脚水田时平衡轮(2)深陷进去,本技术在平衡轮(2)上设有防陷器(8),近于船形,并通过其支杆(10)固定在平衡轮弯臂(9)的适当高度位置上,其高度可调(见图3)。本技术可与现有犁具配套使用,但最好与本申请人的90211478号专利申请的“犁面角度可调式水旱通用犁”配套使用。本技术的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能满足耕作水田和旱地的不同要求,达到通用的目的,通过简单调整,既满足不同土壤不同速度的耕作要求,又保证了机具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还解决了田间转移和短途运输,不再需拆卸和人抬;同时还具有构造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操作方便,转向灵活等优点,其通用性广,与现有各种单轮驱动耕整机都能配套使用,技术继承性好,实用性强,是一种理想的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轮(1)、平衡轮(2)、支承轮(6)及犁具(7),平衡轮(2)装于平衡轮弯臂(9)一端,其特征在于平衡轮弯臂(9)的另一端装在调节装置(3)上,所述调节装置(3)由上调节套(14)与下调节套(13)组成,上下两调节套之间以及平衡轮弯臂(9)与上调节套(14)之间采取松配合,平衡轮弯臂(9)通过销钉(12)与下调节套(13)相固连,上调节套(14)的一侧装在平衡轮支臂(4)上,支臂(4)另一端与连接方管(5)相连,连接方管(5)与机架相固连;所述支承轮(6)采用宽轮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调节套(14)的下部圆周上设有两个凸块,下调节套(13)上部圆周上设有一凸块,该凸块位于上述两凸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衡轮弯臂(9)上通过螺钉(11)装有防陷器(8)。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轮(6)采用轮缘宽度大于50毫米的宽轮缘。专利摘要一种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属农田耕作机具,是在安装平衡轮的平衡轮弯臂上设一调节装置,使得平衡轮能在较大范围内自由回转,从而机具转向灵活;并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平衡轮的前后安装位置,从而使机具能够满足不同土壤不同作业速度的耕作要求,既能耕作水田,又能耕作旱地,还能进行田间转移和短途运输,不再需拆卸和人抬,充分发挥了机具的牵引性能。其结构简单、使用、调节方便。文档编号B60B15/02GK2069805SQ9021296公开日1991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吴鸿举 申请人:吴鸿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轮驱动耕整机通用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轮(1)、平衡轮(2)、支承轮(6)及犁具(7),平衡轮(2)装于平衡轮弯臂(9)一端,其特征在于平衡轮弯臂(9)的另一端装在调节装置(3)上,所述调节装置(3)由上调节套(14)与下调节套(13)组成,上下两调节套之间以及平衡轮弯臂(9)与上调节套(14)之间采取松配合,平衡轮弯臂(9)通过销钉(12)与下调节套(13)相固连,上调节套(14)的一侧装在平衡轮支臂(4)上,支臂(4)另一端与连接方管(5)相连,连接方管(5)与机架相固连;所述支承轮(6)采用宽轮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举
申请(专利权)人:吴鸿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