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898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外釜体(1.1)、内釜体(1.2)、原料进料管(2)、搅拌轮(3)、温度控制装置(4)、尾气管(5)、回流管(6)、出料控制管(7)、冷却装置和电机驱动系统(9),所述原料进料管(2)位于反应釜的上部,所述出料管(7)位于反应釜的底部,所述反应釜上部设置有尾气管(5)和回流管(6),所述反应釜底部安装有排液控制管(8),所述温度控制装置(4)与电机驱动系统(9)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外釜体(1.1)、内釜体(1.2)、原料进料管(2)、搅拌轮(3)、温度控制装置(4)、尾气管(5)、回流管(6)、出料控制管(7)、冷却装置和电机驱动系统(9),所述原料进料管(2)位于反应釜的上部,所述出料管(7)位于反应釜的底部,所述反应釜上部设置有尾气管(5)和回流管(6),所述反应釜底部安装有排液控制管(8),所述温度控制装置(4)与电机驱动系统(9)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专利说明】 反应爸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爸。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精细化工,高分子聚合物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时聚合物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聚合物生产中的聚合反应主要是在间歇式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釜是任何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关健设备,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品质、品种和生产能力。在生产中影响聚合反应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最重要的是反应器的温度控制,其不但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 一种反应釜,包括外釜体1.1、内釜体1.2、原料进料管2、搅拌轮3、温度控制装置 4、尾气管5、回流管6、出料控制管7、冷却装置和电机驱动系统9,所述原料进料管2位于反应釜的上部,所述出料管7位于反应釜的底部,所述反应釜上部设置有尾气管5和回流管6,所述反应釜底部安装有排液控制管8 ; 所述反应釜的外釜体1.1和内釜体1.2之间为可容纳冷却水的空心的夹套结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连通一热水收集池1.3,所述出水管1.5和热水收集池1.3之间还设有一气液分离罐1.6 ; 所述搅拌轮3的轮轴的环形外壁上分布有多个沿同一圆周方向弯曲的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的弧形外沿部位设有弧形突起;所述弧形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耐磨层; 所述电动机驱动系统9包括: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编码器速度反馈模块200、逆变器300、驱动控制模块400及滤波器500 ;驱动控制模块4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逆变器300,所述逆变器30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电机600,所述驱动控制模块400通过编码器速度反馈模块200与搅拌电机600连接,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0的一端和所述逆变器300的一端,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0的另一端和蓄电池的一端,蓄电池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逆变器300的另一端和所述滤波器500的一端,所述滤波器50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和所述控制模块400。 可选的,所述驱动控制模块400包括电流处理模块410,电流处理模块410用于接收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采集的信号获取当前的蓄电池电流值和搅拌电机相电流值,所述电流处理模块410连接在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两端。电流处理模块410对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进行信号处理后得到蓄电池700的电流和搅拌电机600的相电流;速度反馈模块200获取搅拌电机600的速度、位置信号。 可选的,所述逆变器300采用三相六桥臂结构,驱动控制模块400输出6路PWM控制信号,两两互补输出,并设置有死区时间,分三组控制搅拌电机600的三个相线;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包括串联连接的采样电阻SI和采样电阻S2,采样电阻SI采样蓄电池电流,采样电阻S2采样搅拌电机600相电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了进料及出料,可以连续进行生产;搅拌轮使用寿命长,在驱动控制系统中采用逆变器(变频)对电机进行控制,噪音低,节能;反应釜冷却过程中,水蒸气经过气液分离罐后,水蒸气直接排到大气中,使水蒸气和冷却水有效分离,避免因产生的水蒸气撞击反应釜壁发生水锤现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反应釜的搅拌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电动机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反应釜,其包括外釜体1.1、内釜体1.2、原料进料管2、搅拌轮3、温度控制装置4、尾气管5、回流管6、出料控制管7、冷却装置和电机驱动系统9,原料进料管2位于反应釜的上部,出料管7位于反应釜的底部,所述反应釜上部设置有尾气管5和回流管6,原料进料管2可从反应釜的侧部安装入反应釜内或可从反应釜的上部安装入反应釜内,反应釜底部可安装有排液控制管8,使用时将原料通过原料管2加入反应釜中,用电动机带动搅拌轮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出料控制管7出料,当加多所述上述原料时,可通过排液控制管8倒出。本技术反应釜的外釜体1.1和内釜体1.2之间为空心的夹套结构,夹套内可以容纳冷却水,通过冷却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冷却,其包括反应釜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连通一热水收集池1.3,所述出水管1.5和热水收集池1.3之间还设有一气液分离罐1.6。当反应釜内进行冷却时,开启冷却水,当冷却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反应釜夹套,因釜内高温,冷却水产生水蒸气,产生的水蒸气经过气液分离罐 1.6后,水蒸气直接排到大气中,剩余未气化的冷却水流到热水收集池1.3中。 搅拌轮3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带有中心孔的轮轴3.1,轮轴3.1的环形外壁上分布有若干沿同一圆周方向弯曲的弧形叶片3.2,所述弧形叶片3.2的弧形外沿部位设有弧形突起3.3 ;所述弧形叶片3.2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耐磨层3.5。轮轴3.1中心孔的环形内壁上设有键槽3.4。 参阅图3,电动机驱动系统9包括: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编码器速度反馈模块200、逆变器300、驱动控制模块400及滤波器500 ;驱动控制模块4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逆变器300,所述逆变器30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电机600,所述驱动控制模块400通过编码器速度反馈模块200与搅拌电机600连接,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0的一端和所述逆变器300的一端,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0的另一端和蓄电池的一端,蓄电池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逆变器300的另一端和所述滤波器500的一端,所述滤波器50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和所述控制模块400。所述驱动控制模块400包括电流处理模块410,电流处理模块410用于接收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采集的信号获取当前的蓄电池电流值和搅拌电机相电流值,所述电流处理模块410连接在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两端。电流处理模块410对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进行信号处理后得到蓄电池700的电流和搅拌电机600的相电流;速度反馈模块200获取搅拌电机600的速度、位置信号;控制模块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釜体(1.1)、内釜体(1.2)、原料进料管(2)、搅拌轮(3)、温度控制装置(4)、尾气管(5)、回流管(6)、出料控制管(7)、冷却装置和电机驱动系统(9),所述原料进料管(2)位于反应釜的上部,所述出料管(7)位于反应釜的底部,所述反应釜上部设置有尾气管(5)和回流管(6),所述反应釜底部安装有排液控制管(8),所述温度控制装置(4)与电机驱动系统(9)连接;所述反应釜的外釜体(1.1)和内釜体(1.2)之间为可容纳冷却水的空心的夹套结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连通一热水收集池(1.3),所述出水管(1.5)和热水收集池(1.3)之间还设有一气液分离罐(1.6);所述搅拌轮(3)的轮轴的环形外壁上分布有多个沿同一圆周方向弯曲的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的弧形外沿部位设有弧形突起;所述弧形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耐磨层;所述电动机驱动系统(9)包括: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编码器速度反馈模块(200)、逆变器(300)、驱动控制模块(400)及滤波器(500);驱动控制模块(4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逆变器(300),所述逆变器(30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电机(600),所述驱动控制模块(400)通过编码器速度反馈模块(200)与搅拌电机(600)连接,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0)的一端和所述逆变器(300)的一端,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0)的另一端和蓄电池的一端,蓄电池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逆变器(300)的另一端和所述滤波器(500)的一端,所述滤波器(50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双重电流采样模块(100)和所述控制模块(4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新谈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