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878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杆装置(TH),该装置包括具有单层部分(EB)和多层部分(HK,SK)的气囊(单件编织式气囊或OPW气囊),所述气囊被编织成单件,其具有基本上在主拉动方向(HZR)上相互串接的可充气腔室,具体来说是主腔室(HK)与至少一个经由单层部分连接到所述主腔室(HK)的第一侧腔室(SK1),其中所述腔室(HK,SK1)具有上织物层(O)和下织物层(U),并且其中,在所述主拉动方向(HZR)上延伸的拉线(ZF)被牢固地锚定在所述第一侧腔室(SK1)的上织物层或下织物层(O,U)中,可移动地套穿过所述单层部分(EB1),并且在所述主腔室(HK)内在所述上织物层(O)和所述下织物层(U)中交替地、朝向主拉动方向(HZR)以预定距离可移动地套入,并且在所述主腔室中被锚定至少一个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杆装置(TH),该装置包括具有单层部分(EB)和多层部分(HK,SK)的气囊(单件编织式气囊或0PW气囊),所述气囊被编织成单件,其具有基本上在主拉动方向(HZR)上相互串接的可充气腔室,具体来说是主腔室(HK)与至少一个经由单层部分连接到所述主腔室(HK)的第一侧腔室(SK1),其中所述腔室(HK,SK1)具有上织物层(0)和下织物层(U),并且其中,在所述主拉动方向(HZR)上延伸的拉线(ZF)被牢固地锚定在所述第一侧腔室(SK1)的上织物层或下织物层(0,U)中,可移动地套穿过所述单层部分(EB1),并且在所述主腔室(HK)内在所述上织物层(0)和所述下织物层(U)中交替地、朝向主拉动方向(HZR)以预定距离可移动地套入,并且在所述主腔室中被锚定至少一个点。【专利说明】纺织品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可充气腔室的纺织品杆装置。 从文献EP1596778B1中已知一种用于通过流体致动腔室的收缩来产生线性力的 纺织品机械装置。对腔形部件充气将导致部件(此处为腔室)的缩短。使用这个功能来机 械式地产生用于移动装置的另一元件的拉力。专利文献EP1596778B1没有教导有关制造纺 织品部件的方法的内容。 以具有受控的杆或者夹持运动的单件式编织气囊的形式来设计用于液压式或者 气动式影响流体致动的纺织品部件在现有技术中并不是已知的。在汽车领域仅仅已知膝部 气囊和头部气囊,其在充气时经由集成的系绳来影响在气囊展开时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借 助采用在此为拉线的系绳无法控制部件的杆运动,因为它们的缝入或套入无法在多腔系统 的范围内实现。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可充气腔室的纺织品杆装置,该装置现在 防止或者至少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陷。 该目的将通过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充气腔室的纺织品杆装置来实现,该 纺织品杆装置具有含单层部分和多层部分的单件式编织的气囊(0PW气囊或单件式编织气 囊),具有基本上在主拉动方向上相互串连的多个可充气腔室,特别是一个主腔室与至少一 个经由单层部分连接到所述主腔室的第一侧腔室,使得 : 腔室具有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并且 在主拉动方向上延伸的拉线 a)被牢固地锚定在所述第一侧腔室的上织物层或下织物层中, b)可移动地套入穿过所述单层部分,并且 c)在所述主腔室内在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中交替地、朝向主拉动方向以 预定距离可移动地套入,并且 d)在所述主腔室中锚定至少一个点。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式为具有附加杆功能的多个气动式/液压式可充气腔室 的流体连通系统的纺织品部件,该纺织品部件具有的优势在于,通过使最初为平坦的"无 液"主腔室的流体内压升高,使其三维尺寸膨胀,即,横向于所述主拉动方向,并且因此在主 拉动方向上产生拉动效果,同时所述部件在所述主拉动方向上被缩短。作用于所述拉线上 的所述拉力导致在所述主腔室的方向上将所述拉线从位于主腔室与第一侧腔室之间的单 层部分"拉出",其结果是,例如锚定在所述第一侧腔室的上织物层中的所述拉线将所述侧 腔室在所述上织物层的方向上从由所述主拉动方向所限定的轴线移出,并且最终经由所述 起折叶作用的单层部分将所述侧腔室折向主腔室。假设将主腔室看作一个接合处的杆,另 一个杆,即:所述侧腔室经由作用类似折叶的单层部分折向该主腔室,则将如下理解该流体 控制的杆装置:如果借助流体使所述主腔室致动,则所述主腔室的内压将升高并因此由所 述侧腔室形成的杆将被折起。如果所述杆在所述主腔室中的压力释放时通过布置在所述侧 腔室中的弹簧装置返回其初始位置,则将同时建立往复换向,该往复换向的换向指由所述 杆构成。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品杆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 二侧腔室在相对于所述主腔室而处于与所述第一侧腔室相反的位置处经由单层部分连接 到所述主腔室。这一方面实现了气动式或液压式作用的流体夹持器的形成。在液压地或 气动地对所述主腔室施加流体致动时,所述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腔室围绕所述单层部分折 起,以朝向彼此移动所述主腔室,这产生了夹持器,该夹持器的臂由所述两个侧腔室构成。 现在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杆装置的布置,很大程度上的优势在于,甚至可以夹持极其易 碎的物体。在对称布置所述侧腔室时,将拉线稳固地锚固在所述主腔室中并不是绝对必要 的,因为由于仅仅套入或者套穿过的拉线的对称性实现了所述侧腔室均匀地移动。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必要时可以将侧腔室布置在所述主腔室的两侧以便实现 对待夹持物体的适当地持握。为此目的,将通过例示的方式在不完整的情况下提出以下变 型。 一种纺织品杆装置,其包含经由单层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侧腔室的第三侧腔室, 所述沿主拉动方向延伸的拉线通过每个上游侧腔室被可移动地交替套入所述上织物层中 和所述下织物层中。 一种纺织品杆装置,其包含经由单层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侧腔室的第四侧腔室, 所述沿主拉动方向延伸的拉线通过每个上游侧腔室被可移动地交替套入所述上织物层中 和所述下织物层中。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品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主腔 室包括连接所述上织物层和所述下织物层并且限定彼此间距离的系绳。现在能够有利地极 其精确地控制所述侧腔室的摆幅,因为所述系绳(例如能够构造成交替变化所述织物层的 所期望数量的细线)起到所谓止动件的作用,该止动件限定所述主腔室的上织物层与下织 物层之间的最大间隔。以0PW气囊作为系绳的其它实施方式和布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是已知的。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纺织品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装置 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包含摩擦力增强涂层。可选择布置的摩擦力增强涂层明显提高了根据 本专利技术的夹持装置的性能并且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极大地提高了所述装置的 密封性并因此提高了其可靠性。 作为整个制造方案的替代,被构造为纺织品部件的杆装置可以根据0PW技术借助 集成的拉线、系绳、接缝以及腔室至腔室的连接技术来制造。现在,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腔 室系统,所述0PW部件不只是能够收缩,也能够以空间式形成。这种设计能够根据功能,将 所述腔室与成管技术以及链接或套入所述拉线的过程相结合。 如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装置被例如用于校正机动车中没有正确就坐(OOP)的乘 客的位置,则所述装置的普遍适用性现在能够形成可以使其充气后的形状与车体或乘客的 身体相匹配的0PW气囊。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来概括地描述本专利技术, 其中: 图la是作为0PW气囊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杆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该杆装置包括具有套 入式拉线的主腔室和具有织入式拉线的第一侧腔室。 图lb是图la中的设备在其充气状态下形状改变时的截面图。 图2a是作为0PW气囊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杆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该杆装置包括具有套 入式拉线的主腔室和具有织入式拉线的第一侧腔室和第二侧腔室。 图2b是图2a中的设备在其充气或填充状态下形状改变时的截面图。 图3a、3b和4a、4b是具有附加侧腔室的前述方案的类似变型的示图。 图5是在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进行充气时图la和图lb中所示操作过程的一个示 例的示意图。 图6是一个包含居中的圆形主腔室和以十字形设置在周边的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品杆装置(TH),该纺织品杆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以单件的方式编织(单件编织的气囊或OPW气囊)并且具有单层部分(EB)和多层部分(HK,SK),所述纺织品杆装置具有基本上在主拉动方向(HZR)上相互串接的可充气腔室,具体来说是主腔室(HK)与至少一个经由单层部分连接到所述主腔室(HK)的第一侧腔室(SK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室(HK)和所述第一侧腔室(SK1)具有上织物层(O)和下织物层(U),并且其中,‑在所述主拉动方向(HZR)上延伸的拉线(ZF)a)被牢固地锚定在所述第一侧腔室(SK1)的所述上织物层(O)或所述下织物层(U)中,b)能移动地套穿过所述单层部分(EB1),并且c)在所述主腔室(HK)内在所述上织物层(O)和所述下织物层(U)中交替地、以沿所述主拉动方向(HZR)取向的预定距离可移动地进行套穿,并且d)在所述主腔室中被锚定到至少一个点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贝克安德里亚·恩德莱茵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安全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