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8696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涉及到地质、矿产能源及岩土工程勘察勘测技术领域。包括定向器、自动爬行系统、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和对自动爬行系统进行控制的线控操作器;定向器、自动爬行及控制系统、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和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依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孔壁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过程中各组应变片安装到位及粘贴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空心包体法测量地应力时应变计安装过程复杂、成功率较低、测试深度受安装导杆长度限制等问题,扩展了孔壁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具有测试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现场作业简单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涉及到地质、矿产能源及岩土工程勘察勘测
。包括定向器、自动爬行系统、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和对自动爬行系统进行控制的线控操作器;定向器、自动爬行及控制系统、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和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依次相连。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孔壁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过程中各组应变片安装到位及粘贴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空心包体法测量地应力时应变计安装过程复杂、成功率较低、测试深度受安装导杆长度限制等问题,扩展了孔壁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具有测试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现场作业简单方便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体工程物理力学试验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的自 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
技术介绍
地应力是引起矿山、水利水电、土木建筑、铁路、公路和各种地下岩土开挖工程变 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地壳表层地质力学状态最基础的原始数据,早已被公认为确定 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分析、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特 别是随着地下工程深度的不断增加,应力水平迅速增高、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矿压显现异 常,巷道围岩破坏情况变得十分剧烈,支护更加困难。因此,只有掌握了工程所处的岩体地 应力条件,才能选取适当的开采技术以及施工方法,进而确定巷道、硐室和采场的最佳断面 形状、尺寸、支护形式和相关结构参数,从而保证工程长期稳定和安全高效运营。 目前,钻孔孔壁应力解除法是国内外最普遍采用的且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应力测量 方法之一,较其他测试方法具有一次测试即可获取全应力状态、布点少、费用低、成功率较 高等优点。钻孔孔壁应力解除法就是在岩壁上打孔,然后将地应力测试应变计安装在孔内, 待应变计与岩壁之间的粘接剂固结后利用取芯钻头套取应变计周边的岩芯,同时对应变计 的应变恢复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和计算,进而获得某一测点的三维应力状态。 传统的"钻孔孔壁应力解除法",大多采用空心包体应变计,通过专用安装导杆和 定位装置将空心包体应变计经由大孔安装到与其同心的小孔中,并利用环氧树脂系胶结剂 将空心包体应变计与周围岩石胶结在一起。鉴于传统的安装工具多采用金属杆件,且直径 固定,只能靠人力推送在孔内滑动,而且应变计前端还有一个空心包体柱塞,当测试孔内部 不光滑或有部分塌孔现象时,很容易导致胶体过早挤出,而导致安装装置无法准确地将空 心包体应变计送入孔内并适时地将胶体挤出完成应变计的成功安装,大大影响了地应力测 试效率和测试效果,同时囿于安装杆件及装置的实际条件,测孔深度一般不超过15m,因此 只能在巷道附近或岩层浅层进行测试。另一方面,现有商业化的空心包体应变计费用较贵, 导致测试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 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适用于在地下洞室或矿山巷道里进行较深测孔的岩体三维地应力 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包括定向器、自动爬行系统、 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和对自动爬行系统进行控制的线控操作器; 所述定向器、自动爬行系统、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和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依次相连; 所述自动爬行系统包括保护外壳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前、后端的可调支 撑臂伸缩机构,保护外壳内设置有具有防爆功能的12V蓄电池、防爆直流电机、电机控制模 块和双向动力输出的变速及换向器;所述线控操作器与自动爬行系统中的电机控制模块相 连接,实现装置的自动前进、停止和后退的功能; 所述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包括前端盖、固定环、一次性注射器、导轨滑套、导轨滑 杆、固定板、后端盖和橡胶软管;其中的前端盖设置有外螺纹并与前端应变花固定及粘贴机 构相连接;后端盖与导轨滑杆固接在一起,为一次性注射器提供滑动导向,其后端盖设置有 内螺纹并与后方的自动爬行系相连接; 所述应变花固定及粘贴机构包括内筒、挡圈、内筒后端盖及前端导盖,所述前端导 盖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其中的内筒上设有应变片粘贴位置指示槽,内筒后端盖的上方设置 有用于固定采集信号电缆的电缆卡,内筒后端盖的下方设置有可穿过橡胶软管用于注胶的 注胶孔,所述内筒的表面还套设有橡胶膜并通过挡圈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可调支撑臂伸缩机构在保护外壳前、后端各设置一个,其中每个可调 支撑臂伸缩机构包括一根与保护外壳固定连接的导杆、两个驱动轮支撑臂、两个驱动臂、四 个从动轮支撑臂、一个驱动链轮、两个主动轮、两个从动轮、一个支撑臂滑套、一个压缩弹簧 和一个弹簧固定块;所述的两个主动轮水平方向相对布置,两个从动轮垂直方向相对布置, 两个从动轮与两个主动轮的直径相同且处于同一个圆周线上;所述支撑臂滑套和压缩弹簧 套设于导杆之上,两个驱动轮支撑臂的一端水平方向相对布置并铰接于支撑臂滑套上,另 一端用于支撑主动轮,两个驱动臂的一端水平方向相对布置并铰接于驱动链轮上,另一端 用于支撑主动轮,所述四个从动轮支撑臂的其中两个一端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布置并铰接于 支撑臂滑套上且同时与驱动轮支撑臂间隔90°,另两个从动轮支撑臂在垂直方向上以同 样的方式铰接于导杆上,所有从动轮支撑臂的另一端两两铰接用于支撑从动轮;压缩弹簧 的一端与弹簧固定块固定连接,压缩弹簧另一端安装在可以沿导杆滑动的支撑臂滑套上。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装置可直接将多组应变花方便地粘接到不同直径的 地应力测试孔孔壁上,有效克服固定直径安装工具遇到测孔内部不光滑或孔壁坍塌时测试 应变计无法准确安装等问题,还可以有效延长测孔深度,避开人为工程的影响区域,提高原 岩地应力的测试效果;同时,该装置可有效节省空心包体等类似应变计的制作时间,降低以 往类似测试方法的成本费用。本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组装和操作方便。本装置 采用可变径式结构,同时采用前后两组可调支撑臂伸缩机构,在遇见前段大直径测孔内部 不光滑或部分塌孔时,可以通过调整合适的装置爬行半径使装置绕过困难孔段,进而保证 后续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正是有别于以往的固定半径且仅靠人为推力安装应变计的传 统工具的优点之一。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动爬行系统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应变花固定及粘贴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 包括定向器1、自动爬行系统2、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3、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4和对自动 爬行系统2进行控制的线控操作器5 ;所述定向器1、自动爬行系统2、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 3和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4依次相连; 图2示出了图1中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爬行系统2的结构,其中图2的(a)为该自动爬 行系统2的水平投影图,图2的(b)为该自动爬行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自行可变径应变花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向器(1)、自动爬行系统(2)、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3)、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4)和对自动爬行系统(2)进行控制的线控操作器(5);所述定向器(1)、自动爬行系统(2)、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3)和应变花固定与粘贴机构(4)依次相连;所述自动爬行系统(2)包括保护外壳(209)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209)前、后端的可调支撑臂伸缩机构,保护外壳(209)内设置有具有防爆功能的12V蓄电池(213)、防爆直流电机(214)、电机控制模块(215)和双向动力输出的变速及换向器(208);所述线控操作器(5)与自动爬行系统(2)中的电机控制模块(215)相连接,实现装置的自动前进、停止和后退的功能;所述胶体储存及挤出机构(3)包括前端盖(301)、固定环(302)、一次性注射器(303)、导轨滑套(304)、导轨滑杆(305)、固定板(306)、后端盖(307)和橡胶软管(308);其中的前端盖(301)设置有外螺纹并与前端应变花固定及粘贴机构(4)相连接;后端盖(307)与导轨滑杆(305)固接在一起,为一次性注射器(303)提供滑动导向,其后端盖(307)设置有内螺纹并与后方的自动爬行系统(2)相连接;所述应变花固定及粘贴机构(4)包括内筒(403)、挡圈(404)、内筒后端盖(405)及前端导盖(401),所述前端导盖(401)的前端为锥形结构,其中的内筒(403)上设有应变片粘贴位置指示槽(402),内筒后端盖(40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采集信号电缆的电缆卡槽(406),内筒后端盖(405)的下方设置有可穿过橡胶软管(308)用于注胶的注胶孔(407),所述内筒(403)的表面还套设有橡胶膜(408)并通过挡圈(404)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钦节杨科华心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