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8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它主要应用于建筑物节点拼接技术领域,其由下预制柱、预制T型节点、上预制柱和预制梁四部分组成。预制T型节点的预埋件预埋到下预制柱中,将T型节点和下预制柱制成一体,预制T型节点的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预制T型节点的内侧之间形成定位槽,定位板上方预留灌浆通道,预制T型节点的顶端定位槽插接有上预制柱,预制T型节点的前侧及左右两侧榫结构均插接有预制梁,并通过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本技术的核心区采用榫卯式构造方式,梁柱之间的连接通过高强度螺栓替代传统弯锚或锚固板的形式,结构可靠性高,施工方便,解决了钢筋布置密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节点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可应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轻重型工业厂房等建筑物。


技术介绍

1、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住宅产业化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装配式建筑结构采用了构件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具有工期短、生产效率高、施工条件好、节约材料、减少消耗、清洁生产、成品质量高等优点,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装配式结构关键节点处的连接是关键问题,合理的节点连接形式对于保证连接结构的内力顺利传递、承载达到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具有决定性作用。

2、框架节点是指框架梁柱重叠区域,是结构受力的主要部位,梁柱节点承受柱和梁传递来的各种力,受力十分复杂。而装配式结构构件在此拼接,受到施工和连接方式的影响常常会成为薄弱环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又是中国工业和民用建筑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因此必须加强框架节点构造形式的设计与研究,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3、钢结构建筑作为天然的装配式建筑,有着自重轻、延展性好等得天独厚的优点,在国内外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框架节点形式大致分为3类: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方式则主要有3种:全焊、全螺栓和栓焊混合。全焊连接虽然可实现等强刚度连接但焊接施工难度大,残余应力大,且质量检测费用高。全螺栓连接虽然便于施工,易对构件进行修复更换但安装精度要求高。因此采用栓焊混合连接,施工方便,强度高且有良好的塑性。

4、如何通过简便有效的连接方式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可靠连接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核心区拟采用榫卯式构造方式,梁柱连接通过高强度螺栓替代传统弯锚或锚固板的形式,结构可靠性高,施工方便,解决了钢筋布置密集的问题。

2、具体方案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

3、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它包括下预制柱、预制t型节点、上预制柱和预制梁。所述预制t型节点的前后钢板上方分别预留灌浆口和出浆口及两块定位板上方均预留灌浆通道;所述t型节点外侧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共设置有36个螺孔,与榫结构上的36个螺孔及预制梁上的36个螺孔位置一一对应,螺孔内设置有高强度螺栓;所述t型节点下侧焊接于下固定块的上端,下固定块包括下固定板和预埋件,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与t型节点的下表面焊接连接,下固定板的下表面焊接有预埋件,预埋件预埋到下预制柱中,将t型节点和下预制柱制成一体。

4、所述下预制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预制t型节点,预制t型节点的顶端插接有上预制柱,预制t型节点的左右两侧及前侧均插接有预制梁;所述预制t型节点的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定位板,两块定位板上方均预留灌浆通道,并分别与t型节点内侧前后端钢板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预制t型节点前后钢板上方分别预留灌浆口和出浆口;所述预制t型节点的外侧设置有三块第一钢板、三块第二钢板和三个榫结构;所述预制t型节点外侧的三块第一钢板和三块第二钢板共设置有36个螺孔,与榫结构上的36个螺孔及预制梁上的36个螺孔位置一一对应。

5、所述下预制柱的结构与预制t型节点制为一个整体。所述上预制柱包括上预制柱主体、上固定块,上预制柱主体的下侧插接于上固定块的上端;所述上固定块包括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连接件和灌浆通道,固定板上方设置有灌浆通道,上固定板的下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连接件,上连接件固定设置于上预制柱的底端,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与上预制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所述预制梁包括横梁主体、预制孔洞和36个螺孔,螺孔与预制t型节点外侧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榫结构相应位置的螺孔一一对应。

7、所述定位槽内侧上两端设置有上固定板。

8、左右及前侧三根所述预制梁的预制孔洞穿过榫结构分别设置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内部的两侧。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核心区采用榫卯式构造方式,梁柱连接通过高强度螺栓替代传统弯锚或锚固板的形式,结构可靠性高,施工方便,解决了钢筋布置密集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由下预制柱(1)、预制T型节点(2)、上预制柱(3)和预制梁(4)四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预制T型节点(2)的前后钢板上方分别预制灌浆口(24)和出浆口(25)及两个定位板(21)上方均预留灌浆通道(22),前后钢板和两个定位板(21)之间为定位槽(23),进一步所述T型节点(2)外侧的第一钢板(26)和第二钢板(27)共设置有36个螺孔(29),与榫结构(28)上的36个螺孔(29)及预制梁(4)上的36个螺孔(29)位置一一对应,螺孔(29)内设置有高强度螺栓(5),再进一步所述T型节点(2)下侧焊接于下固定块(20)的上端,下固定块(20)包括下固定板(201)和预埋件(202),下固定板(201)的上表面与T型节点(2)的下表面焊接连接,下固定板(201)的下表面固定焊接有预埋件(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预制T型节点(2)的预埋件(202)预埋到下预制柱(1)里,将T型节点(2)和下预制柱(1)制成一体,预制T型节点(2)的顶端插接有上预制柱(3),预制T型节点(2)的左右两侧及前侧均插接有预制梁(4);所述预制T型节点(2)的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定位板(21),两块定位板(21)上方均预留灌浆通道(22),并分别与T型节点内侧前后端钢板之间形成定位槽(23),进一步所述预制T型节点(2)前后钢板上方分别预留灌浆口(24)和出浆口(25);所述预制T型节点(2)的外侧设置有三块第一钢板(26)、三块第二钢板(27)和三个榫结构(28),进一步所述T型节点(2)外侧的三块第一钢板(26)和三块第二钢板(27)共设置有36个螺孔(29),与榫结构(28)上的36个螺孔(29)及预制梁(4)上的36个螺孔(29)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特征是:所述下预制柱(1)的结构与预制T型节点(2)制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所述上预制柱(3)包括上预制柱主体(31)、上固定块(32),上预制柱主体(31)的下侧插接于上固定块(32)的上端;所述上固定块(32)包括固定板(321)、上固定板(322)、上连接件(323)和灌浆通道(22),固定板(321)上方设置有灌浆通道(22),上固定板(322)的下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两块固定板(321),上固定板(32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上连接件(323),上连接件(323)固定设置于上预制柱(3)的底端,上固定板(322)的上表面与上预制柱(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4)包括横梁主体(41)、预制孔洞(42)和36个螺孔(29),进一步所述螺孔(29)与预制T型节点(2)外侧的第一钢板(26)、第二钢板(27)及榫结构(28)相应位置的螺孔(29)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3)内侧上部两端设置有固定板(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左右及前侧三根所述预制梁(4)的预制孔洞(42)穿过榫结构(28)分别设置于第一钢板(26)和第二钢板(27)内部的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由下预制柱(1)、预制t型节点(2)、上预制柱(3)和预制梁(4)四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预制t型节点(2)的前后钢板上方分别预制灌浆口(24)和出浆口(25)及两个定位板(21)上方均预留灌浆通道(22),前后钢板和两个定位板(21)之间为定位槽(23),进一步所述t型节点(2)外侧的第一钢板(26)和第二钢板(27)共设置有36个螺孔(29),与榫结构(28)上的36个螺孔(29)及预制梁(4)上的36个螺孔(29)位置一一对应,螺孔(29)内设置有高强度螺栓(5),再进一步所述t型节点(2)下侧焊接于下固定块(20)的上端,下固定块(20)包括下固定板(201)和预埋件(202),下固定板(201)的上表面与t型节点(2)的下表面焊接连接,下固定板(201)的下表面固定焊接有预埋件(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砼榫卯式梁柱t型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预制t型节点(2)的预埋件(202)预埋到下预制柱(1)里,将t型节点(2)和下预制柱(1)制成一体,预制t型节点(2)的顶端插接有上预制柱(3),预制t型节点(2)的左右两侧及前侧均插接有预制梁(4);所述预制t型节点(2)的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定位板(21),两块定位板(21)上方均预留灌浆通道(22),并分别与t型节点内侧前后端钢板之间形成定位槽(23),进一步所述预制t型节点(2)前后钢板上方分别预留灌浆口(24)和出浆口(25);所述预制t型节点(2)的外侧设置有三块第一钢板(26)、三块第二钢板(27)和三个榫结构(28),进一步所述t型节点(2)外侧的三块第一钢板(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艳杜晓丽邢永杨王浩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