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613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2:58
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而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卡合于扶手引导件进行移动,具有:由背部(11)、耳部(12)和圆弧部(13)构成的树脂部(2),背部(11)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卡合于扶手引导件的开口部,耳部(12)相当于开口部侧的两端部,圆弧部(13)相当于连接背部和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树脂部内的抗拉体(4),其沿着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以确保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帆布(3),其形成于树脂部和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抗拉体沿着移动扶手的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而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何。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卡合于扶手引导件进行移动,具有:由背部(11)、耳部(12)和圆弧部(13)构成的树脂部(2),背部(11)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卡合于扶手引导件的开口部,耳部(12)相当于开口部侧的两端部,圆弧部(13)相当于连接背部和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树脂部内的抗拉体(4),其沿着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以确保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帆布(3),其形成于树脂部和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抗拉体沿着移动扶手的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专利说明】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从而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通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具有如下这样的结构:具有C字型的截面形状,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侧卡合于T字型截面的扶手引导件,由此,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沿着扶手引导件移动。 另外,移动扶手沿着扶手引导件呈环状连接,并且在移动方向切换为正向/反向的入口或出口附近的反向部(反转部)使供乘客抓握的移动扶手的表面侧以凸起方式弯曲。即,移动扶手在反转部以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成为圆弧内侧(开口部侧凹陷)的方式弯曲。 因此,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沿着扶手引导件,以使移动扶手的表面侧容易以凸起方式弯曲的方式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移动扶手的表面侧凸起(使移动扶手的开口部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称作正向弯曲,将使移动扶手的表面侧凹陷(使移动扶手的开口部侧凸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称作反向弯曲。 另外,移动扶手被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驱动,在作为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而一般最经常被使用的带轮驱动方式中,为了将移动扶手卷绕于带轮(sheave)进行驱动,使移动扶手在带轮的前后反向弯曲。 可是,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形成为容易进行正向弯曲,并没有形成为容易进行反向弯曲。在带轮驱动方式中,在带轮的前后,难以反向弯曲的移动扶手被勉强地反向弯曲,因此存在对于带轮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这双方来说负担都变大的课题。 作为解决这样的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课题的措施,存在如下这样的结构:沿着移动扶手内的圆弧部,配置有沿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的丝或钢带等抗拉体,由此防止作用于移动扶手的由弯曲所引起的过大的载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47278号公报 可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这样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I中叙述了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通过沿移动扶手的圆弧部配置抗拉体,能够防止由弯曲所引起的过大的载荷。并且,实际上,在弯曲解析的仿真结果中也显示出,在正向弯曲、反向弯曲双方都变得难以弯曲(例如,参照后述的图8)。 可是,对于移动扶手来说,本来越容易弯曲,则对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这双方的负担越小。因此,使沿着移动扶手的圆弧部配置有抗拉体的难以弯曲的移动扶手,勉强地沿着扶手引导件弯曲,这需要较大的带轮驱动力。另外,移动扶手自身也会因局部产生的剧烈的变形和应力而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下述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与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引导件卡合而进行移动,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具有:树脂部,其由背部、耳部和圆弧部构成,所述背部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与扶手引导件卡合的开口部,所述耳部相当于开口部侧的两端部,所述圆弧部相当于连接背部和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树脂部内的抗拉体,其沿着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确保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帆布,其形成于树脂部和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抗拉体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使可以确保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的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圆弧部内沿着移动扶手的宽度方向配置。其结果是,能够获得下述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例示图。 图4是示出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反向弯曲时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分布的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反向弯曲时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分布的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移动扶手的3点弯曲仿真的实施条件。 图7示出了在移动扶手的3点弯曲仿真中使用的移动扶手的截面形状图案。 图8是移动扶手的3点弯曲仿真的实施结果。 图9是示出不具有抗拉体的情况下的、移动扶手的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中立轴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将图3所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放大的图,并且是示出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带轮处的正向弯曲圆弧的半径和弓形辊部分处的反向弯曲圆弧的半径的图。 图11是示出从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I中立轴f0(l)的垂直距离h1、和从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2中立轴f0(2)的距离h2的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移动扶手;2:树脂部;3:帆布部;4:抗拉体;4a:丝;4b:树脂绳索;4c:钢带;8:带轮;9:弓形辊;11:背部;12:耳部;13:圆弧部;f0:中立轴;fl:拉伸应力;f2:压缩应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来说明。 实施方式I 1.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结构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另一方面,图2是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构成为具备树脂部2、帆布部3和抗拉体4。并且,树脂部2具有背部11、耳部12和圆弧部13。移动扶手I具有C字型的截面形状,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侧卡合于T字型截面的扶手引导件(未图示)。另外,图2所示的现有的移动扶手I也具有与图1相同的结构。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与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引导件卡合而进行移动,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具有:树脂部,其由背部、耳部和圆弧部构成,所述背部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与所述扶手引导件卡合的开口部,所述耳部相当于所述开口部侧的两端部,所述圆弧部相当于连接所述背部和所述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所述树脂部内的抗拉体,其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确保所述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帆布,其形成于所述树脂部和所述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所述抗拉体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利圭佑宫崎嘉寿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