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926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通过采用2个分别对应nanosim卡、microsim卡的限位架,通过插入sim卡的宽度区别就可以自动适应相应sim卡的限位结构,以及简单有效的退卡结构,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可以适应3种不同规格的sim卡插入及退出;结构简单,实施难度低,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通过采用2个分别对应nanosim卡、microsim卡的限位架,通过插入sim卡的宽度区别就可以自动适应相应sim卡的限位结构,以及简单有效的退卡结构,使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可以适应3种不同规格的sim卡插入及退出;结构简单,实施难度低,使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专利说明】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兼容卡座,尤其涉及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
技术介绍
现有移动运营商通常采用sim卡的方式来为入网的手机配置并保存客户信息以及加密秘钥等进行身份鉴别的关键资料。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给手机中电池及其他部件让出更多的位置,sim卡尺寸规格越做越小,sim卡更新的节奏已经大大超过了 sim卡换代的节奏,当下已经呈现出mini sim卡(标准sim卡)、micro sim卡、nano sim卡等多种规格sim卡并用的情况。虽然各sim卡的接口、插脚基本相同,但由于完全不同规格尺寸,使现有的手机sim卡卡座无法同时兼容多种类型,当手机需要更换sim卡时造成很大的不便。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配置卡套的形式,使较小的sim卡,如nano sim卡、microsim卡能够接入标准的sim卡卡座,如mini sim卡卡座。也有如专利CN201120183138.1、专利CN201220526410.6般对手机中的sim卡卡座进行改进,使得手机可以适用多种不同规格尺寸的sim卡。 采用卡套形式兼容方式时,只适用于较小规格的sim卡插入标准规格的sim卡卡座,对于标准sim卡需要插入如micro sim卡或者nano sim卡卡座时,只能采用剪卡的方式,存在一定风险的同时,也不易操作。而采用改进手机内sim卡卡座的方式时,如专利CN201120183138.1采用2种不同卡座相嵌套并配合对应标准sim卡及micro sim卡形状的卡托使得手机可以兼容标准sim卡或者micro sim卡插入。如专利CN 201220526410.6则采用转动连接的2种不同卡座相扣合并在其中一个卡座中设置弹性限位装置使得手机可以兼容标准sim卡或者micro sim卡插入。虽然都能实现同时兼容标准sim卡和microsim卡的插入,但采用多种卡座相嵌合或者通过转动连接扣合,还需要特定的卡托以及限位装置配合,结构相对复杂且零件繁复还需要相对宽敞的空间来使转动或者嵌套操作能够进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兼容性卡座的加工难度和成本,限制了兼容性卡座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仍能兼容标准sim卡、micro sim卡、nano sim卡的兼容卡座。 —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包括设置为对应标准sim卡规格的卡槽,所述卡槽对应标准sim卡金属端子的位置设置有读卡区,所述读卡区上设置有与标准sim卡金属端子数目一致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未与sim卡接触的一端穿过所述卡槽与手机内的sim卡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卡槽三面连接,形成容纳sim卡的腔体;所述固定盖未与所述卡槽连接的一面上平行设置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固定端与所述固定盖靠近盖顶的方向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固定端与所述固定盖靠近所述卡槽的方向固定连接;所述卡槽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腔体底部并延伸至所述读卡区的退卡槽; 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水平形状设置为U型的第一限位架,所述第一限位架的U型为设置为对应nano sim卡的形状;所述第一限位架的U型底部设置有沿垂直方向指向所述卡槽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架的U型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活动端、第二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 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水平形状设置为U型的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二限位架的U型为设置为对应micro sim卡的形状;所述第二限位架的U型底部设置有沿垂直方向指向所述卡槽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架的U型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三活动端、第四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 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上的第五活动端、第六活动端、第七活动端、第八活动端;所述第五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第六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第七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第八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四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 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五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一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六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二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七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三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八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四顶杆; 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与所述卡槽连接的退卡装置,所述退卡装置设置有U型导向槽,所述U型导向槽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卡槽外侧,开口与所述卡槽的腔体开口平齐,所述U型导向槽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卡槽的腔体底部,与所述卡槽上退卡槽连接;还设置有穿设于所述导向槽中的退卡条。 所述第一限位架、所述第二限位架在退卡槽所经过的相应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退卡条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第四顶杆指向所述腔体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顶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第四顶杆的活动端与卡槽的深度对应设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盖在对应所述卡槽上所述读卡区的位置上设置有读卡稳定弹片。 又一步的,所述固定盖在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片;所述固定盖在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卡槽的底部在所述退卡槽的两侧设置有向卡槽外延伸的导向壁。 再者,所述退卡条设置为圆柱或者方柱形状,所述退卡条采用玻璃纤维加高压低密度聚乙烯材质或者玻璃钢材质。 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通过采用2个分别对应nano sim卡、microsim卡的限位架,通过插入sim卡的宽度区别就可以自动适应相应sim卡的限位结构,以及简单有效的退卡结构,使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可以适应3种不同规格的sim卡插入及退出。结构简单,实施难度低,使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的基本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的基本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的标准sim卡插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的micro sim卡插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的nano sim卡插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的sim卡兼容卡座,包括设置为对应标准sim卡规格的卡槽,所述卡槽对应标准sim卡金属端子的位置设置有读卡区,所述读卡区上设置有与标准sim卡金属端子数目一致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未与sim卡接触的一端穿过所述卡槽与手机内的sim卡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卡槽三面连接,形成容纳sim卡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未与所述卡槽连接的一面上平行设置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固定端与所述固定盖靠近盖顶的方向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固定端与所述固定盖靠近所述卡槽的方向固定连接;所述卡槽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腔体底部并延伸至所述读卡区的退卡槽;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水平形状设置为U型的第一限位架,所述第一限位架的U型为设置为对应nano sim卡的形状;所述第一限位架的U型底部设置有沿垂直方向指向所述卡槽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架的U型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一活动端、第二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水平形状设置为U型的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二限位架的U型为设置为对应micro sim卡的形状;所述第二限位架的U型底部设置有沿垂直方向指向所述卡槽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架的U型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三活动端、第四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上的第五活动端、第六活动端、第七活动端、第八活动端;所述第五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第六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第七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第八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四活动端的对应水平位置上;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五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一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六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二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七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三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上的所述第八活动端与所述固定盖铰接的第四顶杆;所述sim卡兼容卡座还包括:与所述卡槽连接的退卡装置,所述退卡装置设置有U型导向槽,所述U型导向槽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卡槽外侧,开口与所述卡槽的腔体开口平齐,所述U型导向槽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卡槽的腔体底部,与所述卡槽上退卡槽连接;还设置有穿设于所述导向槽中的退卡条;所述第一限位架、所述第二限位架在退卡槽所经过的相应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退卡条的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锡琳潘祥辉查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渴望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