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658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1:01
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包括铸型,在铸型的顶部设有多个发热保温冒口;发热保温冒口的结构为:薄膜密封层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中温发热层和低温发热层,冒口通孔贯通整个发热层。所述的低温发热层和中温发热层设有管状的凸起,凸起的顶端与整个发热层的顶端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通过采用保温层与发热层复合的结构,由保温层实现金属液的保温,由发热层通过自发热实现对金属液的加热,从而延长了冒口处金属液的冷却时间,降低了该处的冷却速度,以起到良好的补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包括铸型,在铸型的顶部设有多个发热保温冒口;发热保温冒口的结构为:薄膜密封层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中温发热层和低温发热层,冒口通孔贯通整个发热层。所述的低温发热层和中温发热层设有管状的凸起,凸起的顶端与整个发热层的顶端平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通过采用保温层与发热层复合的结构,由保温层实现金属液的保温,由发热层通过自发热实现对金属液的加热,从而延长了冒口处金属液的冷却时间,降低了该处的冷却速度,以起到良好的补缩效果。【专利说明】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失模铸型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铸造技术,但现有的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消失模铸型是在负压条件下边浇筑边消失,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会受到负压抽气造成的过冷影响,普通的补缩冒口在快速冷却的作用下,金属液会堵塞补缩冒口,使补缩冒口难以起到应有的补缩效果。特别是涉及用于耐磨材料的铸钢件,冒口的四周和上端面平齐,未产生缩坑,即冒口处被过早的冷却凝固,从而补缩不良,经解剖铸钢件时也发现有程度不同的缩紧缺陷。 对于大型铸件,若采用较大尺寸的补缩冒口,则冒口在做白模时和铸件本体粘接在一起,一同做涂料,操作非常不方便;浇注、空箱后,由于其体积大,成品率低,冒口切割难度较大,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只能怪消失模铸造过程中的缩坑缺陷,并确保发热保温冒口内金属液的温度,并延长金属液的冷却时间,以优化冒口的补缩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在铸型的顶部设有多个发热保温冒口 ; 发热保温冒口的结构为:薄膜密封层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中温发热层和低温发热层,冒口通孔贯通整个发热层。 所述的保温层由位于外层的纤维保温层和含空心玻璃微珠的纤维保温层组成。 所述的低温发热层和中温发热层设有管状的凸起,凸起的顶端与整个发热层的顶端平齐。 所述低温发热层和中温发热层的顶端成锥形。 所述的铸型顶部设有安装平台,发热保温冒口与铸型的顶部的安装平台粘接连接。 一种发热保温冒口,包括薄膜密封层,膜密封层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中温发热层和低温发热层。 所述的保温层由位于外层的纤维保温层和含空心玻璃微珠的纤维保温层组成。 所述的低温发热层和中温发热层设有柱状的凸起,凸起的顶端与整个发热层的顶端平齐。 所述低温发热层和中温发热层的顶端成锥形。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及发热保温冒口,通过采用保温层与发热层复合的结构,由保温层实现金属液的保温,由发热层通过自发热实现对金属液的加热,从而延长了冒口处金属液的冷却时间,降低了该处的冷却速度,以起到良好的补缩效果,且在浇注完成后,冒口仅需敲击即可方便取下。设置的多层基于不同温度触发的发热层,最终使发热层整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升温达到1383°C,以确保冒口的补缩效果。设置的多层保温层,其中含空心玻璃微珠的纤维保温层的结构,在保温发热性能相近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发气量,从而有利于消失模铸型和发热保温冒口的制造、运输和铸型入箱装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有发热保温冒口位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中发热保温冒口结构之一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中发热保温冒口结构之一的剖面视图。 图中:发热保温冒口 1,薄膜密封层11,纤维保温层12,含空心玻璃微珠的纤维保温层13,高温发热层14,中温发热层15,低温发热层16,铸型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包括铸型2,在铸型2的顶部设有多个发热保温冒口 I ; 发热保温冒口 I的结构为:薄膜密封层11内的侧壁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14、中温发热层15和低温发热层16,冒口通孔17贯通整个发热层。其中高温发热层、中温发热层和低温发热层的材料配比为现有技术,其中低温发热层16约在15(T16(TC开始点火放热,实现了发热保温冒口在较低温度下发热,此过程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升温迅速,为后继发热层的发热反应积蓄能量,中温发热层15约在87(T880°C开始点火放热,并迅速升温至1200°C,高温发热层14在约1220°C开始点火放热,直至温度达到约1360°C。在此温度下液态金属可以充分补缩,从而提高铸件质量。 优选的结构,如图3、4中,所述的保温层由位于外层的纤维保温层12和含空心玻璃微珠的纤维保温层13组成。含空心玻璃微珠的纤维保温层13在保温发热性能相近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发气量,有利于制造、运输和铸型入箱装配。而且空心玻璃微珠也具有熔点低、流动性好的特点,使其在约800°C下溶解分散,在保温层中形成多小孔的结构,显著提高冒口对金属溶液的保温效果。 优选的如图3、4中,所述的低温发热层16和中温发热层15设有柱状的凸起,凸起的顶端与整个发热层的顶端平齐。由此结构,以使低温发热层16最先接触金属溶液,从而点火放热,而中温发热层15随后,以使整个发热层快速达到约1360°C。 优选的如图4,所述低温发热层16和中温发热层15的顶端成锥形。由此结构,增大各个发热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升温速度,并在升温过程中延缓金属溶液的上升速度。 优选的如图2,所述的铸型2顶部设有安装平台,发热保温冒口 I与铸型2的顶部的安装平台粘接连接。由此结构,便于发热保温冒口 I的安装。 在消失模铸造中,对大型铸件在做白模铸型时,按工艺要求进行计算,选定合适尺寸的发热保温冒口,按其颈部尺寸在铸型本体上做出1mm左右的安装平台;铸型整体做好涂料,烘干后,在装箱时,将安装发热保温冒口的平台上部涂料去掉,将缠上薄膜、不透气的发热保温冒口粘接在平台上,并固定牢靠,填砂装箱浇注,后面按正常工序执行;浇注完成后,切割发热保温冒口 I时,先清除外壳及粘砂,然后敲击、冷切割或热切割取下冒口。 本技术的一种发热保温冒口,也可以作为单独出售的产品。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其特征是:在铸型(2)的顶部设有多个发热保温冒口(I); 发热保温冒口(I)的结构为:薄膜密封层(11)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14)、中温发热层(15)和低温发热层(16),冒口通孔(17)贯通整个发热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发热保温冒口的消失模铸型,其特征是:在铸型(2)的顶部设有多个发热保温冒口(1);发热保温冒口(1)的结构为:薄膜密封层(11)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高温发热层(14)、中温发热层(15)和低温发热层(16),冒口通孔(17)贯通整个发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化林管胜敏刘青邓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阳石新型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