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192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3:11
一种胶囊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壳层、一第二壳层及多数活性成分颗粒,该第一壳层的内部具有一封闭空间,该第二壳层是完整包覆于该第一壳层的一外侧面,该些活性成分颗粒则是容置于该第一壳层的封闭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双壳层的胶囊结构,使得第一、第二壳层可以分别由具有较佳结构支撑性及阻隔性、同时又具有容易取得及制造特性的材料制成,以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胶囊结构在兼具结构支撑性及阻隔性的同时,又能避免材料成本增加,是一种能有效解决公知胶囊结构不足的新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胶囊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壳层、一第二壳层及多数活性成分颗粒,该第一壳层的内部具有一封闭空间,该第二壳层是完整包覆于该第一壳层的一外侧面,该些活性成分颗粒则是容置于该第一壳层的封闭空间内。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双壳层的胶囊结构,使得第一、第二壳层可以分别由具有较佳结构支撑性及阻隔性、同时又具有容易取得及制造特性的材料制成,以此,本技术的胶囊结构在兼具结构支撑性及阻隔性的同时,又能避免材料成本增加,是一种能有效解决公知胶囊结构不足的新设计。【专利说明】胶囊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胶囊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兼具物理支撑性及阻隔性的胶囊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常见的胶囊结构是利用一囊壳包覆药物,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口服时,药物直接与味觉器官直接接触而引发恶心反应。 以往的胶囊是以单一囊壳包覆药物,而制造囊壳的材料有些具有较佳的结构特性,使胶囊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或挤压,但阻隔性却偏低;有些材料则具有较佳的阻隔性,使内部的药物不易氧化或受到胃酸破坏,但其结构特性却不够好或容易脆裂或彼此沾黏。 虽然还有些囊壳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特性及阻隔性,但这些材料的单价偏高,使得胶囊的成本不易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兼具物理支撑性及阻隔性,同时又具有较低造价的胶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胶囊结构,包括一第一壳层、一第二壳层及多数活性成分颗粒,该第一壳层的内部具有一封闭空间,该第二壳层是完整包覆于该第一壳层的一外侧面,该些活性成分颗粒则是容置于该第一壳层的封闭空间内。 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双壳层的胶囊结构,使得第一、第二壳层可以分别由具有较佳结构支撑性及阻隔性、同时又具有容易取得及制造特性的材料制成,以此,本技术的胶囊结构在兼具结构支撑性及阻隔性的同时,又能避免材料成本增加,是一种能有效解决公知胶囊结构不足的新设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符号说明: I胶囊结构,10第一壳层,11封闭空间,12外侧面,20第二壳层,30活性成分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一种胶囊结构I包括一第一壳层10、一第二壳层20及多数活性成分颗粒30。 该第一壳层10内部具有一封闭空间11,其可用以阻隔外界环境与活性成分颗粒30之间的氧化作用,还能保护活性成分颗粒30不受胃酸等因素的破坏,因此第一壳层10的材料可为但不限于赋形剂、崩解剂、肠溶衣、黏合剂、稀释剂、包覆剂、润胀剂、润滑剂、调味剂、甜味剂、增溶剂或其任意组合。其中,赋形剂可为糖类或纤维素制备物,糖类包括乳糖、蔗糖、甘露醇及山梨醇,而纤维素制备物则可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稻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明胶或黄蓍胶等材料。 该第二壳层20是完整包覆于该第一壳层10的一外侧面12,其可提供结构支撑性而保护第一壳层10及活性成分颗粒30免受物理性因素(如重压、尖刺)的破坏,因此第二壳层20的材料可为但不限于明胶(吉利丁(Gelatin))、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轻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methyl propyl cellulose)、轻丙基纤维素(Hydroxymethylpropyl cellulose)、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卩比咯酮(Polyvinylpyrrolidone)、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轻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phthalate)或其它适用于本技术的材料;其中该明胶可为动物性明胶(由鱼皮、猪皮等动物性来源所制成)或植物性明胶(如:轻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活性成分颗粒30是容置于该第一壳层10的封闭空间11内,所述活性成分颗粒30可以是由一或多种活性成分制成,可使用的活性成分可由牛樟芝子实体制成。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又称牛樟燕、红樟、樟燕或樟窟内燕等,于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1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1mycotina)、同担子菌纲(Homobasid1mycetes)、无裙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薄孔菌属(Antrodia)。牛樟芝生长于海拔450?2000公尺的深山,仅生长于中国台湾特有的牛樟树干的腐朽心材内壁。牛樟芝目前已知具有多种的活性成分,使得牛樟芝具有护肝、提升免疫力、抗氧化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为中国台湾著名且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森林中的红宝石」的美称。 牛樟芝子实体为多年生,无柄且为木栓质至木质,具有浓厚的樟树香气,形态多变,有板状、钟状、马蹄状或塔状,紧贴于木材表面,菇体表面孔状,初生时鲜红色,随着生长逐变为乳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外围常呈放射状,并往四周扩展生长,呈半圆状或不规则形。 植物化学研究显示,牛樟芝子实体包含多醣(30-50%)、三萜类(30%)、类固醇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氨基酸类。在中国台湾民俗医学疗法上,牛樟芝子实体被认为具有某些医药功效,将该子实体细磨成干燥粉末或以熬煮方式口服,为民间流传具疗效的食药菇类,具有解毒、抗发炎、抗肿瘤、抑制血管增生及治疗肝脏疾病等活性。 于本说明书一并说明的是,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统计,2007年在中国台湾地区有5,650位男性及2,159位女性死于肝癌,它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 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此外,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如食用被黄鞠毒素污染的谷物)、饮酒过量,以及男女两性荷尔蒙的差异,都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肝癌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旦出现症状,则有右上腹疼痛、肝脏肿大、倦怠、厌食、体重减轻、黄疸等等。 以往一般肝癌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只有三至六个月,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的存活率。目前早期发现肝癌已非难事,针对肝癌的高危险群定期检验血中的甲型胎儿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检查,可以发现3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目前3公分以下的肝癌的治疗比较有选择性,愈后也比较好。 肝细胞癌患者70-90%倂有肝硬化,不少小型肝细胞癌患者之所以无法治疗即是因为肝功能不佳(肝脏移植除外)。依据肿瘤位置、数目不同,也会有不同治疗的选择。有时需要合并两种以上非手术治疗才能处理所有怀疑的肿瘤,特别是部分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结果而暂时不敢建议手术切除。再者非手术治疗的进步,目前已经能用治愈性疗法的角度看待,但治疗前的评估也应更趋于严谨。 总结来说,肝癌早期不易出现症状,再加上人体B型和C型病毒肝炎病毒感染盛行,导致肝癌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突显出定期追踪检查与保健预防的重要,尤其是B型或C型肝炎病毒带原者,更应定期接受血液及腹部超音波的检查,才能早期侦测,早期治疗,并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辅以保健食品的帮助,有效降低肝癌的为害。 目前诸多的实验可得知牛樟芝子实体具有抗癌功效,且其所含成分亦陆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壳层,该第一壳层内部具有一封闭空间;一第二壳层,完整包覆于该第一壳层的一外侧面;以及多数活性成分颗粒,容置于该第一壳层的封闭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锦源
申请(专利权)人:密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