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漏气保用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58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可以降低在将漏气保用芯插入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时所产生的空腔共鸣音的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漏气保用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是在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中,插入由沿着充气轮胎的胎圈部而配置在轮辋上的一对弹性圈、和跨置在这一对弹性圈上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环状壳构成的漏气保用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环状壳上设置有吸音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进行漏气行驶的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使用该轮胎车轮组装体的漏气保用芯,更详细地说,涉及可以降低在将漏气保用芯插入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时所产生的空腔共鸣音的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漏气保用芯
技术介绍
根据市场的要求,提出了很多即使在车辆行驶中充气轮胎被刺破,也能进行某种程度的紧急行驶的技术。其中,有下述方案在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中插入型芯(中子),通过型芯来支撑刺破的轮胎,由此使得漏气行驶成为可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上述漏气保用芯,由沿着充气轮胎的胎圈部而配置在轮辋上的一对弹性圈、和跨置于这一对弹性圈上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环状壳构成。该漏气保用芯,对于现有的车轮、轮辋没有施加任何特别的改造,可以直接使用,所以具有不会引起市场的混乱,可以直接接受的优点。但是,当在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中插入包括环状壳的漏气保用芯时,具有空腔共鸣音增大的倾向。因此,希望抑制由上述漏气保用芯引起的空腔共鸣,最大限度发挥其优点。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2972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表2001-5192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降低在将漏气保用芯插入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时所产生的空腔共鸣音的轮胎车轮组装体以及漏气保用芯。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是在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中,插入由沿着上述充气轮胎的胎圈部而配置在上述轮辋上的一对弹性圈、和跨置在这一对弹性圈上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环状壳构成的漏气保用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环状壳上设置有吸音材料。另外,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漏气保用芯,是被插入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内的漏气保用芯,其特征在于,由沿着上述充气轮胎的胎圈部而配置在上述轮辋上的一对弹性圈、和跨置在这一对弹性圈上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环状壳构成,在上述环状壳上设置有吸音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中,漏气保用芯为了在其与充气轮胎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将外径形成得比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内径小,而且将内径形成为与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尺寸。该漏气保用芯,在收纳在充气轮胎内的状态下与充气轮胎一起组装在车轮的轮辋上,构成轮胎车轮组装体。如果在将轮胎车轮组装体装设在车辆上而行驶中充气轮胎刺破,则该刺破而压瘪的轮胎变为由漏气保用芯的环状壳支撑的状态,所以可以进行漏气行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漏气保用芯的环状壳上设置吸音材料,可以降低在将漏气保用芯插入形成在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时的空腔共鸣音。作为吸音材料,优选使用扯裂强度(JIS K6301)为4.5N/cm或以上、同时200Hz下的吸音率(JIS A1405)为5%或以上的多孔材料。由此,可以对吸音材料赋予缓冲功能,提高漏气行驶时的耐久性。作为这样的吸音材料,可以使用聚氨酯泡沫。当在环状壳上设置吸音材料时,优选将装设有吸音材料的带状物缠绕并紧固在环状壳上。由此,与对于具有复杂的形状的环状壳直接贴合吸音材料的情况相比加工成本便宜。而且,具备吸音材料的带状物对于尺寸不同的环状壳具有通用性。在吸音材料中优选渗透有润滑剂。由此,在漏气行驶时润滑剂从吸音材料中渗出,可以降低漏气保用芯与吸音材料的摩擦或吸音材料与轮胎的摩擦,提高漏气行驶时的耐久性。对于漏气保用芯,优选通过薄膜覆盖设置在环状壳上的吸音材料,从而处于使该吸音材料的体积减少的状态,并在将漏气保用芯收纳在充气轮胎内之后去除薄膜。即,为了将漏气保用芯组装在轮胎车轮组装体上,必须将漏气保用芯暂时收纳在轮胎内,然后组装在轮辋上,所以如果在环状壳的外周侧存在较大的吸音材料,则难以将漏气保用芯插入轮胎内。与此相对,如果在插入轮胎内之前设为通过薄膜使吸音材料的体积减少的状态,则即使在吸音材料较大时,也不会阻碍漏气保用芯的组装作业。吸音材料的宽度优选为漏气保用芯的宽度的30%或以上而且为空腔部的最大宽度以下,另外吸音材料的轮胎直径方向的厚度优选为10mm~100mm。由此,可以不阻碍漏气保用芯的组装作业地,确保空腔共鸣音的降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漏气行驶状态的子午线剖面图。图3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4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5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6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7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8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9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子午线剖面图。图10是表示装设有吸音材料的带状物的侧视图。图11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车轮图未示),(a)~(b)是表示组装漏气保用芯时的各工序的子午线剖面图。图12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车轮图未示),(a)~(c)是表示组装漏气保用芯时的各工序的子午线剖面图。图13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车轮图未示),(a)~(c)是表示组装漏气保用芯时的各工序的子午线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图2表示其漏气行驶状态。在图1中,1为车轮的轮辋,2为充气轮胎,3为漏气保用芯。这些轮辋1、充气轮胎2、漏气保用芯3,以图未示的车轮旋转轴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即,漏气保用芯3,插入形成在充气轮胎2和车轮的轮辋1之间的空腔部中。漏气保用芯3,以环状壳4和弹性圈5为主要部分而构成。该漏气保用芯3,是在通常行驶时从充气轮胎2的内壁面离开,在刺破时从内侧支撑压瘪后的充气轮胎2的部件。环状壳4形成为,使用于支撑刺破的轮胎的连续的支撑面4a向外周侧(径方向外侧)拱起、同时沿该支撑面4a的两侧具备脚部4b、4b的分叉状构造。环状壳4的支撑面4a形成为,与其圆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的形状为向外周侧凸出的凸曲面。该凸曲面在轮胎轴方向上至少存在2个,在其相互之间形成凹部4c。通过这样地以2个或以上的凸曲面并列的方式形成环状壳4的支撑面4a,将支撑面4a相对于轮胎内壁面的接触部位分散为2个或以上,降低给予轮胎内壁面的局部磨损,所以可以延长漏气行驶的持续距离。上述环状壳4,由于必须通过刺破的充气轮胎2来支撑车辆重量,所以由刚体材料构成。在该刚体材料中,使用金属、树脂等。其中作为金属,可以举例表示钢、铝等。另外,作为树脂,可以是热塑性树脂以及热固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尼龙、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ABS等,另外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加强纤维配合作为纤维强化树脂来使用。弹性圈5形成为,分别组装在环状壳4的脚部4b、4b上,一边以沿着充气轮胎2的胎圈部的方式在轮辋1上与从胎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车轮组装体,该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形成于充气轮胎和车轮的轮辋之间的空腔部中,插入有由沿着上述充气轮胎的胎圈部而配置在上述轮辋上的一对弹性圈、和跨置在这一对弹性圈上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环状壳构成的漏气保用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环状壳上设置有吸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野笃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