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正祥专利>正文

自行车开式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59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开式内胎,属于车用轮胎技术领域。它包括形成有第一、第二端部的橡胶质的胎体和设在胎体上的用于向胎体内引入空气的气门嘴,所述的气门嘴的位置处于构成有第二端部的胎体的一端,在所述的第一、第二端部上分别延设有用于对胎体的空腔进行封闭并且还用于增强第一、第二端部强度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其中,在第一无囊封固片上开设有用于套设到气门嘴上而藉以使胎体的两端构成无隙联结的联结孔。优点:消除了胎体两端点之间的间隙,能使骑乘者骑乘舒适;端点联结可靠而不受胎体内的空气充足是与否的影响;结构简单、可加工成形方便;第一、第二端部的强度理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用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开式内胎。技术背景所谓的开式内胎,从其字面含义即为有端点内胎,也就是说具有两个端 点的内胎。在文献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有自行车开式内胎,例如 CN87208577U、 CN2499255Y、 CN20095700Y等等。上述专利所推荐的结构 的共同点是将用于向胎内引气的气门嘴(亦称充气嘴或气门)设置在整条内胎 的正中部位。这种内胎的优点是在更换内胎时无需拆、装自行车的前叉或 后叉及其相关部件,能体现换胎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技术效果。但是,上 述结构的开式内胎具有共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由于存在一对端点,并且 端点之间存在有间隙,在骑乘过程中会感觉出明显的不平稳; 一对端点部位 的强度往往相对脆弱,当胎内充足气时(通常为03-0.45MPa),存在有爆胎之 虞,而当胎内缺气时,便会产生皱褶现象而损及胎体。或许是基于上述欠缺,中国专利CN2472995Y所推荐的可开式充气内胎 在胎体的一对端点部位设置对接件,对接件优选择用尼龙搭袢或子母扣。这 种结构也未脱离将气门嘴的位置定位于整条内胎的正中部位的思路,其在一 对端点处所增设的对接件仅能起到形式上的弥补端点间隙的作用,而在实际 使用过程中,端点之间的间隙仍然会表现出来。再有,在橡胶质的胎体上增 设材料相异尼龙搭袢或子母扣的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尼龙搭扣的搭合效果 或称搭合力不能随着胎内气压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胎体内充足空气时,易 致尼龙搭扣绷脱,反之,当胎内缺气时,处于绷脱状态的搭扣由于无法自动 再扣而会出现对胎体抵触,进而损及胎体,子母扣也有此番情形。因此,该 专利不仅不能根除前述专利所存之欠缺,而且还暴露出了如申请人所评述的另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消除一对端点之间的间隙而 藉以满足骑乘者舒适要求的、 一对端点连结合理的、结构简单的自行车开式 内胎。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自行车开式内胎,它包括形成 有第一、第二端部的橡胶质的胎体和设在胎体上的用于向胎体内引入空气的 气门嘴,所述的气门嘴的位置处于构成有第二端部的胎体的一端,在所述的 第一、第二端部上分别延设有用于对胎体的空腔进行封闭并且还用于增强第 一、第二端部强度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其中,在第一无囊封固片上幵 设有用于套设到气门嘴上而藉以使胎体的两端构成无隙联结的联结孔。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的 宽度和厚度是与胎体在无气状态下的宽度和厚度相等的,而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的长度为1.5—3.5cm。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无囊封固片上延设 有一联结袢,所述的联结孔开设在联结袢上。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联结袢的形状呈耳垂形。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联结孔与气门嘴的位置 是彼此对应的。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彼此对应是指联结孔与 气门嘴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 片的材料为橡胶。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的前端各形成有一对第一、第二倒角。本技术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由于在胎体的第一、第二端部上 分别延设了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以及在第一无囊封固片上开设联结孔,并 且将气门嘴的位置挪至胎体的一端,供联结孔与其联结,因此消除了胎体两 端点之间的间隙,能使骑乘者骑乘舒适;端点联结可靠而不受胎体内的空气 充足是与否的影响;结构简单、可加工成形方便;第一、第二端部的强度理 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自行车开式内胎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査员尤其是公众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有益 效果,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 实施例l:请参阅图1和图3,给出了材料为橡胶的胎体1,对于胎体1的规格可 以是目前市场所见的自行车内胎中的任意一种规格,如22吋、24吋、26吋、 28吋等等,本实施例是以26吋为例的,所谓的26吋是指去除第一、第二无 囊封固片3、 4的尺寸后由胎体1所形成的圆环形的实际尺寸。材质为橡胶 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分别延设在胎体1的第一、第二端部ll、 12, 这里所讲的无囊是指实心的,不具有储气功能。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 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与胎体1在未充气状态下的宽度和厚度(上、下两层)相等, 而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的长度为1.5—3.5cm,较好地为1.8—3cm, 最好为2cm,本实施例选择2cm。因为,若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的 长度过于小,则不利于保障第一、第二端部11、 12的强度,而过于大,会 造成重叠部分增加,并且导致材料浪费。在加工胎体l时,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既可以随之成形,也可以将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用接头 机在加热状态下接续到胎体1的第一、第二端部11、 12上,具体根据实际 的设备状况而定,并且使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 4的前端分别构成一对 第一、第二倒角33、 41,该对第一、第二倒角33、 41实质上为圆弧面,可 以起到避免与自行车外胎相干扰的作用。就本实施例而言,将联结孔31安 排第一无囊封固片3上,据于此理,用于对胎体l内引入空气的气门嘴2则 安排于胎体1的另一端,即安排在具有第二无囊封固片4的胎体1的一端, 并且气门嘴2与联结孔31保持于同一直线上。由图3所示,当联结孔31套 置到气门嘴2上后,自第二无囊封固片4至气门嘴2的区域便处在了重叠或 称重合状态,更具体地讲,第一无囊封固片3与具有第二无囊封固片4的胎 体1重合,同时,第二无囊封固片4与具有第一无囊封固片3的胎体1重合, 于是胎体1两端的开口便被无隙地隐蔽。在胎体1内即气囊13中充满空气 后,由于胎体1的两端不存在象已有技术那样的明显的间隙(缺口),因此, 不会给骑乘者带来不平稳之感觉,而且对第一、第二端部11、 12的保护也 十分有益。依据常识,完全可以将气门嘴2的位置改设到构成有第一端部11的胎 体1的一端,而将联结孔31的位置调换到第二无囊封固片4上,因此,如 果仅对联结孔31、气门嘴2的位置作等效变换,那么应当认为未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2:请参阅图2,胎体1的规格为24吋,在第一无囊封固片3上延设耳垂形 的联结袢32(也可称联结襻),将联结孔31的位置安排到联结袢32上,其余 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上述实施例的胎体成形设备及工艺完全可以利用橡胶制品生产行业的 常规设备和常规工艺,尤其是对于轮胎生产厂商而言,不会存在工业应用上 的任何难度。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开式内胎,它包括形成有第一、第二端部(11、12)的橡胶质的胎体(1)和设在胎体(1)上的用于向胎体(1)内引入空气的气门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门嘴(2)的位置处于构成有第二端部(12)的胎体(1)的一端,在所述的第一、第二端部(11、12)上分别延设有用于对胎体(1)的空腔进行封闭并且还用于增强第一、第二端部(11、12)强度的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开式内胎,它包括形成有第一、第二端部(11、12)的橡胶质的胎体(1)和设在胎体(1)上的用于向胎体(1)内引入空气的气门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门嘴(2)的位置处于构成有第二端部(12)的胎体(1)的一端,在所述的第一、第二端部(11、12)上分别延设有用于对胎体(1)的空腔进行封闭并且还用于增强第一、第二端部(11、12)强度的第一、第二无囊封固片(3、4),其中,在第一无囊封固片(3)上开设有用于套设到气门嘴(2)上而藉以使胎体(1)的两端构成无隙联结的联结孔(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曹正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