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华府专利>正文

一种防漏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452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漏气轮胎,包括胎面以及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在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其防漏气效果十分明显,用直径1mm~6mm,长度1cm~10cm的铁钉扎进轮胎,或扎进后再拔掉,装上汽车行驶2000公里,时速为120公里,均无发现漏气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轮胎的微漏气和扎钉不漏气的现象。因此新胎到旧胎不必再去维修站,制造成本大大下降,有着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气轮胎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上的轮胎,特别是一种能够防漏气的轮胎。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跑气保用”轮胎,也称为零压轮胎。它改善了轮胎在欠压乃至零压状态下的路面抓着力,可以在完全跑气的状态下继续高速行使80公里,从而抵达前方的维修站。驾驶员不必在途中(尤其是黑夜和雨天)停车费劲地换上备用胎,车辆无需备用胎,也减轻了车重,增加了行李的空间。该轮胎是在胎体之间间隔增加了两层超高强度钢丝帘布层,或者在胎侧中增加两层高强度人造丝增强层,再加上特殊的胎圈结构,使轮胎漏气时能自撑不瘪,更不会爆破开裂。但是,上述技术也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一,它无法解决轮胎由极细微的沙眼孔而引起慢性漏气。因为这种极慢性微漏气时,胎面上胎纹与地面的接触偏在两侧,使得两侧胎纹的磨损比中间来得快,则使轮胎的滚动磨擦系数增大,从而增加耗油量,且微漏的轮胎壁容易扭曲增大热量,更是造成爆胎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其二,轮胎在扎钉、漏气后还得去维修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第三,轮胎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大大提高,较难适应消费者的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防漏气的轮胎。本技术采用下例技方案来达到其目的的,在包括胎面以及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的防漏气轮胎中,在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本技术效果十分明显:静态,将本技术浸泡在水槽中30天,无漏气现象发生,用直径1mm~6mm,长度1cm~10cm的铁钉扎进轮胎,或扎进后再拨掉,均无发现漏气现象;动态,将轮胎装上汽车行驶2000公里,30天后拆下水糟浸泡检查,无漏气现象,将扎钉后的轮胎和拨掉钉的轮胎装上汽车行驶2000公里,时速为120公里/时,检验扎钉的轮胎和拨掉钉的轮胎均无发现漏气状况,胎压正常,始终如一。由上看来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轮胎的微漏气和扎钉不漏气的现象。因此新胎到旧胎不必再去维修站,制造成本大大下降,有着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参照附图,本技术包括胎面1,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2,该胎面1的内面或胎肩2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3。所述的固体粘胶状物3可以为橡胶,本实施例为异戊合成橡胶。本技术的制作工艺如下:将原料放入螺杆制胶系统进行顺、逆方向切削,混料捏合,循环运动,直至成浆料,然后通过输送泵到计量泵再进入喷头(温度、流量必须一致)对轮胎的内壁底部用流速与线速(轮胎的专用夹具)同步喷涂,并同时制冷,转动360°一周,即涂覆成一条长为176cm,宽为18cm,厚为3cm的异戊合成橡胶防漏胶带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气轮胎,包括胎面,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其特征在于: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气轮胎,包括胎面,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其特征在于: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华府
申请(专利权)人:余华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