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打气装置的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83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装有打气装置的自行车,属于对自行车结构的改进,包括自行车、活塞杆、手柄、气筒卡子、压气活塞、气门、输气管和管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征是在自行车后斜梁管内装一带有皮碗的活塞和设有气筒卡子的活塞杆,后斜梁管的下端管壁上开有一安装气门的孔,自行车鞍座的前端与座管之间有销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将打气装置与自行车结构联为一体,而且还改变了鞍座固定安装形式,克服了鞍座“仰脸”等缺点,为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装有打气装置的自行车。迄今为止,市场上销售的自行车一般都无打气装置,故骑车人常会处于自行车轮胎瘪了可又找不到打气筒的窘况。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打气装置设在自行车结构内部的,带打气装置的自行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装有打气装置的自行车,主要由自行车、打气筒手柄、活塞杆、气筒卡子、气门、压气活塞、输气管和管盒组成。在自行车后斜梁管内装一带有皮碗的活塞和设有气筒卡子的活塞杆,活塞杆杆端装有手柄。在后斜梁管下端的管壁上开有一安装气门的通孔。自行车鞍座的前端与座管之间由销轴连接。置放输气管的管盒装在自行车前、后斜梁管之间。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U形片的示意图图中,1-鞍座    2-弯管    3-座管    4-U形片    5-通孔    6-销轴    7-销钉    8-手柄    9-活塞杆    10-气筒卡子    11-活塞    12-皮碗    13-气门    14-后斜梁管    15-前斜梁管    16-输气管    17-管盒    18-盒盖    19-横梁    20-卡座    21-螺钉    22-端盖下面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以现有自行车结构为原型,局部加以改进,变自行车鞍座的固定式安装为销轴安装。鞍座1的前端下方焊有一U形片4,用金属材料制成的U形片4上开有一对位置对称的通孔5,与横梁19平行的座管3的端部亦开有一通孔5。将U形片上的两通孔从两个方向对准座管3上的通孔,用销轴6穿过这三个孔并铆牢,鞍座1便可通过U形片绕销轴上、下转动。座管3上设有一U形片4,当鞍座座面被转成水平状时,用销钉7穿入U形片的一个孔,通过鞍座下的弯管2再穿入U形片上另一个通孔内,鞍座1便被固定了。利用自行车的后斜梁管14作为打气筒管,活塞杆9的一端装有手柄8,另一端连接活塞11,活塞头部连有一个橡胶材料制成的皮碗12,活塞杆9下半部上设有气筒卡子10。除手柄8外,整个打气装置均被装入后斜梁管内。在活塞杆9的端头安装手柄8之前,先将带中心孔的端盖22螺旋拧紧在后斜梁管14管口上。在后斜梁管14的下方开有一孔,焊上气门13,供与输气管16连接。管盒17呈扁圆状,其底部为一斜面以便安装在前斜梁管15、后斜梁管14的夹角处。带有盒盖18的管盒17的下方,面向气门13开一圆孔,使气门恰好通过圆孔进入管盒内。管盒18与后斜梁管14之间有卡座20通过螺钉21连接。自行车正常使用时,输气管16被塞入管盒17内,揿下活塞手柄8,放下鞍座1,用活络销钉7销牢。当车带需要打气时,取下销钉7,翻起鞍座1,取出输气管16,将其非固定的一头与车胎气门嘴连接,抓住手柄8上下拉动即可为自行车打气。通过上述实施例,我们可看到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巧妙地利用自行车的后斜梁管作为打气筒,打气装置“隐蔽”安-->装在自行车内,结构紧凑、合理,且不失自行车外表之美观,使用方便。此外,本技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自行车鞍座固定安装形式为可翻转形式,从而克服了原有结构中因紧固螺栓的松动而产生鞍座“仰脸”和“低头”的缺点,使骑车人坐起来更为舒适和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装有打气装置的自行车,主要由自行车、活塞杆、手柄、气筒卡子、压气活塞、气门、输气管和管盒组成,其特征在于:a、在自行车后斜梁管内装一带有皮碗的活塞和设有气筒卡子的活塞杆,在后斜梁管下端的管壁上开有一安装气门的通孔;b、自行车鞍座的前端与座管之间有销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装有打气装置的自行车,主要由自行车、活塞杆、手柄、气筒卡子、压气活塞、气门、输气管和管盒组成,其特征在于:a、在自行车后斜梁管内装一带有皮碗的活塞和设有气筒卡子的活塞杆,在后斜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亭包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张泽北化工耐纤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