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金龙专利>正文

可开式环状方便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35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轻型车辆的充气内胎.它利用传统的呈封闭环状的充气内胎,在封闭的环上作一处剖切,将形成开口的二端作以各自封闭的二个端面.在端面上再贴以端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干性粘连贴面,从而,为封闭的环形内胎提供了一道可开可闭的连接口子,大大方便了车轮内胎的维修.(*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充气的车轮内胎,长期以来有一种需要,即使被检漏或修补的车辆内胎能在不拆卸轮子的情况下方便地从外胎被剥出并成为与车辆相分离的状态,以便于维修。现行的轻型车辆(如自行车、摩托车)在修补内胎时,如不拆卸轮子,从外胎里剥出的内胎就和车辆成为不可分离的状态,其结果是:(1)为了省掉拆卸轮子的麻烦,在维修时必须把水盆、火补胶和锉刀等工具搬至车辆旁边;(2)如在野外行驶突然发生车胎瘪气,为了对内胎进行检漏,必须寻找水源,有时候找到了水源,但条件有所限制,如人能方便地接触到水面而车辆则无法接触水面,为了要使待修补的内胎接触水源,就必须使它分离于车辆自体,这就免不了要将轮子先拆下,而拆卸轮子是比较麻烦的。本技术对传统的呈封闭环状的充气内胎略施变动,使封闭环变成了可开可闭的环,从而解决了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使内胎从外胎里被剥出后,在不拆卸轮子的情况下,能与车辆自体相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胎的实体图,它反映搭接面被扯开后原来封闭的环形成开口的情况,(1)为气嘴;(2)为带干性粘连贴面的封闭端面。图2为确定开口剖切方向的几何示意图,剖切角度一旦确定,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也就被确定下来。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将传统的呈封闭环状的充气内胎作一处剖切,对形成开口的二端作以封闭,使各自封闭的二个-->端面(2)具有相同形状、相等尺寸。根据剖切的角度不同,二个端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剖切是从这样的方向进行的:如(图2)所示,以直线L′L为基线,以a点为通过点,作一与L′L成一角度的剖切,剖切平面与圆环平面相互垂直,剖切线K′K与基线L′L所成的夹角就是剖切角。剖切角可在0°与45°的范围内选择,以45°为最佳。在作以封闭时,封闭端面的几何尺寸是这样确定的:对内胎进行充气,使之成形,直到充满整个外胎内腔为止,就以此时的封闭中空内胎作为确定截面尺寸的内胎。封闭端面的几何尺寸,与所得截面相同。封闭端面的材料是用与整个内胎相同的材料。在封闭端面作成之后,再往二个各自封闭的端面上贴以与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的干性粘连贴面,使二端成为相互之间可以重复粘合或重复扯开的搭接面。干性粘连贴面是一种在面上密植着无数呈弯钩形的塑料弯丝的塑料贴面,弯丝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当这二个搭接面被揿合在一起时,在相向的两个搭接面上的塑料弯丝相互之间形成勾接状态,从而起到了一种干性的粘合作用,使这二个搭接面可以时而粘合时而被扯开,进行重复连接。本技术的使用:例如自行车采用本技术所供的内胎之后,在维修内胎时,不需要拆卸轮子,只要将从外胎剥出的可开式环形内胎的搭接面扯开,就使封闭的环被打开,从而可以与自行车体相分离,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内胎的检漏和修补。待修补后再将搭接面重新粘合上,再和传统的内胎一样塞入外胎内腔,然后充足气,即可正常骑行。采用本技术所供的新型内胎,在骑车时不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与传统的封闭式环形内胎具有相同的使用效果,但大大地方便了车轮内胎的检漏和维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内胎,它利用传统的呈封闭环状的充气橡胶内胎,其特征是将传统的封闭环状内胎作一处剖切后所形成的二个可以相互重复连接或脱开的各自封闭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内胎,它利用传统的呈封闭环状的充气橡胶内胎,其特征是将传统的封闭环状内胎作一处剖切后所形成的二个可以相互重复连接或脱开的各自封闭的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内胎,其特征是,所述的剖切是沿与通过该剖切位置的半径成一角度的方向进行,剖切面与圆环面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钟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