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2659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换向组件、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闪蒸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气液分离器。喷气增焓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闪蒸器具有气液喷出口、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串联在第一管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在第二管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气液分离器具有输入口和气体输出口,输入口与气液喷出口相连,气体输出口与喷气口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避免液态冷媒通过喷气口直接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而对喷气增焓压缩机造成损坏,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换向组件、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闪蒸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气液分离器。喷气增焓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闪蒸器具有气液喷出口、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管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串联在第一管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在第二管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气液分离器具有输入口和气体输出口,输入口与气液喷出口相连,气体输出口与喷气口相连。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避免液态冷媒通过喷气口直接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而对喷气增焓压缩机造成损坏,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专利说明】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空调系统,都是通过一个闪蒸器,对经过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其中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喷气口直接回到压缩机进行压缩,从而提升空调器性能。根据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特性,如果有液态制冷剂直接回到压缩机,不仅会降低空调器性能,还会对压缩机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避免液态冷媒通过喷气口直接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而对喷气增焓压缩机造成损坏。 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另一个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气液喷出口、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输入口和气体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气液喷出口相连,所述气体输出口与所述喷气口相连。 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通过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输入口与闪蒸器的气液喷出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体输出口与喷气口连通,从而冷媒都是经过两次气液分离后才通过喷气口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保证了通过喷气口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的冷媒为气态冷媒,避免液态冷媒通过喷气口直接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而对喷气增焓压缩机造成损坏,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分离空间;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从所述壳体的顶部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所述输入管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端口限定出所述输入口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分离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输入管的下方;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所述输出管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端口限定出所述气体输出口。 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出管从所述壳体的底壁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所述输出管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端口敞开。 在本技术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出管从所述壳体的底壁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所述输出管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端口封闭,所述输出管的邻近封闭的所述端口的周壁上设有通孔。 具体地,所述通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通孔绕所述输出管的周壁均匀间隔分布。 更具体地,所述多个通孔分布成多排,所述多排通孔在上下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排所述通孔在所述输出管的周壁上均匀间隔分布。 在本技术的再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出管从所述壳体的顶壁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且所述输出管的下端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图4为根据本技术几个不同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 喷气增焓压缩机1、排气口 a、回气口 b、喷气口 C、 换向组件2、第一接口 d、第二接口 e、第三接口 f、第四接口 g、 室内换热器3、室外换热器4、闪蒸器5、气液喷出口 h、第一管口 1、第二管口 j、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节流元件7、气液分离器8、输入口 k、气体输出口 η、壳体80、分离空间 81、输入管82、过滤网83、输出管84、通孔8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该空调系统100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内换热器3、室外换热器4、闪蒸器5、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节流元件7和气液分离器8。其中,喷气增焓压缩机I包括排气口 a、回气口 b和喷气口 C,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喷气增焓压缩机I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换向组件2包括第一接口 d、第二接口 e、第三接口 f和第四接口 g,第一接口 d与第二接口 e和第三接口 f中的其中一个导通,第四接口 g与第二接口 e和第三接口 f中的另一个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另一个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气液喷出口、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输入口和气体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气液喷出口相连,所述气体输出口与所述喷气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雄李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