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2523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构造简单,维护性优异,并且形成为不使输送物与刮板直接接触的组合方法,防止异物的卡入,防止刮板主体的损耗。在传送带(5)的头轮(2)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利用螺栓(15)固定水平轴(17)的左右一对保持件(18),在保持于上述保持件(18)之间的水平轴(17)的上部的安装托架(16)经由橡胶的弹性体(20)安装有刮板主体(19)。将刮板主体(19)固定于在头轮(2)的正下方除去传送带(5)的附着物的位置并使其运转,松缓螺栓(15),从而使刮板主体(19)向传送带(5)的回程侧(7)旋转而对刮板主体(19)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构造简单,维护性优异,并且形成为不使输送物与刮板直接接触的组合方法,防止异物的卡入,防止刮板主体的损耗。在传送带(5)的头轮(2)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利用螺栓(15)固定水平轴(17)的左右一对保持件(18),在保持于上述保持件(18)之间的水平轴(17)的上部的安装托架(16)经由橡胶的弹性体(20)安装有刮板主体(19)。将刮板主体(19)固定于在头轮(2)的正下方除去传送带(5)的附着物的位置并使其运转,松缓螺栓(15),从而使刮板主体(19)向传送带(5)的回程侧(7)旋转而对刮板主体(19)进行维护。【专利说明】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为了除去带式输送机的传送带的附着物而使用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除去附着于带式输送机的传送带的附着物,以往使用被称为净带器的附着物除去装置。该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是将刮板按压于传送带而除去附着物的装置。该刮板的设置位置大致划分为带式输送机的头轮(head pulley)的正面、头轮后方的回程带部、以及头轮的正下方。 在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将刮板设置于头轮的正面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但是,对于像这样在头轮的正面配置刮板的构造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由于采用输送物与刮板直接接触的组合方法,因此存在容易产生异物的卡入,使刮板主体的损耗加快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8中记载有将刮板设置于头轮后方的回程带部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但是,对于这样的构造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由于采用难以设置向下游的输送装置转移的转移滑槽的组合方法,从而存在刮板的维护性困难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9中记载有将刮板设置于头轮的正下方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但是,该专利文献9所记载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是利用油压或者气压按压传送带刮板的构造,因此存在构造复杂,刮板的维护性困难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35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117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0-087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0-1067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公昭63-020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206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08-026459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08-208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1-0107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的问题点,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形成为容易设置向下游的输送装置转移的转移滑槽的组合方法,并且考虑刮板的维护性,形成为不使输送物与刮板直接接触的组合方法,防止异物的卡入,防止刮板主体的损耗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技术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传送带的头轮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利用螺栓固定水平轴的左右一对保持件,在保持于上述保持件之间的水平轴的上部的安装托架经由橡胶的弹性体安装有刮板主体,能够将刮板主体固定于在头轮的正下方除去传送带的附着物的位置,另外,通过松缓螺栓,能够使刮板主体向传送带的回程侧旋转。 此外,刮板主体能够在其前端部具备硬质合金刀片。 另外,也可以还具备转移滑槽,该转移滑槽能够对被上述传送带输送的输送物进行回收,并且能够对被上述刮板主体除去的附着物以及落在刮板主体的后方的附着物进行回收,在上述转移滑槽的回程侧的上部安装有分割式的上部滑槽,上述上部滑槽能够在维护时卸下。 对于本技术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而言,能够将刮板主体固定于在头轮的正下方除去传送带的附着物的位置,并且通过松缓螺栓,能够使刮板主体向传送带的回程侧旋转,因此能够得到下述的效果。 1、形成为容易设置向下游的输送装置转移的转移滑槽的组合方法。 2、也能够提高刮板的维护性。 3、形成为不使输送物与刮板直接接触的组合方法,因此难以产生异物的卡入,刮板主体的损耗也少。 4、简化了构造,因此能够减少损坏的因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带式输送机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运转状态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维护时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式输送机;2:头轮;3:张紧单元;4:尾轮;5:传送带;6:输送侧;7:回程侧;8:料斗;9:转移滑槽;10:托辊;11:回程辊;12:安装基座;14:余裕;15:螺栓;16:安装托架;17:水平轴;18:保持件;19:刮板主体;20:橡胶的弹性体;21:刮板前端;22:带轮的旋转轴中心;23:铰链构造;24:上部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带式输送机I的整体主视图。带式输送机I由被固定的头轮2、通过张紧单元3横向移动的尾轮4、以及铺设于头轮2与尾轮4之间的无端部的传送带5构成。通过未图示的减速马达使头轮2旋转,从而传送带5的输送侧6向输送方向侧(图1右侧)移动,进而下表面的回程侧7向图1左侧移动。通过该传送带5的移动,将未图示的输送物从料斗8输送至转移滑槽9。由托辊10承受传送带5的输送侧6的负载,设置回程辊11以防止回程侧7的下垂。 在输送附着性高的输送物的情况下,从转移滑槽9向未图示的后续工序投入输送物后的传送带5无法避免输送物的附着,因输送过程中的传送带5的振动、与回程辊11的接触,而使附着物从传送带5的回程侧7落下并堆积,因此成为使作业环境恶化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本技术中,成为如下构造:在头轮2的正下方设置传送带5的附着物除去装置,从传送带5刮下未图示的附着物,经由转移滑槽9在未图示的后续工序对附着物进行回收。此外,在转移滑槽9的回程侧的上部安装有分割式的上部滑槽24。该上部滑槽24成为能够在维护时卸下的构造。 接下来,使用图2、图3对实施方式的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在头轮2的下方的转移滑槽9的左右两外侧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基座12,在各安装基座12的中途位置分别支承有保持件18。 保持件18由能够保持水平轴17的剖面呈L字状的下侧构件、以及以按压水平轴17的上表面的方式对水平轴17进行固定的上侧构件构成,上述上下构件的安装基座12侧通过铰链构造23连结。另外,上侧构件通过一根螺栓15安装于下侧构件。因此通过紧固螺栓15,能够在两侧位置固定水平轴17,另外,若松缓螺栓15,则能够使水平轴17旋转。 如图2、图3所示,在该水平轴17的上部安装有沿头轮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托架16,在该安装托架16的上侧经由橡胶的弹性体20安装有刮板主体19。刮板主体19的前端在头轮2的正下方的位置与传送带5的表面接触,从而刮落附着物。此外,作为磨损对策,优选使用在刮板主体19的前端21安装硬质合金刀片的装置。 接下来,根据图4对运转时的刮板主体19的组合方法进行说明。 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带的附着物除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送带的头轮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利用螺栓固定水平轴的左右一对保持件,在保持于所述保持件之间的水平轴的上部的安装托架经由橡胶的弹性体安装有刮板主体,能够将刮板主体固定于在头轮的正下方除去传送带的附着物的位置,另外,通过松缓螺栓,能够使刮板主体向传送带的回程侧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泰嗣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