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2265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单元、推压单元,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之间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推压单元可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的移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机械结构复杂,且压缩距离固定,无法实时调节压缩距离的问题。通过设置检测单元,能够实现方便快捷地调节压缩距离,控制压缩量,还可以满足同一模具不同厚度的要求,且降低了对机械结构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单元、推压单元,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之间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推压单元可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的移动量。本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机械结构复杂,且压缩距离固定,无法实时调节压缩距离的问题。通过设置检测单元,能够实现方便快捷地调节压缩距离,控制压缩量,还可以满足同一模具不同厚度的要求,且降低了对机械结构的要求。【专利说明】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注塑压缩成型装置中,需要对模具的压缩距离进行控制,常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限位或机械的方式实现,因此需要额外设置限位结构或机械结构,从而导致机械机构复杂,且压缩距离固定,无法通过改变限位结构或机械机构,对压缩距离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给了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解决了现有机械结构复杂,且压缩距离固定,无法实时调节压缩距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单元、推压单元,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之间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推压单元可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的移动量。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单兀包括第一模座、第一模仁,所述第一模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座内,或者,所述第一模仁通过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座内且可沿所述第一模座的轴线运动。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单元还包括连接件; 当所述第一模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座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推压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模座或所述第一模仁时,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连接件,使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一模仁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推压单元的移动量; 或者,当所述第一模仁通过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座内且可沿所述第一模座的轴线运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模仁接触时,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连接部,使所述第一模仁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推压单元的移动量。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单元包括第二模座、第二模仁,所述第二模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座内。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单元还包括浇道、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浇道的末端相连接,所述浇道用于传送注塑材料,所述引流槽用于将通过所述浇道的注塑材料引流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之间配合形成的型腔中。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推压单元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注塑压缩成型装置的机座上。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为位置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压缩成型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工作,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液压系统,所述驱动单元为油缸,所述推压单元为活塞杆。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压缩成型装置还包括顶出单元,所述推压单元上设置有过孔,所述顶出单元通过所述过孔顶出产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通过设置检测单元,能够实现方便快捷地调节推压单元推压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压缩距离,并控制压缩量,还可以满足同一模具不同厚度的要求,且降低了对机械结构的要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合模注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合模注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浇口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初始状态、合模注入状态、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该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单元1、与第一模具单元I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单元2、推压单元3,第一模具单元I为注塑压缩成型装置的动模,第二模具单元2为注塑压缩成型装置的定模,分别安装在注塑压缩成型装置的机座上,第一模具单元I与第二模具单元2之间配合形成至少一个型腔7,该推压单元3可推压第一模具单元I的至少一部分向第二模具单元2移动,该注塑压缩成型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5,当推压单元3推压第一模具单元I的至少一部分向第二模具单元2移动时,该检测单元5可以检测推压单元3的移动量,通过该检测单元5能够实现方便快捷地调节压缩距离,控制压缩量,还可以通过控制该检测单元5,满足同一模具不同厚度的要求,同时降低了对机械结构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单元I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模仁11、至少一个第一模座12,该第一模仁11与第一模座12之间配合的相互关系为:该第一模仁11通过复位件14安装于第一模座12内且可沿第一模座12的轴线运动,该复位件14对称设置于第一模仁11的两侧,一端固定于第一模座12上,另一端与第一模仁11连接,包括但不局限于弹簧,用于压缩完成后,复位件恢复形变,使第一模仁11复位,以便下次压缩;第一模具单元I还包括连接件13,该连接件13与第一模仁11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件13可以与第一模仁11为一整体,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模具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模仁21、至少一个第二模座22,第二模仁21固定连接于第二模座22中;还包括浇道23、引流槽24,引流槽24与浇道23的末端相连接,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将注塑材料(塑胶)射入浇道23,浇道23将注塑材料(塑胶)传送至引流槽24,引流槽24将通过浇道23的注塑材料引流至至少一个第一模具单元I与第二模具单元2之间配合形成的型腔7中。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5的位置可以设置于推压单元3上,推压单元3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压缩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单元、推压单元,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之间配合形成型腔,所述推压单元可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推压单元推压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移动的移动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明徐鸿魁罗超宇李寿奇陈晓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