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削式微型刀具切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2124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铣削式微型刀具切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第一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b)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其包括以下步骤:(b1)清根加工工序;(b2)曲面精整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第二球头刀进行加工之前,通过采用半精加工的设计,可为第二球头刀的加工提供了均匀的、较高质量的待加工表面,从而延长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而在精加工过程中,先利用清根加工工序减少工件第一弧面根槽部位置的加工余量,然后再利用曲面精整加工加工出第三V型加工面,可减少第二球头刀在精加工过程中受到的切削反作用力,以减少刀具断刀的现象,因此,通过合理设置各步骤,可确保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第一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b)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其包括以下步骤:(b1)清根加工工序;(b2)曲面精整加工。本专利技术在第二球头刀进行加工之前,通过采用半精加工的设计,可为第二球头刀的加工提供了均匀的、较高质量的待加工表面,从而延长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而在精加工过程中,先利用清根加工工序减少工件第一弧面根槽部位置的加工余量,然后再利用曲面精整加工加工出第三V型加工面,可减少第二球头刀在精加工过程中受到的切削反作用力,以减少刀具断刀的现象,因此,通过合理设置各步骤,可确保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常需要在精密零件等工件I上加工出V型面21。而经加工刀具2的加工,该V型面21的底部必然会形成与刀头底部相匹配的弧面根槽部22,该弧面根槽部22的半径值R等于加工刀具2的刀头半径。但在工业设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R=0,但从微观上讲R=O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无限趋近于O。为了可以减小弧面根槽部22的半径值R,行业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电腐蚀法、激光加工法、电铸法、高速铣削法等。但利用电腐蚀法加工工件I时,容易发生放电不均及微量积碳现象,因此,无法确保其加工表面质量。而由激光加工法加工出来的工件I的表面光洁度只能达到国际标准的B级水平,表面较为粗糙,难以满足产品使用要求。而电铸法加工受到国外专利技术的限制,力口工成本十分昂贵。因此,与上述的加工方法相比,高速铣削法具有成本低、加工质量高等优点,方便推广应用。在铣削领域内,为了能满足精细化背景下V型面21的R值越来越小的设计需求,微型刀具应运而生。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将刀头半径值小于0.2mm的刀具定义为微型刀具。而随着现代工业设计的逐步精细化,需要在工件I上加工出弧面根槽部22的R值为0.05mm的V型面21,此时,则需采用刀头半径值为0.05mm的微型刀具进行加工,但在加工R值为0.05mm的V型面21的过程中,由于该微型刀具的刀径较小(仅为0.05mm),容易出现刀具磨损、断刀现象,导致加工无法顺利开展,无法发挥刀头半径值为 0.05mm的微型刀具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形成第三V型加工面过程中,其可减少第二球头刀磨损、断刀的现象,确保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并发挥第二球头刀的使用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以下步骤:Ca)第一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第一球头刀通过铣削方式对工件的待加工表面进行半精加工,以在工件上加工出第一 V型加工面,该第一 V型加工面上形成第一弧面根槽部;(b)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第二球头刀通过铣削方式在第一 V型加工面进行精加工,其包括以下步骤:(bl)清根加工工序;第二球头刀在第一弧面根槽部上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加工,以加工出第二清根面;(b2)曲面精整加工;该第二球头刀在第一 V型加工面未经加工的区域和第二清根面上进行加工,并加工形成第三V型加工面,该第三V型加工面上形成第三弧面根槽部;其中,第二球头刀的刀头半径值Rb为0.05mm;第一球头刀的刀头半径值Ra为0.09mm ?0.15mm0 在步骤(a)中,第一球头刀的进给速度为Fa,第一球头刀的切削步距为Pa,第一球头刀的转速为Sa,其中,Fa为400?450mm/min,则在步骤(a)中,其满足以下条件:(I)Pa ( RaX20% ;(2) Sa ^ 5Fa/Ra ;在步骤(bl)中,第二球头刀的进给速度为Fbl,第二球头刀的切削步距为Pbl,第二球头刀的转速为Sbl,其中,Fbl为200?250mm/min,则在步骤(bl)中,其满足以下条件:(1)Pbl ( RbX20% ;(2) Sbl 彡 5Fbl/Rb ;在步骤(b2)中,第二球头刀的进给速度为Fb2,第二球头刀的切削步距为Pb2,第二球头刀的转速为Sb2,其中,Fb2为250?300mm/min,则在步骤(b2)中,其满足以下条件:(1)Pb2 ( RbX 20% ; (2) Sb2 彡 5Fb2/Rb。 该包括以下步骤:Ca) 第一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第一球头刀的Ra为0.1mm,加工量为0.02mm,Fa=400 ?450 mm/min, Pa=0.02mm, Sa=20000 ?22000r/min ;(b) 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第二球头刀的Rb为0.05mm,其加工量小于等于 0.005mm,并包括以下步骤: (bl)清根加工工序,Fbl=200 ?250mm/min,Pbl=0.002 ?0.003mm,Sbl=28000 ?30000r/min ; (b2)曲面精整加工,Fb2 为 250 ?300mm/min,Pb2=0.005 ?0.0075mm, Sb2=28000 ?30000r/min。 在步骤(b2)中,该第二球头刀以单向走刀方式进行加工。 所述第一弧面根槽部的半径值与第一球头刀的刀头半径值相等;所述第三弧面根槽部的半径值与第二球头刀的刀头半径值相等。 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之前,通过采用半精加工的设计,可为第二球头刀的加工提供了均匀的、较高质量的待加工表面,从而减小第二球头刀的磨损,以延长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而在精加工过程中,先利用清根加工工序减少工件第一弧面根槽部位置的加工余量,然后再利用曲面精整加工加工出第三V型加工面,可减少第二球头刀在精加工过程中受到的切削反作用力,以减少刀具断刀的现象,因此,在形成第三V型加工面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各步骤,可确保第二球头刀的使用寿命,发挥第二球头刀的使用性能,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而且,通过合理调节刀具的进给速度、切削步距、转速各加工参数,可形成超高速、小步距、小进给速度的切削工艺,在满足工件的加工效率的情况下,可提高各刀具的寿命,最大化发挥各刀具的使用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加工出V型面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的加工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球头刀、第二球头刀进行加工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的立体图;图6为刀具旋转一周所切削的距离A的定义;其中,1、工件;2、加工刀具;21、V型面;22、弧面根槽部;3、第一球头刀;31、第一 V型加工面;32、第一弧面根槽部;5、第二球头刀;51、第三V型加工面;52、第三弧面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步骤:Ca) 第一球头刀3进行半精加工;第一球头刀3通过铣削方式对工件I的待加工表面进行半精加工,以在工件I上加工出第一 V型加工面31,该第一 V型加工面31的底部形成第一弧面根槽部32,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第一弧面根槽部32的截面形状与第一球头刀3底部弧面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弧面根槽部32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轴线方向)与第一 V型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铣削式微型刀具切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第一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第一球头刀通过铣削方式对工件的待加工表面进行半精加工,以在工件上加工出第一V型加工面,该第一V型加工面上形成第一弧面根槽部;(b)第二球头刀进行精加工;第二球头刀通过铣削方式在第一V型加工面进行精加工,其包括以下步骤:(b1)清根加工工序;第二球头刀在第一弧面根槽部上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加工,以加工出第二清根面;(b2)曲面精整加工;该第二球头刀在第一V型加工面未经加工的区域和第二清根面上进行加工,并加工出第三V型加工面,该第三V型加工面上形成第三弧面根槽部;其中,第二球头刀的刀头半径值Rb为0.05mm;第一球头刀的刀头半径值Ra为0.09 mm~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康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导新模具注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