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1377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铣削缸体外部型腔时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缸体较长时,缸体中间增加辅助支撑。各型腔采用先两端后中间、对角铣削的顺序;铣削导向槽时,粗铣采用分段铣削,导向槽在装夹部位不铣通,精铣时再铣通的方法。在粗铣、精铣工序之间安排去应力工序。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增强了缸体两端的刚性,先两端后中间的铣削顺序提高了缸体在铣削过程中自身的刚度。对角铣削使两对角型腔铣削产生的内应力可以部分抵消,因此铣削造成的变形量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铣削缸体外部型腔时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缸体较长时,缸体中间增加辅助支撑。各型腔采用先两端后中间、对角铣削的顺序;铣削导向槽时,粗铣采用分段铣削,导向槽在装夹部位不铣通,精铣时再铣通的方法。在粗铣、精铣工序之间安排去应力工序。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增强了缸体两端的刚性,先两端后中间的铣削顺序提高了缸体在铣削过程中自身的刚度。对角铣削使两对角型腔铣削产生的内应力可以部分抵消,因此铣削造成的变形量减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缸体的铣削方法,具体是一种多型腔缸体的铣削变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缸体主要是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将压力气体的内能转换为机械能,缸体内孔为活塞工作面,精度要求高。基于轻量化和稳定性的要求,缸体多采用薄壁结构,外形设置纵向及横向肋骨,缸体外部的交错肋骨形成多个型腔,部分缸体还设有轴向导向槽,外形复杂。由于铸件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强度要求较高的缸体原材料大多采用棒料或管料,缸体外部型腔及导向槽采用铣削而成。 加工内孔精度要求高,外形由交错肋骨形成多个型腔的缸体,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加工变形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具体涉及到选用合理的刀具、切削用量、粗精加工安排、加工余量分配、装夹方式、铣削顺序、去除应力方式(如热处理、振动、深冷加工)及时机等。在加工中,铣削外部型腔工序去除量大,产生的残余应力大,是引起缸体变形、影响缸体内孔精度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变形控制的重点。 目前传统的缸体外形铣削方法是:通过尽可能少的装夹次数,铣削全部的加工余量。为了缩短铣削路线,各型腔采用顺序铣削,导轨槽采用逐层均匀去量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加工轴向长度短、壁厚较厚、精度较低的缸体,而对型腔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的薄壁缸体,铣削变形较大,很难满足缸孔精度。同时如果为了控制变形而减小铣削参数,则零件加工效率过低,又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缸体变形量小的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各型腔采用先两端后中间、对角铣削的顺序;铣削导向槽时,粗铣采用分段铣削,导向槽在装夹部位不铣通,精铣时再铣通的方法。 加工前,先通过查阅材料加工手册,根据缸体的材料,确定粗精加工的留量、铣削刀具,然后根据加工设备的特点,结合经验数据,选择合理的铣削参数。先两端后中间的铣削顺序提高了缸体在铣削过程中自身的刚度。对角铣削使两对角型腔铣削产生的内应力可以部分抵消,因此铣削造成的变形量减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铣削缸体外部型腔时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增强了缸体两端的刚性。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缸体较长时,缸体中间增加辅助支撑,增强了缸体中部的刚性。 作为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粗铣、精铣工序之间安排去应力工序。 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可以对缸体铣削时的变形进行控制,使变形量减小。装夹方便,零件铣削过程中刚性较强,切削用量能够适当增大,加工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约10%,加工成本较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缸体的结构意图。 图2是图1的E— E剖视图。 图3是粗铣后未铣通部位的示意图。 图中,I—法兰,2—横向肋骨,3—纵向肋骨,4一导向槽,5—缸孔,F和G代表两处未统通部似。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述的缸体为例,对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方法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缸体,材料为铝合金,缸体中间设有缸孔5,两端设有法兰1,外径一侧设有沿轴向的导向槽4,外型由纵向肋骨3和横向肋骨2相连形成12个外部型腔。为了区别各型腔,在径向截面上以AB⑶表示,轴向以1、I1、III表达,12个型腔分别记为: IΑ、I B、I C、I D、II A、II B、II C、II DJIIAJII BJII CJII D。 铣削外部型腔时选用立式加工中心,一夹一顶装夹工件。缸体中间增加辅助支撑。各型腔采用先两端后中间的对角铣方式,铣削顺序为:I A-1IID-1 C-1IIB-1 B-1II C一 I D一III A一II A —II D一II B一II C。刀具米用Φ20的合金统刀,粗统削参数:主轴转速 S=5000rev/min,进给量 V=3000mm/rev,切削深度 ap=lmm。 粗铣导向槽时,装夹两处纵横向肋骨2处,对导向槽4分3段进行铣削,如图3所示,装夹部位F和G不铣通。精铣导向槽4时,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将导向槽4铣成。粗铣未铣通的部分改善了铣削残余应力的分布,使缸体变形量减小。 在粗、精铣缸体外形之间安排热处理去除加工残余应力。去应力处理后,检测缸体变形量小于0.15mm。 如果采用传统的铣削方法,外部型腔铣削顺序为:I A— I B— I C一 I D— II A-1IB— II C-1I D-1IIA-1IIB-1IIC-1IID0这种铣削顺序使刀具路径最短,可以提高效率,但沿轴向产生的应力较大而且集中。在铣削最后一组的4个型腔时,由于中间的型腔已经铣完,缸体的刚性变差,因此产生的变形量增大。经去应力处理,检测变形量约为1.5_。 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铣削的方式(刀具、切削参数、装夹方式等均不变),经去应力处理,检测变形量仅为0.15mm。【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各型腔采用先两端后中间、对角铣削的顺序;铣削导向槽时,粗铣采用分段铣削,导向槽在装夹部位不铣通,精铣时再铣通的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其特征在于:铣削缸体外部型腔时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其特征在于:缸体较长时,缸体中间增加辅助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粗铣、精铣工序之间安排去应力工序。【文档编号】B23C3/00GK104174915SQ201410350327【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专利技术者】张丽辉, 闫云飞, 蒯继武, 杨英博, 白伊明, 杨荣国 申请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型腔缸体的铣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型腔采用先两端后中间、对角铣削的顺序;铣削导向槽时,粗铣采用分段铣削,导向槽在装夹部位不铣通,精铣时再铣通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辉闫云飞蒯继武杨英博白伊明杨荣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