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106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点胶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部件和至少一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柱,所述第二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孔,所述定位导柱能装配定位于所述定位导孔内,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所述定位导柱和定位导孔装配定位;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至少一注胶通孔,所述定位导柱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竖槽,所述注胶通孔连通所述竖槽。此结构可克服原有注入固化剂时操作不方便的不足,可实现直接在上方第一沉槽位置点固化剂,固化剂注入后,确保固化剂将两个需要连接固定的零件或部件可靠胶合固定,方便实现自动设备注入固化剂,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点胶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部件和至少一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柱,所述第二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孔,所述定位导柱能装配定位于所述定位导孔内,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所述定位导柱和定位导孔装配定位;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至少一注胶通孔,所述定位导柱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竖槽,所述注胶通孔连通所述竖槽。此结构可克服原有注入固化剂时操作不方便的不足,可实现直接在上方第一沉槽位置点固化剂,固化剂注入后,确保固化剂将两个需要连接固定的零件或部件可靠胶合固定,方便实现自动设备注入固化剂,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专利说明】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部件连接技术,尤其是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零件或部件进行连接时,可使用固化剂进行粘接,目前的一种点胶的方式是,当零件或部件结合后,在二者之间的结合部位开放式点固化剂进行粘合。 另外,现有连接结构通常还会在二者之间设置凸凹咬合结构,零件或部件结合前,会先在一底部槽或孔内注入适量固化剂,再装入需连接的部件,然而,由于点胶量不易准确掌握,零件或部件结合后,或热固化剂受热后,易发生溢出的问题,流到周边部件后,可能会引起不良。 特别是在继电器领域,衔铁固定板与底座结合时,固化剂因受热后流到线圈、轭铁的工作极面等,会引起线圈上绝缘导线的短路、断线不良,也可能使得轭铁与衔铁臂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继电器磁极面贴合不良。直接影响继电器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开放式点胶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外部注入式精确点胶固定结构。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外部注入式精确点胶固定结构及的继电器。 本技术的目的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部件和至少一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柱,所述第二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孔,所述定位导柱能装配定位于所述定位导孔内,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所述定位导柱和定位导孔装配定位;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至少一注胶通孔,所述定位导柱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竖槽,所述注胶通孔连通所述竖槽。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部件为一板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所述定位导柱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注胶通孔贯通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沉槽与所述注胶通孔连通。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定位导孔内形成为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略大于所述定位导柱。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定位导柱和定位导孔为截面有区别的形状,两者之间配合面上形成多个轴向延伸的空隙。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定位导柱和定位导孔分别为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形状,两者外切或内接配合。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注胶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沉槽边角部。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为塑料件。 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壳体包括底座,一固定板装配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板及底座之间具有如前所述的点胶固定结构,所述固定板为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底座为所述第二部件。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中部,所述固定板固定定位所述继电器的衔铁部件,所述衔铁部件位于所述继电器电磁线圈及接触组件之间。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此结构可克服原有注入固化剂时操作不方便的不足,可实现直接在上方第一沉槽位置或注胶通孔点固化剂,固化剂注入后,确保固化剂将两个需要连接固定的零件或部件可靠胶合固定,方便实现自动设备注入固化剂,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此结构与常规点固化剂结构的区别:此结构设置第二沉槽,可防止固化剂因受热后流到线圈、轭铁工作极面等不良;此结构在导向柱上设置固化剂注入孔,可有效导正固化剂的流向,避免开放式点固化剂结构产生的不确定流向;设置定位导向柱和导向孔,固化剂直接渗入定位装配部位,固化作用更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中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中第一部件的另一角度视图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中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本技术中提及的上、下、顶、底等方位,仅用于说明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定本技术中各部件具体安装方位。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可应用为至少一第一部件I和至少一第二部件2,需连接的部件也可为更多,并不限制。第一部件I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柱11,相应地,第二部件2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孔21 (见图3),定位导柱11能装配定位于定位导孔21内,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可通过定位导柱11和定位导孔21先进行装配定位。这里的定位导柱11和定位导孔21要成组设置,图中为两组,不过可根据需求增加数量。 如图1、图2所不,第一部件I可为一注塑板件,具有第一表面14和第二表面15,第一表面14和第二表面15相对,定位导柱11形成于第二表面15,第一部件I上可开设有至少一注胶通孔13,注胶通孔13贯通第一表面14和第二表面15。具体实施例中,定位导柱11 一体形成于第一部件I上,定位导柱11可为多阶圆轴形,以便于插入定位导孔21中进行精准固定。定位导柱11表面上可开设有至少一竖槽12,注胶通孔13连通竖槽12,以便于从第一表面14方向进行注胶。 而且第一部件I的第一表面14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沉槽16,第一沉槽16与注胶通孔13连通,可有效防止固化剂溢出。且优选地,注胶通孔13位于于第一沉槽16的边角部,以便于第一沉槽16的展开布置,方便更好地容纳固化剂,不至于向外溢出。 定位导孔21内形成为第二沉槽,第二沉槽可略大于定位导柱11。定位导柱11和定位导孔21可呈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形状,两者之间配合形式可以是外切或内接方式,以定位导柱11能装配定位于定位导孔21内为前提,且装配后,两者之间配合面上可形成多个轴向延伸的空隙,以便于容置固化剂。比如图1至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对应定位导柱11的多阶圆轴形状,第二沉槽可为多阶方槽形状。方槽形状即能定位圆轴形的定位导柱11,还能供经注胶通孔13和竖槽12注入的固化剂进入和充分浸润和接触。 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可均为塑料件,当然也可为其它应用固化剂粘接的材料。 另外,上述点胶固定结构的使用方法,可包括步骤: 首先,第一部件I的定位导柱11均装入第二部件2的定位导孔21中,进行装配定位; 然后,再将固化剂注入第一沉槽16或直接注入注胶通孔13内后,可通过定位导柱11上的竖槽12渗入两部件相连位置,部分固化剂沉着于第二沉槽内; 最后,受热后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胶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部件和至少一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柱,所述第二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导孔,所述定位导柱能装配定位于所述定位导孔内,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所述定位导柱和定位导孔装配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至少一注胶通孔,所述定位导柱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竖槽,所述注胶通孔连通所述竖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顺可钟叔明施生圣饶丽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