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8836 阅读:16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7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Au纳米颗粒沉积在空壳聚多巴胺的表面,空壳聚多巴胺的内径为200~300nm,外径为220~340nm,聚多巴胺壳层厚度为20~40nm,Au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30nm。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该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催化对硝基苯酚检测中的应用。该复合材料由于纳米金空壳型聚多巴胺材料表层,提高了催化效率;此外,空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质量轻,分散性好,更利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复合纳米材料是使用两种及以上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进行耦合或者协同作用重新组合得到的新用途的材料。它所变现的性质除具有本身各部分的性能外,还能表现出许多新其特性,突破了单一部分性能的局限性,纳米复合材料在新功能材料研发、生物医药、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向都有显著地应用前景。纳米金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粒度可控,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学、催化工程等方面一直被广泛应用。将纳米金负载在不同的载体上可形成一系列新型的纳米金催化剂,从而可用于不同的催化体系。目前,纳米金催化剂的使用效率仍然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Au纳米颗粒沉积在空壳聚多巴胺(PDA)的表面,空壳聚多巴胺的内径为200~300nm,外径为220~340nm,聚多巴胺壳层厚度为20~40nm,Au纳米粒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Au纳米颗粒沉积在空壳聚多巴胺的表面,空壳聚多巴胺的内径为200~300nm,外径为220~340nm,聚多巴胺壳层厚度为20~40nm,Au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30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中,Au纳米颗粒沉积在空壳聚多巴胺的表面,空壳聚多巴胺的内径为200~300nm,外径为220~340nm,聚多巴胺壳层厚度为20~40nm,Au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30nm;所述的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应用于对硝基苯酚检测;所述的空壳型聚多巴胺吸附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直径为200~250nm的Fe3O4纳米磁珠分散到pH为8.5的缓冲溶液中,加入多巴胺盐酸盐,Fe3O4纳米磁珠的质量与多巴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0.8~1∶1.2,反应3~24小时,得Fe3O4-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缓冲溶液的浓度为8~12mmol/L;将所述Fe3O4-聚多巴胺颗粒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5~0.1mg/mL的分散液,与氯金酸混合后80~100℃反应20~40min,获得Fe3O4-聚多巴胺-Au纳米复合材料;将所述Fe3O4-聚多巴胺-Au纳米复合材料配置成浓度为1.5~2.5mg/mL的分散液,加入摩尔浓度为5.5~6.5mol/L的盐酸水溶液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凤丽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