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934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模具。其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位于下模组的上方,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上模组包括冲头,冲头包括冲子本体,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凹模套,凹模本体开设有与凹模套相适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冲子本体相适应,凹模套开设有与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凹模套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孔模具对工件冲孔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孔的翻边,提高了效率,根据冲孔大小的需要,可以更换不同的凹模套和冲头,实现一模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模具。其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位于下模组的上方,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上模组包括冲头,冲头包括冲子本体,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凹模套,凹模本体开设有与凹模套相适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冲子本体相适应,凹模套开设有与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凹模套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本技术的冲孔模具对工件冲孔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孔的翻边,提高了效率,根据冲孔大小的需要,可以更换不同的凹模套和冲头,实现一模多用。【专利说明】一种冲孔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冲孔,是指在钢板、革、布、木板等材料上打出各种图形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具体有:十字孔,菱形孔,鱼鳞孔,八字孔,六方孔,冲孔板,长孔,四方孔,圆孔,冲孔板网,三角孔等等。 众所周知,冲孔模具是一种用来对工件进行冲孔的冲压模具。现有的冲孔模具在冲孔完成后还需要专门的翻边模具对工件进行翻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孔模具,该冲孔模具对工件冲孔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孔的翻边;根据冲孔大小的需要,可以更换不同的凹模套和冲头,实现一模多用。 一种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位于下模组的上方,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上模组包括冲头,冲头包括冲子本体,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凹模套,凹模本体开设有与凹模套相适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冲子本体相适应,凹模套开设有与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凹模套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的,第二通孔的上部设有能够检测冲子入块进入第二通孔的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有跟据速度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力大小的控制装置。 优选的,上模组还包括上模座,上模座的下方设有冲头固定板,冲头设在冲头固定板上,凹模本体的下面设有下垫板,下垫板下面设有下模座。 优选的,第一通孔的内壁设有二硫化钥层。 优选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气压杆。 优选的,冲子入块的下端开设有呈圆锥形刀刃。 优选的,上模组还包括卸料板、卸料钉、弹性部件,卸料板设在冲头固定板的下方,弹性部件设在卸料板的上方,卸料钉依次贯穿上模座、弹性部件与卸料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位于下模组的上方,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上模组包括冲头,冲头包括冲子本体,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凹模套,凹模本体开设有与凹模套相适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冲子本体相适应,凹模套开设有与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凹模套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本技术的冲孔模具对工件冲孔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孔的翻边,提高了效率;根据冲孔大小的需要,可以更换不同的凹模套和冲头,实现一模多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不如下:11-冲头、12-卸料板、13-冲头固定板、14-上垫板、15-上模座、16-弹性部件、17-卸料钉、18-第一驱动装置、21-凹模套、22-凹模本体、23-下垫板、24-下模座、25-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位于下模组的上方,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8,上模组包括冲头11,冲头11包括冲子本体,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22、凹模套21,凹模本体22开设有与凹模套21相适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冲子本体相适应,凹模套21开设有与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凹模套2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25。 本实施例中,凹模套21置于第一通孔中,凹模套21上表面与凹模本体22上表面平齐,将工件置于凹模本体22上,第一驱动装置18驱动上模组下移,冲子入块接触工件并对其冲孔,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25带动凹模套21沿第一通孔下移,下模组继续下移,冲子本体完成对工件的翻边,完成后上模组和凹模套21复位,可以根据实际冲孔需要更换冲头11和凹模套21,本技术的冲孔模具对工件冲孔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孔的翻边;根据冲孔大小的需要,可以更换不同的凹模套21和冲头11,实现一模多用。 优选的,第二通孔的上部设有能够检测冲子入块进入第二通孔的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第一驱动装置18、第二驱动装置25连接有跟据速度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8、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力大小的控制装置。当冲孔完成后,冲子入块继续下移,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冲子入块进入第二通孔的速度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此电信号,调节第一驱动装置18、第二驱动装置25的向下驱动力大小,使冲头11和凹模套21按照预定速度下移,完成翻边。本技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速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使翻边过程平稳,工件平整,保证了产品质量。 上模组还包括上模座15,上模座15的下方设有冲头固定板13,冲头11设在冲头固定板13上,上模座15和冲头固定板13之间设有上垫板14,凹模本体22的下面设有下垫板23,下垫板23下面设有下模座24,第一通孔的内壁设有二硫化钥层,第一驱动装置18、第二驱动装置25均为气压杆。二硫化钥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可以使凹模套21在第一通孔中上下移动顺畅,并减少磨损。 上模组还包括卸料板12、卸料钉17、弹性部件16,卸料板12设在冲头固定板13的下方,弹性部件16设在卸料板12的上方,卸料钉17依次贯穿上模座15、弹性部件16与卸料板12连接,冲子入块的下端开设有呈圆锥形的刀刃。该形状的刀刃有效减少了工件与冲子入块的接触面积,使冲孔压力更加集中,更好的完成冲孔,提高了冲孔质量。 申请人:声明,本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详细结构和工艺,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和工艺,即不意味着本技术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和工艺才能实施。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对本技术的任何改进,对本技术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位于所述下模组的上方,所述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8), 所述上模组包括冲头(11),所述冲头(11)包括冲子本体,所述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 所述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22)、凹模套(21),所述凹模本体(22)开设有与所述凹模套(21)相适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冲子本体相适应,所述凹模套(21)开设有与所述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位于所述下模组的上方,所述上模组的上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8),所述上模组包括冲头(11),所述冲头(11)包括冲子本体,所述冲子本体的下表面中部向下凸出形成冲子入块;所述下模组包括凹模本体(22)、凹模套(21),所述凹模本体(22)开设有与所述凹模套(21)相适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冲子本体相适应,所述凹模套(21)开设有与所述冲子入块相适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凹模套(2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