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给水系统与搅拌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8886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箱给水系统与搅拌站,该系统包括水箱(1)、给水管道(2)、给水出口(3)、流量控制阀(4)及其下游的通气结构,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连接水箱,底端部分设有给水出口,通气结构设置在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上并能够使该顶端部分的管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箱给水系统中,通过增设通气结构,使得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的管腔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由于现有的给水管道中靠近流量控制阀的部分在阀关闭时容易产生负压区,导致水流在给水管道中产生返流而形成水锤现象。此时通过设置通气结构,将使得负压区不再存在,水流将从给水管道中顺利流出给水出口,从而消除水锤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箱给水系统与搅拌站,该系统包括水箱(1)、给水管道(2)、给水出口(3)、流量控制阀(4)及其下游的通气结构,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连接水箱,底端部分设有给水出口,通气结构设置在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上并能够使该顶端部分的管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本技术的水箱给水系统中,通过增设通气结构,使得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的管腔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由于现有的给水管道中靠近流量控制阀的部分在阀关闭时容易产生负压区,导致水流在给水管道中产生返流而形成水锤现象。此时通过设置通气结构,将使得负压区不再存在,水流将从给水管道中顺利流出给水出口,从而消除水锤现象。【专利说明】水箱给水系统与搅拌站
本技术属于液体供给系统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水箱给水系统以及具有该水箱给水系统的搅拌站。
技术介绍
在水箱给水系统中,难免会出现给水管道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相距较远的情况,这导致管道的布置形式复杂,管道尺寸长。而且,在液体输送停止时极易在管道中产生水锤现象,即在管内产生异响和震动。 例如,图1所示为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水箱给水系统,其中水箱I的水通过给水管道2及其给水出口 3流往水秤6,经过水秤6称量后往搅拌主机提供适量的水以进行搅拌。由于水箱I到水秤6的相对位置一般设置得较远,使得水箱I的水流往水秤6的给水管道2布置的较为曲折或环绕,而且给水管道2的尺寸较长,通常达2m以上。在给水管道2的靠近水箱I的一端设有流量控制阀4 (此处为蝶阀),该流量控制阀4安装在给水管道2中以控制流经其中的水流流量。当流量控制阀4关闭时,流量控制阀4及附近的给水管道2中容易产生上述的水锤现象,发出巨响和震动。 长期而言,这种震动会导致给水管道2及管道中的一些焊缝产生频繁、反复的开裂漏水,或者管道磨穿漏水,也会致使给水管道2中的密封件频繁、反复移位或损坏,进而导致漏水等。给水管道2中的长期巨响也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使人体感受不适,也违背混凝土搅拌站的节能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箱给水系统以及具有该水箱给水系统的搅拌站,以解决水箱给水系统的管道中的水锤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箱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水箱、给水管道和给水出口,所述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连接所述水箱,底端部分设有所述给水出口,所述顶端部分设有流量控制阀,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下游的通气结构,该通气结构形成在所述给水管道的所述顶端部分上并能够使该顶端部分的管腔与外界大气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气结构包括通气管和通气孔,该通气孔贯穿设置在所述给水管道的所述顶端部分的管壁上,所述通气管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通气孔的周围管壁上,顶端形成为开口。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管径不小于所述顶端部分的管径的三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顶端开口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中内置有用于导通或封闭该通气管的启闭闸门。 优选地,所述给水管道的所述顶端部分包括位于末端的竖直管段和与该竖直管道相连的水平管段,所述竖直管段向上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竖直管段中,所述通气结构设置在所述水平管段中。 优选地,所述通气结构与所述流量控制阀之间沿所述给水管道的管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400mm。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阀为蝶阀或球阀。 优选地,所述给水管道的长度不小于1000mm,管径不小于100mm。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搅拌站,包括搅拌主机,所述搅拌站还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的水箱给水系统,该水箱给水系统的所述给水出口连接有用于称量并控制流向所述搅拌主机的给水量的水秤。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水箱给水系统中,增设了通气结构,使得给水管道的顶端部分的管腔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由于之前的给水管道中靠近流量控制阀的部分在阀关闭时容易产生负压区,导致水流返流而形成水锤现象。此时通过设置通气结构,将使得负压区不再存在,水流将从给水管道中顺利流出给水出口,从而消除水锤现象。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水箱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水箱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 水箱2 给水管道 3 给水出口 4 流量控制阀 5 通气管6 水秤 21 竖直管段 22 水平管段 00’管道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如前所述,图1所示的水箱给水系统中会存在水锤现象,即流量控制阀4关闭后在给水管道2中产生巨响和震动。其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参见图1,该流量控制阀4采用蝶阀,当蝶阀打开时,水从水箱I流入给水管道2,通过给水出口 3流出到水秤6中。在此过程中,水在管道中的流动,本身就是对管道中原来存有的空气的一个排出过程。同时,由于蝶阀打开时,阀瓣自身的体积会对水产生阻力,因而无论蝶阀是全开还是不完全打开,都会使得水不能完全充满管道,会在给水管道2的顶端部分形成一定的残存气体空间,使管道中的空气不能完全排空。但随着水流的时间加长,管道中的残存空气也随着水流越排越少,这时管道顶端部分的所述残存气体空间中的气压逐渐处于一个负压状态。 随着蝶阀关闭,水箱I中的水停止流入给水管道2。蝶阀下游的水流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前流动,随着水的流动,水已经通过的管道中的所述残存气体空间迅速扩大,但由于蝶阀已关,给水出口 3又离的较远,在空气总量不能很快补充的情况下,会使已处于负压状态的气体气压再迅速减小,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越来越大。当水流的动能在流动过程中受管道本身的阻力和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下逐渐耗尽而停止流动时,在内外气压差的继续作用下,水流将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回流,造成回流冲击,形成水锤现象。具体地,回流的水流经过已经通过的那一段管道的加速后,与管道壁和蝶阀产生碰撞,对蝶阀及管道壁造成巨大冲击,产生巨响和震动。此回流冲击过程的时间极短,但产生的水锤现象却很剧烈。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之所以在给水管道2中产生水锤现象,是由于给水管道2中靠近流量控制阀4的管道部分中由于流量控制阀4的自身原因,而导致不可避免地形成有负压状态的残存气体空间,进而造成水流回流,形成水锤现象。因此,有必要使给水管道2中的气体气压与外界气压始终保持平衡,或者使得残存气体空间的气体气压控制在没有较大影响的范围内,据此来消除水锤现象。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性地提供了一种水箱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水箱1、给水管道2和给水出口 3,给水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箱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水箱(1)、给水管道(2)和给水出口(3),所述给水管道(2)的顶端部分连接所述水箱(1),底端部分设有所述给水出口(3),所述顶端部分设有流量控制阀(4),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4)的下游的通气结构,该通气结构形成在所述给水管道(2)的所述顶端部分上并能够使该顶端部分的管腔与外界大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祥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