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7555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具体涉及双隔泵,属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其包括双隔泵,双隔泵上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油墨盒相连,下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油墨桶相连;所述油墨盒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并通过第三管道与油墨桶相连;所述双隔泵和油墨桶构成一个循环。所述第一管道伸入油墨桶的底部,第三管道高于第一管道的底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来的生产基础上添加了油墨循环系统,减少刀线出现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具体涉及双隔泵,属包装材料
。其包括双隔泵,双隔泵上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油墨盒相连,下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油墨桶相连;所述油墨盒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并通过第三管道与油墨桶相连;所述双隔泵和油墨桶构成一个循环。所述第一管道伸入油墨桶的底部,第三管道高于第一管道的底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原来的生产基础上添加了油墨循环系统,减少刀线出现的几率。【专利说明】一种油墨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具体涉及双隔泵,属包装材料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印刷油墨都是采用机械化设备来完成,但是对于数量少的个性化印刷品,用生产线完成成本就比较高昂,而且还涉及油墨的色彩调配。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如果光光把油墨放在油墨盒里进行生产,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杂质等会在墨盒里不停的沉淀,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容易出现堵版,刀线等等问题。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提高成品率,所以制作了此油墨循环系统。在油墨不停的循环流动中,减少油墨中的杂质等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供油墨循环,减少刀线出现几率的装置。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包括双隔泵,双隔泵上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油墨盒相连,下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油墨桶相连;所述油墨盒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并通过第三管道与油墨桶相连;所述双隔泵和油墨桶构成一个循环。 所述第一管道伸入油墨桶的底部,第三管道高于第一管道的底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原来的生产基础上添加了油墨循环系统,减少刀线出现的几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包括双隔泵1,双隔泵I上端通过第二管道3与油墨盒4相连,下端同样通过第一管道2与油墨桶6相连; 所述油墨盒4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5,并通过第三管道5与油墨桶6相连。 所述双隔泵I和油墨桶6构成一个循环。 所述油墨桶6中伸入两根管道,分别为第一管道2和第三管道5。其中第一管道2伸入油墨桶6的底部,第三管道5高于第一管道2的底层。 本技术工作时,通过双隔泵把油墨桶6内的油墨持续的打入油墨盒4内,然后经过油墨盒4把多余的油墨再流入油墨桶6内,可以减少垃圾的沉淀等,减少刀线等问题出现的几率。【权利要求】1.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隔泵(1),双隔泵(I)上端通过第二管道(3)与油墨盒(4)相连,下端同样通过第一管道(2)与油墨桶(6)相连;所述油墨盒(4)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5),并通过第三管道(5)与油墨桶(6)相连;所述双隔泵(I)和油墨桶(6)构成一个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道(2)伸入油墨桶(6)的底部,第三管道(5)高于第一管道(2)的底层。【文档编号】B41F31/02GK203957527SQ201420439473【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专利技术者】陈小峰, 江学志, 李飞 申请人:江苏申凯包装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隔泵(1),双隔泵(1)上端通过第二管道(3)与油墨盒(4)相连,下端同样通过第一管道(2)与油墨桶(6)相连;所述油墨盒(4)下方设置有第三管道(5),并通过第三管道(5)与油墨桶(6)相连;所述双隔泵(1)和油墨桶(6)构成一个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峰江学志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申凯包装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