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571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由一端互为连通的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组成,所述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均经过波峰焊机,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的另一端装置返回单元,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上还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器载具角度的调节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调节单元有效实现了控制器载具在流出波峰焊机后的角度,使控制器载具的运行平稳不易掉落,利用光电开关实现控制器载具的自动识别,利用转动轴实现了滚筒输送架与主机架之间的铰接,气缸的布置有效的减少了安装空间,取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器升降机构,大大提高了加工流水线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由一端互为连通的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组成,所述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均经过波峰焊机,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的另一端装置返回单元,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上还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器载具角度的调节单元。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调节单元有效实现了控制器载具在流出波峰焊机后的角度,使控制器载具的运行平稳不易掉落,利用光电开关实现控制器载具的自动识别,利用转动轴实现了滚筒输送架与主机架之间的铰接,气缸的布置有效的减少了安装空间,取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器升降机构,大大提高了加工流水线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流水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控制器载具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器载具经过波峰焊后,需要重新返回至流水线线头,现有生产过程均是通过人工拿取控制器载具并放入流水线线头,在人工拿取过程中控制器载具需要采用人工搬运,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效率,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有效解决了控制器载具需要人工搬运的问题,省时省力。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由一端互为连通的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组成,所述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均经过波峰焊机,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及返回传送带的另一端装置返回单元,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上还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器载具角度的调节单元。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返回单元包括主机架,于所述主机架上装置气缸,滚筒输送架与所述主机架铰接,辅助机架与所述主机架固接,位于所述辅助机架上分别装置光电开关及电磁阀; 所述调节单元由活动连接在安装架上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及第三调节杆组成,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及第三调节杆的长度按序递增,第一调节杆相对于安装架形成第一角度α,第二调节杆相对于安装架形成第二角度β,第三调节杆相对于安装架形成第三角度Y ; 转动轴贯穿装置所述主机架及滚筒输送架内、并实现滚筒输送架相对于主机架在α I角内作翻转运动,所述α I角的角度范围为120° ±1° ; 所述第一角度a的角度范围值为90° ±1°,所述第二角度β的角度范围值为60° ±1°,所述第三角度Y的角度范围值为30° ±1°。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调节单元有效实现了控制器载具在流出波峰焊机后的角度,使控制器载具的运行平稳不易掉落,利用光电开关实现控制器载具的自动识别,利用转动轴实现了滚筒输送架与主机架之间的铰接,气缸的布置有效的减少了安装空间,取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器升降机构,通过气缸实现了滚筒输送架在一定角度间的转换,从使控制器载具受重力从输送传送带转换至返回传送带,避免了以往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拿取控制器载具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加工流水线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返回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架与各调节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操作人员;2、输送传送带;3、波峰焊机;4、第三调节杆;5、返回单元;6、第二调节杆;7、第一调节杆;8、控制器载具;9、返回传送带;10、安装架;101、腰形孔;11、紧固件;52、滚筒输送架;8、控制器载具;54、转动轴;55、主机架;551、辅助机架;56、电磁阀;57、光电开关;58、气缸;58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由一端互为连通的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组成,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均经过波峰焊机3,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的另一端装置返回单元5,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2上还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器载具8角度的调节单元; 如图2所示,返回单元5包括主机架55,于主机架55上装置气缸58,滚筒输送架52与所述主机架55铰接,辅助机架551与所述主机架55固接,位于所述辅助机架551上分别装置光电开关57及电磁阀56。转动轴54贯穿装置所述主机架55及滚筒输送架52内、并实现滚筒输送架52相对于主机架55在α?角内作翻转运动,所述α I角的角度范围为120° ±1°。 如图3所示,调节单元由活动连接在安装架10上的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6及第三调节杆4组成,各调节杆通过腰形孔101及紧固件11与安装架10铰接,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6及第三调节杆4的长度按序递增,第一调节杆7相对于安装架10形成第一角度α,第二调节杆6相对于安装架10形成第二角度β,第三调节杆4相对于安装架10形成第三角度Y。第一角度ct的角度范围值为90° ±1° ,所述第二角度β的角度范围值为60° ±1°,所述第三角度Y的角度范围值为30° ±1。。 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控制器载具8从输送传送带2进入波峰焊机3进行波峰焊,然后流出波峰焊机3,途径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6及第三调节杆4后,使控制器载具8由原来的倾斜状态受力调整至与输送传送带2平行,然后进入返回单元5,如图2所示,控制器载具8从输送传送带2上进入滚筒输送架52后,控制器载具8受重力向Fl方向滑动,直至滑动到光电开关57的正上方后,光电开关57将输入单溜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输出,由于控制器载具8遮蔽了自然光产生的光变化量,使得光电开关57检测出控制器载具8的到位情况,然后电磁阀56打开,通过电磁阀56控制气流通道开启,从而实现气缸58的活塞杆581的伸出,其活塞杆581伸出与滚筒输送架52的底部接触,从而实现滚筒输送架52相对于主机架55上沿F2方向作旋转,直至滚筒输送架52转动至与返回传送带9置同一直线后,使控制器载具8受重力沿F3方向滑动,进入返回传送带9,避免了以往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拿取控制器载具8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加工流水线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由一端互为连通的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 )组成,所述输送传送带(2 )及返回传送带(9 )均经过波峰焊机(3 ),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的另一端装置返回单元(5),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2)上还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器载具(8)角度的调节单元;所述返回单元(5)包括主机架(55),于所述主机架(55)上装置气缸(58),滚筒输送架(52)与所述主机架(55)铰接,辅助机架(551)与所述主机架(55)固接,位于所述辅助机架(551)上分别装置光电开关(57)及电磁阀(56);所述调节单元由活动连接在安装架(10)上的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6)及第三调节杆(4)组成,所述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器载具的环形流水线结构,由一端互为连通的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组成,所述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均经过波峰焊机(3),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2)及返回传送带(9)的另一端装置返回单元(5),位于所述输送传送带(2)上还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器载具(8)角度的调节单元;所述返回单元(5)包括主机架(55),于所述主机架(55)上装置气缸(58),滚筒输送架(52)与所述主机架(55)铰接,辅助机架(551)与所述主机架(55)固接,位于所述辅助机架(551)上分别装置光电开关(57)及电磁阀(56);所述调节单元由活动连接在安装架(10)上的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6)及第三调节杆(4)组成,所述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6)及第三调节杆(4)的长度按序递增,第一调节杆(7)相对于安装架(10)形成第一角度α,第二调节杆(6)相对于安装架(10)形成第二角度β,第三调节杆(4)相对于安装架(10)形成第三角度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东东张继根严宇澄殷建刚蔡秋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