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卫星影像选择与处理、遥感解译城市路网、测定城市道路的尘负荷系数、模拟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及测算交通颗粒物排放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遥感技术与地面实地监测、模拟分析技术有效结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城市交通路网特征,可以弥补地面定点监测无法反映路网颗粒物排放量总体情况的不足。利用遥感的现势性高、范围广、客观性强等诸多优点,与地面实地监测、模拟分析技术相结合,针对交通颗粒物,实现对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能够为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包括以下步骤:卫星影像选择与处理、遥感解译城市路网、测定城市道路的尘负荷系数、模拟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及测算交通颗粒物排放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遥感技术与地面实地监测、模拟分析技术有效结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城市交通路网特征,可以弥补地面定点监测无法反映路网颗粒物排放量总体情况的不足。利用遥感的现势性高、范围广、客观性强等诸多优点,与地面实地监测、模拟分析技术相结合,针对交通颗粒物,实现对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能够为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方 法。
技术介绍
据2014年4月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PM2.5来源解析最新成果显示,北京市全 年PM 2.5来源中,本地来源贡献率64% -72%,而机动车排放PM2.5占本地来源的31. 1%。城 市交通排放是城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各大型城市的城区不 断扩张,道路快速延伸,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大幅增加,同样加剧了大气重污染程度。实行交 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是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说清交通污染排放规律是进 行交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随着现场监测技术逐渐成熟,环境监管部门实现了对典型路段的污染浓 度监测、排放强度估算和化学成分分析。这些工作能够较准确地评估指定路段的交通颗粒 物污染排放特征。但是,城市交通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如不同等级道路时空分布 的高度异质性、不同等级道路交通流量的差异及变化等,只应用定点监测的方法难以在空 间大尺度上准确、定量地评估城市交通颗粒物总体排放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 为了达到提高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精度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 量的估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遥感数据选择与处理:获取城市路网的卫星影像,并对卫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 正; 2)遥感解译城市路网:对所述城市路网的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获取城市路网 的矢量数据,根据城市路网的矢量数据测算获得城市路网的面积和长度数据;遥感解译可 以选用任何的解译方法,只要能够确保解译精度中生产比例尺应高于1 : 5000,检查比例 尺满足1 : 10000条件下没有明显差错即可。 3)测定城市道路的尘负荷系数:根据城市路网的矢量数据,在所述城市路网不同 等级道路上设置若干个现场监测点,进行实地监测,测定公路的尘负荷系数以及日平均小 时车流量; 4)模拟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根据测定的尘负荷系数,通过模型计算交通颗 粒物排放因子值; 5)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量: 根据公式(1)计算待测区域内的路面尘负荷量: 路面尘负荷量=尘负荷系数X道路面积 (1) 根据公式(2)计算待测区域内的交通颗粒物日排放量: 交通颗粒物日排放量=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X道路长度X日平均小时车流 量X 24小时(2)。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卫星影像为影像空间分辨率不大于2mX 2m的高分辨率卫 星影像。 进一步,所述卫星影像由卫星遥感获取。由卫星获取后的卫星影像可以直接由互 联网免费取得,也可以通过购买得到。此外除了通过卫星获取,还可以通过飞机进行航拍得 到卫星影像。 进一步,所述卫星为QucikBird卫星。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几何精校正需满足的精度条件为多光谱数据精度纠正误 差不超过0. 5个像元,全色数据精度纠正误差在1个像元以内;同时保证进行融合处理的多 光谱和全色影像数据相互匹配误差不超过1个像元。 进一步,所述城市路网包括城市道路和公路;所述城市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立交桥;所述公路的等级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公路立交桥。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城市道 路立交桥,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 能。公路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公路立交桥具有不同的 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具体的作用的详细描述参见《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 定》。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现场监测点设置为:在所述城市道路的主干路和次干路上 均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现场监测点,在所述城市道路的快速路、支路、城市道路立交桥上, 和所述公路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公路立交桥上选择设 有现场监测点。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模型为AP-42模型。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包括ETSP、E_和EPM2.5。其中TSP为 总悬浮颗粒物,PM1(I为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为细颗粒物,即环境空气中空气动 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有效的将遥感技术与地面实地监测、模拟分析技术 相结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地面特征,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可 以弥补地面定点监测无法反映路网总体情况的不足。利用遥感的现势性高、范围广、客观性 强等诸多优点,与地面实地监测、模拟分析技术相结合,针对交通颗粒物,实现对城市交通 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能够为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面将以北京市2012年 的数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遥感数据选择与处理:通过QucikBird卫星遥感获取城市路网的卫星影像,所 述卫星影像为影像空间分辨率不大于2mX2m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卫星影像以国家标 准航片为基础地图进行几何精校正;所述几何精校正需满足的精度条件为多光谱数据精度 纠正误差不超过0. 5个像元,全色数据精度纠正误差在1个像元以内;同时保证进行融合处 理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数据相互匹配误差不超过1个像元。 2)遥感解译城市路网: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遥感解译方法,对所述城市路网的卫 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获取城市路网的矢量数据,所遥感解译生产比例尺应高于1 : 5000, 检查比例尺满足1 : 10000条件下没有明显差错,通过以上方法精确地提取了 2012年北京 市四环及以内城市路网的信息(包括路面宽度、长度、空间分布等),所述城市路网包括城 市道路和公路;所述城市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城市道路立交桥; 所述公路的等级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公路立交桥;根 据城市路网的矢量数据测算获得城市路网的面积如表1所示为2012年北京市四环路以内 不同等级道路的面积,和长度数据如表2所示为2012年北京市四环路以内不同等级道路的 长度;从表1和表2中可以得出,北京市四环及以内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道路用地总面积 约36. 84km2,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道路总长度约1484. 69km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交通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卫星影像选择与处理:获取城市路网的卫星影像,并对卫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2)遥感解译城市路网:对所述城市路网的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获取城市路网的空间矢量数据,根据城市路网的矢量数据测算城市路网的面积和长度;3)测定城市道路的尘负荷系数:根据城市路网的矢量数据,在所述城市路网不同等级道路上设置若干个现场监测点,进行实地监测,测定公路的尘负荷系数以及日平均小时车流量;4)模拟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根据测定的尘负荷系数,通过模型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值;5)计算交通颗粒物排放量:根据公式(1)计算待测区域内的路面尘负荷量:路面尘负荷量=尘负荷系数×道路面积 (1)根据公式(2)计算待测区域内的交通颗粒物日排放量:交通颗粒物日排放量=交通颗粒物排放因子×道路长度×日平均小时车流量×24小时(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令军,姜磊,赵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