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制造方法、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手套和涂层手套技术

技术编号:1066033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使用了横编织机的手套制造方法,具有在用第一织针组编织了第一袋状部后编织第二袋状部的第二袋状部形成工序。第二袋状部形成工序具有编织主体部的主体部编织工序和编织与第一袋状部连接的环形的袋基底部的袋基底部编织工序。在袋基底部编织工序中,用第二织针组中的编织前片和后片中的一方的一列的织针、以及该一列的第一织针组中的对应于与第二织针组相邻的至少两个针钩的织针,编织所述环形的袋基底部的一个面,接着,用第一织针组中的与编织了所述袋基底部的一个面的第一织针组的织针相对的另一列的织针、以及第二织针组的另一列的织针,编织所述环形的袋基底部的另一个面。所述手套制造方法能容易地制造在指叉部难以产生窟窿的手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使用了横编织机的手套制造方法,具有在用第一织针组编织了第一袋状部后编织第二袋状部的第二袋状部形成工序。第二袋状部形成工序具有编织主体部的主体部编织工序和编织与第一袋状部连接的环形的袋基底部的袋基底部编织工序。在袋基底部编织工序中,用第二织针组中的编织前片和后片中的一方的一列的织针、以及该一列的第一织针组中的对应于与第二织针组相邻的至少两个针钩的织针,编织所述环形的袋基底部的一个面,接着,用第一织针组中的与编织了所述袋基底部的一个面的第一织针组的织针相对的另一列的织针、以及第二织针组的另一列的织针,编织所述环形的袋基底部的另一个面。所述手套制造方法能容易地制造在指叉部难以产生窟窿的手套。【专利说明】手套制造方法、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手套和涂层手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套制造方法、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手套和涂层手套。
技术介绍
以往,在编织手套时使用把多个织针以大体平行的方式排列成前后两列的横编织 机。使用这样的横编织机通常依次形成小指用袋状部、无名指用袋状部、中指用袋状部、食 指用袋状部、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四指连体部用袋状部、拇指用袋状部和五指连体部用袋 状部,由此制造手套。 在制造所述手套时,利用被称为调节垫片(力$ y u)的抑制杆,使得在袋状部间 的指叉部(指股)不产生窟窿。具体地说,例如在编织了无名指的袋状部后,用抑制杆保持 所述无名指的袋状部的针织线圈(編々目)中的、中指侧的针织线圈。通过处于穿过被所 述抑制杆保持的针织线圈的状态的织针、以及与该织针相邻的中指侧的织针,编织中指的 袋状部,同样地编织食指的袋状部。此后在形成三指连体部时,通过解除抑制杆的保持,连 接无名指用袋状部、中指用袋状部和食指的袋状部。 可是,在使用了抑制杆的制造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不仅抑制杆的调节困难且麻烦,而且当抑制杆的动作产生状况不佳时,会导致 制造出有瑕疵的手套,并且生产效率降低。 (2)抑制杆本身的加工是困难的,此外由于抑制杆是易耗品,所以制造成本高。 (3)在制作针数(- '7'数)大的手套的情况下,使用的纱线细,因抑制杆的摩擦 造成的纱线断开的可能性变大。 (4)在使用抑制杆编织的结构的手套中,指叉部欠缺柔软性。因此在通过把手套套 在手模型上形成涂层来制造涂层手套的情况下,手套难以与手模型合身,会招致在指叉部 产生涂层不良的问题。 此外,作为手套的编织方法,公知的有日本专利公告公报特公昭61 - 32420号所 记载的方法。在所述公报中,记载了在编织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和小指用袋状部之间的指 叉部时不使用抑制杆的方法。具体地说明所述公报所记载的方法,该方法在编织了小指用 袋状部后,通过与编织了所述小指用袋状部的织针不同的织针编织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 在所述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的最后两次的环绕线圈横列(周回=一> )中,在先进行的第 一次环绕线圈横列中,使用编织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的织针、以及编织了小指用袋状部的 织针中的位于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侧且是前侧的织针进行编织,在之后的第二次环绕线圈 横列(最终环绕线圈横列)中,使用编织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的织针、以及编织了小指用袋 状部的织针中的位于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侧且是后侧的织针进行编织。此外,所述公报所 记载的方法在编织了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后进行的四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绕的编织的、最初 的环绕线圈横列中,在所述指叉部进行集圈编织〃 〃編々)。 可是,在所述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中,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的最后两次的第一环绕 线圈横列和第二环绕线圈横列只不过是分别仅用前片或后片中的任意一方与小指用袋状 部连接,在指叉部容易产生窟窿。即,例如在第一环绕线圈横列(在先的环绕线圈横列)中, 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和小指用袋状部只不过是仅用小指用袋状部的前片的一个线圈连接, 因此仍然容易在前片上产生窟窿。此外同样地,在第二环绕线圈横列(在后的环绕线圈横 列)中,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和小指用袋状部也只不过是仅用小指用袋状部的前片的一个 线圈连接,因此在前片上容易产生窟窿。这样,由于在最后两次的第一环绕线圈横列和第二 环绕线圈横列中,容易分别在前片和后片上产生窟窿,所以综合起来变得更容易在指叉部 产生窟窿,其结果不能充分地防止在指叉部产生窟窿。 此外,所述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在四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的编织的最初的环绕线圈 横列中,在所述指叉部进行集圈编织,但是由于集圈部分是双层的,所以欠缺伸缩性和柔软 性。因此,在使用所述手套制造涂层手套的情况下,会存在下述问题:手套难以与手模型合 身,导致指叉部的涂层不良。 此外,在所述公报的记载中,也公开了三指连体部的最后的环绕线圈横列的其他 的实施方式。该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三指连体部的最后三次的环绕线圈横列中,对于在先的 两次的环绕线圈横列,进行已经叙述过的第一环绕线圈横列和第二环绕线圈横列(前后分 别仅连接一个线圈),并且在最终的环绕线圈横列中,使用编织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的织 针、以及编织了小指用袋状部的织针中的在第一环绕线圈横列和第二环绕线圈横列中使用 过的织针进行编织。即,在所述最终的环绕线圈横列中,在小指用袋状部的前片和后片分别 设置一个线圈。 可是,所述的利用最后三次的环绕线圈横列的方法,由于在最终的环绕线圈横列 中,在前片和后片这双方中连接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和小指用袋状部,所以与第一环绕线 圈横列和第二环绕线圈横列相比,难以产生窟窿,但是在该最终的环绕线圈横列中,只不过 仅用小指用袋状部的前后一个线圈连接。因此在产生了纱线松弛等的情况下,会导致在指 叉部产生窟窿。特别是由于在针数大的手套中使用的纱线细,所以即使仅用前后一个线圈 连接也不能充分连接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和小指用袋状部,其结果在指叉部容易产生窟 窿。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利用最后三次的环绕线圈横列的方法中,由于控制多个相同 的织针(三指连体部用袋状部和小指用袋状部的彼此相邻部分的前后的织针),进行不同 的环绕线圈横列,所以导致所述针织线圈部分的构造变得复杂,容易使戴手套的人产生不 舒服的感觉。此外,在指叉部打开的方向上作用有力的情况下,由于结构复杂,不能把力均 匀地分散到各环绕线圈横列上,力会仅集中在某个环绕线圈横列的纱线上,该部分的纱线 变得容易伸长,其结果不能充分地阻止在指叉部产生窟窿。 而且如上所述,在利用最后三次的环绕线圈横列的方法中,需要用于进行三种环 绕线圈横列的控制,导致控制方法变得复杂。特别是在以往公知的横编织机中,通常用选针 滚筒控制选定在每个环绕线圈横列中使用的织针,但是如果如所述那样地,在全部的指叉 部进行最后三次的环绕线圈横列,则织针的选定方式变得过多,用通常的选针滚筒不能应 对,需要对选针滚筒等进行改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告公报特公昭61 - 32420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供一 种能够容易地制造在指叉部难以产生窟窿的手套的手套制造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 的第二个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指叉部不会产生涂层不良的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制造方法使用横编织机编织手套,所述横编织机的具有针钩的多个织针以针钩侧相对的状态配置成两列,所述手套具备构成覆盖手指的多个袋状部的前片和后片,并且与第一袋状部相邻的第二袋状部具有与第一袋状部连接的环形的袋基底部以及与该袋基底部的前端侧连接的筒形的主体部,所述手套制造方法将所述多个织针划分为:第一织针组,编织第一袋状部;以及第二织针组,编织第二袋状部,所述手套制造方法具有:第一袋状部形成工序,编织第一袋状部;以及第二袋状部形成工序,在第一袋状部形成工序后,编织第二袋状部,所述第二袋状部形成工序具有:主体部编织工序,编织所述主体部;以及袋基底部编织工序,编织所述袋基底部,在所述袋基底部编织工序中,通过第二织针组中的编织前片和后片中的一方的一列的织针、以及该一列的第一织针组中的对应于与第二织针组相邻的至少两个针钩的织针,编织所述环形的袋基底部的一个面,接着,通过第一织针组中的与编织了所述袋基底部的一个面的第一织针组的织针相对的另一列的织针、以及第二织针组的另一列的织针,编织所述环形的袋基底部的另一个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敏夫
申请(专利权)人: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