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86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手套。所述手套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和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设第三指部前端与第一指部基端的在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下摆部侧的、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所述轴向距离是所述最细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的1.6倍的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在1.10以上且1.32以下,所述最细位置与所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0.20mm以上且0.80mm以下。

gl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套。
技术介绍
作为做饭、打扫、洗衣等作业中使用的手套,具有从手腕覆盖小臂的下摆部的手套已被公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72713号)。所述手套利用上述下摆部防止例如戴手套的人的衣袖被打湿。这种现有的手套容易脱戴,且以即使在穿长袖衣物戴用时也能确保覆盖戴手套的人的衣服袖口部分的方式,形成从手腕部分朝向开口部以抛物线状向外侧膨出的形状。另外,所述形状主要是设想在经常使用手套的冬季将上衣的袖子放入手套的下摆部进行作业的场景。做饭、打扫、洗衣等作业,通常以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进行。使用上述现有的手套进行所述作业时,尽管在戴用时刻确保覆盖了戴手套的人的衣服袖口部分,但是随着作业的持续,下摆部会偏向手腕方向掉落。因此,为了在不弄湿袖口部分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作业途中需要频繁将所述袖部的偏移复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手套。本专利技术人等认真探讨了手套的下摆部在作业中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原因,结果发现以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重复将手握住或打开时,手套的下摆部通过所述前臂的肌肉的伸缩而移动。而后,本专利技术人等得出了下述结论:由于作业中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所以上述肌肉的伸缩带来的、手套的下摆部的移动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方即手腕侧的移动变大,作为结果,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而且,本专利技术人等认真探讨了控制所述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结果发现了有不会降低脱戴的容易性并能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手套形状存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专利技术,是以橡胶或树脂为主成分的手套,包括:以覆盖戴手套的人的手掌和手背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主体部;以分别覆盖戴手套的人的第一指至第五指的方式从上述主体部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的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以及朝向和上述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下摆部,其中,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上述第二指部和上述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上述第一指部和上述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设上述第三指部前端与上述第一指部基端在上述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上述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上述下摆部侧的、上述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为1.10以上且1.32以下,上述小臂末端位置的上述轴向距离是上述最细位置的上述轴向距离的1.6倍,上述最细位置与上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为0.20mm以上且0.80mm以下。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作为手套的下摆部在作业中产生向手腕方向的偏移掉落的起点之一,可以列举拇指弯曲时手背侧的手腕附近产生的拉伸褶或弯折褶。由于所述手套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和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上述上限以下,因此特别是第一指部弯曲时,手背侧的手腕附近不易产生拉伸褶等,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此外,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当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不足时,容易产生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由于所述手套在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在上述上限以下,所以容易保证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而且,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上述下摆部容易弯曲时,更容易产生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由于所述手套的、最细位置与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所以具有适当的抗弯刚度。此外,由于将上述比b/a设在上述上限以下,因此所述手套即使在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下摆部也不易因施加在其上的重力或放入下摆部的衣服的偏移等而产生成为偏移掉落的起点的下摆部的皱褶或弯曲。利用所述适当的抗弯刚度和上述比b/a的范围,所述手套上不易产生容易诱发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弯曲,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此外,由于所述手套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和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在上述下限以上,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的周长b之比b/a在上述下限以上,且最细位置与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所以能够抑制脱戴的容易性的降低。作为上述下摆部的抗弯刚度,优选20mm以上。这样通过将上述抗弯刚度设在上述下限以上,可以更加难以产生容易诱发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弯曲,因此能够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将上述最细位置和上述小臂末端位置的上述轴向距离分别设为L1[mm]和L2[mm]时,上述轴向距离为x[mm]的位置上的周长y[mm],在L1<x<L2的范围中,满足下述公式(1)即可。通过这样满足下述公式(1),能够容易保证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可以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此外,即使是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下摆部也不易因施加在其上的重力或放入下摆部的衣服的偏移等而产生成为偏移掉落的起点的下摆部的皱褶或弯曲,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y≤a+(b-a)×(x-L1)/(L2-L1)+4···(1)在L1<x<L2的范围中,上述周长y和上述轴向距离x的增加一起渐进性增加即可。戴用时接触从所述手套的最细位置至小臂末端位置的区域的、戴手套的人的手腕部分至前臂部分的区域,成中间变细的形状。根据上述公式(1)且上述周长y随着上述轴向距离x的增加而渐进性增加,由此可以容易地使所述手套的从最细位置至小臂末端位置的区域顺着戴手套的人的、从手腕部分至前臂部分的区域。因此,能更容易地保证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之间的静摩擦力,所以能够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优选上述周长y在上述下摆部的开口部中,满足下述公式(2)即可。x≥L2的区域中的、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难以遏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因此,在上述下摆部的开口部中,通过使上述周长y满足下述公式(2),即扩张开口部,在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同时,能够提高所述手套的脱戴性。y>a+(b-a)×(x-L1)/(L2-L1)···(2)作为上述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上述间隔D之比a/D,优选1.50以上且1.85以下。通过这样将上述a/D设在上述范围内,在维持所述手套的脱戴性的同时能够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这里,“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含量在50质量%以上的成分。另外,例如有时会为了调整树脂的特性而含有增塑剂等,但此时,树脂的含量包含用于调整其特性的增塑剂等。此外,“平均厚度”指采用JIS-K6250:2006标准的定压厚度测定器(例如株式会社TECLOCK的“PG-20”,探头直径5mm,测定力44gf),针对手套中的相应部位的任意10个部位进行测定得到的值的平均值,手套包含润滑剂和植毛等时,指包含上述的厚度。“抗弯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橡胶或树脂为主成分的手套,包括:以覆盖戴手套的人的手掌和手背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主体部;以分别覆盖戴手套的人的第一指至第五指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的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以及朝向和所述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下摆部,所述手套的特征在于,/n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所述第二指部和所述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所述第一指部和所述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n设所述第三指部前端与所述第一指部基端在所述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所述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所述下摆部侧的、所述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为1.10以上且1.32以下,所述小臂末端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是所述最细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的1.6倍,/n所述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所述间隔D之比a/D在1.50以上且1.85以下,/n当所述最细位置和所述小臂末端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分别设为L1mm和L2mm时,所述轴向距离为x mm的位置上的周长ymm,在L1<x<L2的范围中满足下述公式(1)和(6),/n所述手套的全长在30cm以上且45cm以下,/ny≤a+(b-a)×(x-L1)/(L2-L1)+4···(1)/ny≥a+(b-a)×(x-L1)/(L2-L1)-10···(6)。/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8 JP 2018-1154901.一种以橡胶或树脂为主成分的手套,包括:以覆盖戴手套的人的手掌和手背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主体部;以分别覆盖戴手套的人的第一指至第五指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的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以及朝向和所述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下摆部,所述手套的特征在于,
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所述第二指部和所述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所述第一指部和所述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
设所述第三指部前端与所述第一指部基端在所述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所述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所述下摆部侧的、所述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为1.10以上且1.32以下,所述小臂末端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是所述最细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的1.6倍,
所述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所述间隔D之比a/D在1.50以上且1.85以下,
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冈典子秋田将哉射和亨
申请(专利权)人: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